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杏文
摘 要:本文闡述了忻州市馬鈴薯的生產情況,當前國內外馬鈴薯生產、加工及市場利用情況,忻州市馬鈴薯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和原平市目前采用的馬鈴薯生產技術,根據馬鈴薯生長規律及忻州市經濟產業化發展的條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出了當前忻州市馬鈴薯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及發展對策。
關鍵詞:忻州市;馬鈴薯;生產情況
一、忻州市種植馬鈴薯的資源優勢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地處東經110?17′~113?35′,北緯38?~39?,海拔較高,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干燥冷涼,地帶性氣候特征明顯,有利于馬鈴薯的種植生產。且忻州市光照充足,有利于馬鈴薯的干物質積累。同時土壤疏松、富含鉀元素,海拔高,空氣干燥,晚疫病發生頻率低,有利于馬鈴薯塊莖形成、膨大和淀粉積累。尤其忻州西部的一季薯作區,馬鈴薯主產區的平均海拔大都在1200m以上,年平均溫度6℃,無霜期90~130d,年降雨量470~550mm,全年有效積溫2000~2300℃,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雨熱同期,并且這期間降雨85%集中在7、8月份,這與馬鈴薯生長發育的氣候條件相吻合。
二、忻州市馬鈴薯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生產方式落后,產業化水平低
到目前為止,忻州市馬鈴薯生產方式主要以一家一戶小農生產為主,一般規模在5~10畝,基本上沒有大型馬鈴薯農場和較大的馬鈴薯生產專業戶。在種植方式上,基本沒有機械化生產,都是手工操作,生產管理非常落后。尤其是寧武、嵐縣、神池、五寨、靜樂,雖然種植面積大,但大多是坡地種植,廣種薄收,畝產極其低下。這種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方式,與我國現代化市場經濟大生產存在巨大的矛盾。一家一戶生產,政令難推行,科技難推廣,種植規模小,經濟收益低,沒有規模效益,只能叫小生產,不能叫產業化。比如畝收入800~1000元。除了生產成本,畝純收入400~500元左右,平均每戶種5~10畝,共收入2000~4000元,生產經濟效益不高,抗風險能力差,反過來影響擴大再生產。如果推行大專業戶、大型馬鈴薯農場,一個大戶,或者一個單位種植100畝以上,總收入可達40000元以上。這樣他會加大投資(物質、資金、技術等裝備),擴大再生產,馬鈴薯生產水平將大幅度提高。
2.生產技術落后
(1)品種單一,脫毒種薯推廣普及緩慢。長期以來,忻州市馬鈴薯種植品種比較單一,生產上以鮮食品種為主導,缺乏加工專用型品種和早熟菜用型品種。據報道,忻州市馬鈴薯專用品種約占5%,而全國專用馬鈴薯占15%,國外在70%以上。這種單一的品種結構,不但影響種植效益,也大大影響了加工企業的發展。
(2)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后。目前,原平市馬鈴薯主產區大部分都在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區。資金、技術等投入較少、栽培管理粗放,抵御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能力較差。大部分地區農民種植馬鈴薯仍采用傳統的栽培方式,技術落后,單產低下。由于忻州市馬鈴薯病害防治體系不健全,馬鈴薯病害種類日趨復雜,病害程度逐年加重,發生時間呈提早趨勢。同時大面積發生黑莖病、早疫病、病毒病、晚疫病等。許多以前抗病品種也感染了病害,造成較大損失。
3.加工生產落后
目前,忻州市馬鈴薯產業開發的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經濟實力薄弱,技術含量低,企業管理水平較差,開發市場能力較弱,經濟效益低下。已投入生產的加工企業實際生產量僅為設計能力的19%,僅能轉化18萬噸的鮮薯,占全市總產量的5%左右,對基地的輻射帶動力很弱。據報道別的省馬鈴薯加工企業都比較效益好,都為本省的馬鈴薯產業發展起到帶動和促進作用,而山西這方面做的比較差。
三、提高忻州市馬鈴薯發展的對策
1.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
近年來山西省科研單位先后培育了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抗旱抗病性強的食品加工型品種和高淀粉品種,形成以高淀粉加工為主的系列優良品種,為山西省的馬鈴薯加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根據山西馬鈴薯產區的生態特點,現階段推薦品種主要有:國審品種同薯20號、同薯22號、同薯23號、省審品種晉薯15號、晉薯16號。
2.大力普及推廣脫毒種署
實踐證明,馬鈴薯脫毒種薯是提高馬鈴薯產量和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可提高50%~70%以上,今后在生產上要大力推廣脫毒種薯,并對購買種薯加大生產補貼,促進脫毒種薯的普及推廣。完善脫毒種薯繁育體系,提高種薯產業化水平,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建立一大批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繁育、現代化生產的脫毒種薯生產場所。以省薯類脫毒快繁中心和山西省農科院高寒所為中心基地,組織生產原原種微型種薯。并且為了加大微型薯生產能力,滿足生產上應用,在雁門、呂梁、太行及山西中南部建設四大微型薯生產二級基地。以縣、區脫毒快繁中心為主體,大力生產原種薯,縣鄉組織生產大田用種,供全省及省外生產上應用。
此外,病毒檢測是優質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的保障,應盡快頒布實施《馬鈴薯脫毒種薯標準》和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規程,成立相應的機構,對脫毒苗、各級種薯生產的每個環節定期進行檢測。
3.推行綠色安全、優質高標準化栽培技術
在馬鈴薯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貯藏等各個生產環節,大力推行綠色安全、優質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在不同生態區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推行標準化生產。并且大力推行“生態配方施肥”技術,生物農藥植保技術、成熟收獲和科學儲藏等先進技術,大力發展綠色、安全馬鈴薯生產,實現馬鈴薯生產的高效化。
4.健全市場營銷體系
政府應加大馬鈴薯批發市場建設力度,做到馬鈴薯主產區縣縣有專業批發市場,鄉鄉有交易網點,并且選擇適當的地方建設忻州最大的馬鈴薯批發市場,將其培養成山東壽光那樣全國知名度大的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加大市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將市場信息網絡向鄉村特別是種植和運銷大戶、農民專業協會、公司延伸,大大提高農民參與市場和抗御市場風險的雙重能力。同時應積極扶持一批流通馬鈴薯協會和中介企業,在市場管理、資金信貸、稅收、運輸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和支持,使其也真正發展成為帶動原平市馬鈴薯產業的“龍頭”企業,促進原平市馬鈴薯生產快速發展,將忻州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馬鈴薯生產大市。
參考文獻:
[1]許云琪,《山西省馬鈴薯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建議》《北京農業》2011年.
[2]杜珍,《山西馬鈴薯產業發展問題與對策》《山西省農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開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