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呼兵 王磊 高軍

【摘要】 目的 觀察冠心病患者應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 均進行CT冠狀動脈成像以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觀察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冠狀動脈節段情況, 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分析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診斷效能。結果 80例疑似患者中49例確診為冠心病, 31例確診為其他疾病。經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節段765個, 無明顯異常節段650個, 狹窄節段115個, 其中31個節段為Ⅰ級狹窄, 46個節段為Ⅱ級狹窄, 38個節段為Ⅲ級狹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 602個無明顯異常節段診斷準確, Ⅰ級狹窄節段中23個診斷準確, Ⅱ級狹窄節段中40個診斷準確, Ⅲ級狹窄節段中32個診斷準確。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準確率為91.1%(697/765)。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靈敏度為91.8%(45/49)、特異度為93.5%(29/31), 陽性預測值為95.7%(45/47), 陰性預測值為87.9%(29/33)。結論 對于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應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能夠較好的確診疾病, 對于冠狀動脈的異變情況也有良好的指導價值。
【關鍵詞】 CT冠狀動脈成像;冠心病;狹窄程度;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10
【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 8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all detected by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The segment condit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observe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analyzed with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 Of the 80 patients, 49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31 cases as other diseases.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revealed 765 segments, of which 650 segments were normal, and 115 segments were stenosis, of which 31 segments were grade Ⅰ stenosis,?46 segments were grade Ⅱ stenosis, 38 segment was grade Ⅲ stenosis. According to coronary stenosis, 602 normal segments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 23 segments of the grade Ⅰ stenosis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 40 segments?of grade Ⅱ stenosis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 and 32 segments of the grade Ⅲ stenosis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diagnosis was 91.1% (697/765). With coronary arteriongraphy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of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91.8% (45/49), the specificity was 93.5% (29/31),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5.7% (45/47),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87.9% (972/765). Conclusion ?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s high accuracy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has good guiding value for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Key words】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gree of stenosis; Diagnostic value
冠心病對人類的生命和正常生活都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 也是近年來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類型[1],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作息規律、飲食習慣等發生變化, 心血管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以及年輕化的趨勢, 在疾病致死患者群體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數占據首位[2], 對冠心病及早診斷, 掌握病情發展狀態并制定對應治療措施對于患者有重要意義。當前對冠心病的診斷金標準是冠狀動脈造影, 雖然診斷指導價值突出, 但對機體有損傷且患者要承受較大經濟壓力, 使得其臨床推廣存在障礙[3]。本院對于冠心病患者應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 借由其無創、簡便、高效、可重復等優勢而受到醫生與患者的青睞, 現將相關數據整理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2019年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齡46~68歲, 平均年齡(53.3±6.3)歲;52例穩定心絞痛, 28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冠狀動脈造影顯示31例患者無明顯冠狀動脈狹窄情況, 或其狹窄程度≤50%;49例患者存在至少1支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與體征和歐洲心臟病學會于2013年制定的相關指南中相關診斷內容符合[4];②有完整的臨床數據。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冠狀動脈疾病之外的心臟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對碘造影劑過敏[5];④合并嚴重的心律不齊。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在充分了解后表示愿意配合。
1. 2 檢查方法 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所用儀器型號為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 參數相關設置如下:根據患者體型對應調整管電流, 范圍350~450 mA, 管電壓120 kV, 旋準直為320層×0.5 mm, 將層厚設置為0.5 mm。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前給予倍他樂克, 用藥方式為口服, 將心率控制為≤75次/min, 引導患者掌握屏氣功能的訓練。囑咐患者受檢時保持仰臥體位, 先對心臟進行CT平掃, 從氣管隆突出下位置開始掃描, 直到膈頂, 而后為患者做增強掃描, 使用Stellant D雙筒高壓注射器給予患者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 經肘靜脈注入, 速度為5 ml/s, 濃度調整為370 mgI/ml,?注射劑量調整為1.2 ml/kg, 達到預設的閾值即300 Hu后進入自動掃描狀態。完成掃描后將所得的圖像輸送到三維圖像工作站, 采取以下措施處理容積再現(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將相關影像圖片讓本科室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主治醫生2名進行閱片[6, 7]。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嚴格依據Judkins法相關內容, 檢查對象為橈動脈、股動脈, 對冠狀動脈發生病變的位置進行記錄。
1. 3 觀察指標 觀察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冠狀動脈節段情況, 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分析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診斷效能, 包括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2 結果
2. 1 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冠狀動脈節段情況 80例疑似患者中49例確診為冠心病, 31例確診為其他疾病。經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節段765個,?無明顯異常節段650個, 狹窄節段115個, 其中31個節段為Ⅰ級狹窄, 46個節段為Ⅱ級狹窄, 38個節段為Ⅲ級狹窄。見表1。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 602個無明顯異常節段診斷準確, Ⅰ級狹窄節段中23個診斷準確, Ⅱ級狹窄節段中40個診斷準確, Ⅲ級狹窄節段中32個診斷準確。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準確率為91.1%(697/765)。
2. 2 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診斷效能 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靈敏度為91.8%(45/49)、特異度為93.5%(29/31), 陽性預測值為95.7%(45/47), 陰性預測值為87.9%(29/33)。
3 討論
冠狀動脈可分為左右兩支主干, 而左冠狀動脈組成結構更為復雜, 可歸納為前降支、左回旋支、對角支、鈍圓支[8]。冠狀動脈的各個結構存在密切聯系, 組成網絡后發揮為機體心臟提供氧氣、血液的作用, 如冠狀動脈組成存在粥樣硬化病變那么必然誘發管腔發生堵塞或者狹窄的情況, 心肌供血量不足, 進而導致缺血缺氧狀態, 甚至壞死, 是冠心病出現的原因[9, 10]。
在臨床診斷方面, 對冠心病患者應用影像檢查有重要意義, 磁共振成像(MRI)能夠幫助醫生了解心血管的形態、功能, 但出結果時間較長, 難以提示小血管病變或者鈣化情況, 需承擔較大經濟壓力, 在臨床應用中廣泛性受到了限制[1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應用價值, 可知雖然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有誤診、漏診的情況, 但整體而言效果較為突出, 該檢查方法的原理在于借助血液循環的時間, 讓造影劑通過靶血管并在短時間內采集容積數據, 將所得圖像進行后期處理后得到血管造影圖像,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 CT成像手段的時間分辨率已經得到顯著提升, 冠狀動脈數據的采集可在14 s內完成采集, 配合突出的圖像后處理手段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可靠性高以及圖像清晰的數據, 由注意閱片醫生從多個方面了解病變情況。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能夠通過快速容積掃描的方式得到全心容積的相關圖像, 以此分析冠狀動脈還有分支的血管圖像相關信息, 對于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的發生情況以及病灶位置有積極影響[12]。
綜上所述, 對于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應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能夠較好的確診疾病, 對于冠狀動脈的異變情況也有良好的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躍星, 薛銘珠. 128排螺旋CT冠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51):152.
[2] 許冰弦, 茅旭平, 張勇. 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醫療裝備, 2017, 30(23):31-33.
[3] Yao LP, Zhang L, Li HM, et al.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by prospective ECG-triggered 256 multi-slice CT o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7, 33(12):2021-2028.
[4] 張穎. 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 醫療裝備, 2017, 30(15):26-27.
[5] 張學昌, 李曉倩, 王振光. 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診斷效果. 系統醫學, 2017, 2(5):109-111.
[6] Yoo J, Song D, Baek JH, et al. Poor long-term outcome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heart CT. Atherosclerosis, 2017(265):7-13.
[7] 劉強, 趙衛東, 張紅宇, 等. 256排160 mm探測器CT冠狀動脈成像聯合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應用. 臨床醫藥實踐, 2018, 27(4):243-248.
[8] 張智屏. 128層螺旋CT冠脈成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7, 23(22):73-74.
[9] Mayala HA, Bakari KH, Mghanga FP,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T-CT coronary flow reserve in diagnosis of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MC Res Notes, 2018, 11(1):566.
[10] 肖力華, 董世勇, 吳雪斌. CT冠狀動脈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對照研究.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41-43.
[11] 張一, 姚志偉, 梁興光, 等. 256排螺旋CT冠脈成像與常規冠脈造影對冠心病診斷的對比研究分析.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8, 24(6):134-135.
[12] 鐘朝輝, 陳疆紅, 原媛, 等. 冠狀動脈CTA掃描中采用智能期相技術與手動選取最佳期相的一致性. 中國醫療設備, 2017, 32(9):63-66.
[收稿日期: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