0.05);自我控制、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呈顯著正相關(P關鍵詞:大學生;手機依賴;自我控制;生活事件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智"/>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晨 胡寅鳳 王玉玉 劉金榮 姬喜瑩 周瑩


摘 要:目的:探討大學生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能力、生活事件的關系。方法:使用手機依賴指數量表(MPA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SCS)對50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樣本中手機依賴的檢出率為29.45%;手機依賴得分在性別、年級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自我控制、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呈顯著正相關(P<0.01),自我控制、生活事件對手機依賴有正向預測作用;自我控制在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4.13%。結論:自我控制與生活事件是影響手機依賴的重要因素,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應對負性生活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減輕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依賴;自我控制;生活事件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智能手機多樣的功能更是迎合了大學生的需求,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手機,就可能導致手機依賴。師建國把手機依賴定義為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而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癡迷狀態。手機依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可能會使人們產生失眠、焦慮、抑郁等一系列的身心問題。怎樣引導學生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機,避免手機依賴現象的發生,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因抑制或克服自身的欲望、需求而改變固有的或者習慣的行為、思維、注意的方式的過程。實證研究發現自我控制對手機依賴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負性生活事件指的是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刺激事件,這些事件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一些實證研究顯示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顯著相關。學習及人際方面的困難是大學生常見的生活事件,學習和生活中壓力過大、人際關系有問題的大學生很容易把手機作為逃避挫折和壓力,獲取暫時的快樂的手段。有限自制力的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一些引起壓力的事件會消耗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生活事件可能會通過消耗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導致手機依賴或者加重手機依賴的程度。
綜上所述,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生活事件存在密切的關系,本研究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系統地考察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生活事件的關系,并進一步探索自我控制在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間的中介效應,希望通過闡明手機依賴的心理機制為高校預防手機依賴提供一些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抽取在校大學生550人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06份(92%)。其中大一學生78人(15.4%),大二學生120人(23.7%),大三學生247人(48.8%),大四學生61人(12.1%);男生213人(42.1%),女生293人(57.9%)。
(二)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使用的問卷由基本情況調查表、手機依賴指數量表(MPA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SCS)組成。
(1)手機依賴指數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MPAI)
該量表共17道題目,包含戒斷性、失控性、低效性、逃避性4個分量表,采用5級計分,得分越高說明手機依賴傾向越明顯。受試者對8個及8個以上的條目的回答為肯定,則該受試者為手機依賴者。本研究中,總量表的α系數為0.90。
(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
該量表共27道題目,包含6個分量表,采用5級計分,得分越高反映負性生活事件對其影響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總量表的α系數為0.96。
(3)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
該量表共19道題目,包含5個維度,采用5級計分,量表的第1、5、11、14題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差。本研究中,總量表的α系數為0.85。
(三)統計處理
采用SPSS25.0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二、結果
(一)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
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統計結果顯示,約有64.23%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5個小時,86.4%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視力問題,94.3%的大學生認為手機對視力有影響。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
506名在校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得分最低分為17分,最高分為85分,平均(46.31±12.17)分,手機依賴檢出率為29.45%。手機依賴得分在性別上沒有顯著差異(t=1.06,P>0.05),在年級上也沒有顯著差異(F=1.05,P>0.05)。
(三)手機依賴、自我控制和生活事件的關系
將手機依賴與自我控制、生活事件三個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手機依賴總分與自我控制總分呈顯著正相關(r=0.50,P<0.01);手機依賴總分與生活事件總分呈顯著正相關(r=0.49,P<0.01);自我控制總分與生活事件總分呈顯著正相關(r=0.47,P<0.01),見表1。
(四)自我控制在生活事件和手機依賴間的中介效應
相關研究表明生活事件、自我控制、手機依賴兩兩相關,假設生活事件能通過自我控制影響手機依賴。用逐步檢驗回歸系數的方法,分析三個因素之間的關系,驗證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結果顯示,自我控制與生活事件均對手機依賴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與生活事件之間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4.53%(0.47×0.36/0.49),見表2。
三、討論
(一)大學生手機使用和手機依賴情況
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較長,調查顯示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5個小時的大學生約占總人數的64.23%,與手機的頻繁接觸為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產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研究中手機依賴的檢出率為29.45%,另外,在本次調查中94.30%的大學生認為手機會影響視力,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都了解手機過度使用的危害,但是手機依賴現象依然層出不窮,所以解決手機依賴問題還需從手機依賴的心理機制下手。
手機依賴在性別、年級上均無顯著差異,與部分研究結果不一致。這種不一致可能是智能手機的功能不斷拓展,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大學生的需求導致的。這也提示我們,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手機依賴現象可能會越來越普遍。
(二)手機依賴、自我控制與生活事件的關系
相關研究發現,自我控制、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兩兩顯著相關。自我控制與手機依賴顯著正相關,說明低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學生更容易依賴手機。自我控制作為自我意識的一部分,會控制個體做出合理的、對自己有益的行為,當自我控制能力被削弱或缺失時個體對誘惑的抵抗能力就會下降。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顯著正相關,面對負性生活事件較多的大學生更容易過度使用手機,這是因為手機的社交與娛樂功能可以給遭遇負性生活事件的個體提供逃避現實與發泄負性情緒的途徑,而個體在發泄情緒的時候往往難以合理使用手機。生活事件與自我控制顯著正相關,負性生活事件會消耗個體的自控能力,這是因為負性生活事件會使個體內心處于矛盾和沖突中,在這種情況下個體容易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
(三)自我控制在生活事件和手機依賴間的中介效應
自我控制在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生活事件既能直接影響手機依賴,還能通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間接地影響手機依賴。負性生活事件會引起個體心理的劇烈波動,個體需要消耗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來對自己進行調節,當負性生活事件的強度很高時,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可能不足以抵御手機帶來的誘惑,從而難以合理的使用手機。
四、結語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手機依賴與生活事件、自我控制顯著相關,生活事件與自我控制是影響手機依賴的重要因素。
(2)自我控制在生活事件與手機依賴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4.53%。
(3)培養大學生的自控能力,關注遭遇負性生活事件的大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引導大學生正視挫折和困難,有利于預防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的產生,減輕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程度。
參考文獻
[1] 師建國.手機依賴綜合征[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9,19(02):138-139.
[2] 黃海,周春燕,余莉.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09):1074-1076.
[3] 譚樹華,郭永玉.有限自制力的理論假設及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03):309-311.
[4] 柴曉運,柯玉葉.始成年期大學新生同一性風格、自我控制和手機依賴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06):881-885.
[5] 張潮,翟琳,王暢.大學生自我控制在手機依賴和學業拖延中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01):145-148.
[6] 李翠景,黃海,盧婧,周春燕.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生活事件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0):1568-1570.
[7] 王歡,黃海,吳和鳴.大學生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03):447-450.
[8] 胡曉斌.對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思考[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3(10):33-34.
[9] 黃海,牛露穎,周春燕,吳和鳴.手機依賴指數中文版在大學生中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05):835-838.
[10] 辛秀紅,姚樹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效度與信度的再評價及常模更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05):355-360.
[11] 譚樹華,郭永玉.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05):468-470.
[12] 耿燕.大學生無聊傾向、抵制效能感與新媒介依賴行為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03):427-431.
[13] 劉勤學,楊燕,林悅,等.智能手機成癮:概念、測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01):82-87.
[14] 王苗苗,相青,常瑞華,宋玉萍.中學生生活事件、自我控制與現實、網絡偏差行為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06):936-939.
基金項目:文章為河南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創新學習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心理機制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CXXM[2018]0050。
作者簡介:李晨(1997- ),女,漢族,河南新鄉人,河南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應用心理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