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銀 黃長青 高紹青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不同入路的治療效果及對患者性功能的影響。方法 60例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 根據入路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選擇經腹腔入路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 觀察組選擇經后腹膜入路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手術前后國際勃起功能評分表(IIEF-5)評分。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120.39±8.51)min、胃腸功能恢復時間(1.75±1.08)d、引流時間(3.24±1.37)d、尿管拔除時間(12.01±3.14)d、住院時間(14.36±3.25)d均短于對照組的(185.07±12.44)min、(3.56±1.42)d、(5.43±1.89)d、(16.95±3.47)d、(21.68±5.73)d, 術中出血量(422.05±31.86)ml少于對照組的(618.37±50.69)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 兩組的IIEF-5評分均較術前提高,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在前列腺癌患者治療中可發揮顯著應用價值, 且經后腹膜入路較經腹腔入路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等優勢, 更利于促進其性功能的改善。
【關鍵詞】 前列腺癌;腹腔鏡;性功能;前列腺癌根治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12
【Abstract】 Objective ?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its influence on sexual function. Methods ? A total of 6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by intraperitoneal approach,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by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he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and 5-item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5) sco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The operation time (120.39±8.51) min,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1.75±1.08) d, drainage time (3.24±1.37) d, removal time of drainage tube (12.01±3.14) 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14.36±3.25) 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85.07±12.44) min, (3.56±1.42) d, (5.43±1.89) d, (16.95±3.47) d and (21.68±5.73) d, and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422.05±31.86) ml was less than (618.37±50.69) ml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IEF-5 score of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nd the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quick recovery,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exual function.
【Key words】 Radical prostatectomy; Laparoscope; Sexual function; Radical prostatectomy
前列腺癌為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該疾病患者多表現為排尿費力、尿頻、尿急, 甚至出現膀胱結石、尿失禁等癥狀, 極易影響其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1]。目前手術為治療前列腺癌患者的常用方式, 傳統開放性手術因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等, 可導致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延長。近年來, 在微創技術不斷發展下, 使得腹腔鏡手術被逐步應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治療中, 且效果較為理想[2, 3]。為進一步探討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不同入路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性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對2015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的60例患者的病例資料, 根據入路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年齡52~84歲, 平均年齡(67.91±5.45)歲;病程6個月~3年, 平均病程(1.82±0.47)年;術前B超檢查前列腺體積20~61 ml, 平均體積(40.85±6.95)ml;前列腺癌 Gleason評分5~7分, 平均Gleason評分(5.98±0.34)分;臨床分期:T1期14例, T2期16例。對照組年齡51~84歲, 平均年齡(67.85±5.49)歲;病程7個月~3年, 平均病程(1.88±0.43)年;術前B超檢查前列腺體積22~60 ml, 平均體積(40.87±6.91)ml;前列腺癌 Gleason評分5~7分, 平均Gleason評分(5.96±0.34)分;臨床分期:T1期13例, T2期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經前列腺穿刺活檢后確診;②無手術禁忌證及凝血功能障礙;③臨床資料完整;④臨床分期在T2期以下, 且經全身骨掃描等提示無轉移傾向;⑤預期生存期≥10年。
1. 2. 2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既往有前列腺癌放化療史患者;③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④伴有嚴重精神疾患, 無法配合完成臨床治療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選擇經腹腔入路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麻醉選用全身麻醉(全麻)方式, 抬高患者臀部并使其處于平臥狀態, 于臍上方1 cm處放置10 mm套管并做充氣處理, 壓力維持在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 在套管內置入腹腔鏡后, 對輸精管精囊進行游離, 并將雙側輸精管及精囊提起, 縱切狄式筋膜, 游離出直腸間隙及前列腺, 隨后切開膀胱頸, 提起導尿管將前列腺基底部向上方牽拉, 使Denonvillier筋膜充分暴露在外, 剪開前列腺尖部后, 對前列腺兩側殘留組織進行離斷處理并完整切除前列腺;采用2-0可吸收線吻合膀胱頸后尿道, 而后采用20F三腔氣囊導尿管向氣囊注水20 ml, 同時自導尿管注水200 ml, 對吻合口情況進行詳細探查, 若無漏尿現象, 降低氣腹壓, 檢查術野內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 確定無出血后, 留置引流管, 并進行腹膜復位, 自臍上方取出標本并置于標本袋, 最后縫合切口。
1. 3. 2 觀察組 選擇經后腹膜入路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麻醉選用全麻方式, 首先協助患者取仰臥位, 全麻后留置導尿管, 而后將患者體位更換為頭低腳高位, 在臍下正中部位做一3 cm切口, 將腹直肌分開, 并推開腹膜外間隙, 置入腹腔鏡后, 將4個工作套管置于麥氏點, 切開髂外動靜脈周圍的脂肪淋巴組織, 使其暴露在外, 而后切開盆內筋膜, 并有效切除前列腺恥骨韌帶, 將前列腺兩側壁分離至前列腺尖部, 插入導尿管, 將尿道前后壁切開后, 對雙側輸精管、精囊進行游離處理, 剪開Denonvillier筋膜前層并分離至前列腺尖部, 前列腺組織完整切除后, 重建膀胱頸, 同時將150 ml水注入膀胱內, 以明確吻合口有無漏尿現象, 自臍下取出標本, 術后處理同對照組。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記錄并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引流時間、尿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②記錄并比較兩組手術前后(術前、術后6個月)IIEF-5評分, 采用IIEF-5評分[4]評估患者性功能, 當評分<21分時則為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120.39±8.51)min、胃腸功能恢復時間(1.75±1.08)d、引流時間(3.24±1.37)d、尿管拔除時間(12.01±3.14)d、住院時間(14.36±3.25)d均短于對照組的(185.07±12.44)min、(3.56±1.42)d、(5.43±1.89)d、(16.95±3.47)d、(21.68±5.73)d, 術中出血量(422.05±31.86)ml少于對照組的(618.37±50.69)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手術前后IIEF-5評分比較 術前, 兩組IIEF-5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 兩組患者的IIEF-5評分均較術前提高,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作為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類型之一, 前列腺癌具有發病率高、預后差的特點, 且部分患者在術后可能存在較為嚴重的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可對其性功能及日常生活均造成極大影響[5]。目前對于該疾病發病機制尚未明確, 多可能與前列腺腺細胞異常增生及雄性激素存在較大相關性。在臨床治療中, 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冷凍療法等均為常用的方式, 但近年來,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 患者對臨床療效有了更高的要求, 故治療方案的選擇尤為重要[6]。
針對前列腺癌患者, 以往臨床多采用開放式前列腺該根治術, 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相關癥狀并使其生命期限得以延長, 但由于該術式具有較大的創傷性, 極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產生, 具有一定局限性[7]。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 觀察組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引流時間、尿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 兩組患者的IIEF-5評分均較術前提高,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能夠在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的同時, 使其性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作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具有操作精準、創傷小、并發癥少等特點, 且經腹腔與經后腹膜途徑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為目前已成功開展的兩種術式, 其中經腹腔入路的優點在于腹腔內具有較大操作空間, 術中能夠減少游離膀胱及尿道吻合的張力, 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如手術操作及氣腹可對腸道形成不良影響易損傷腸道, 進而導致腹膜炎、腸粘連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8];經后腹膜途徑較近腹腔途徑具有明顯優勢, 由于手術操作在腹膜外完成, 可明顯減少對患者腹腔的影響, 且能夠有效避免滲血流入腹腔等, 故創傷性較小, 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及性功能的保留。
綜上所述,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在前列腺癌患者治療中除對性功能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還可進一步縮短術后恢復時間等, 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小鵬, 薛文瑞, 王偉, 等. 膀胱癌根治術患者前列腺偶發癌的臨床病理特點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6, 37(5):340-343.
[2] 鄧圓圓, 向從明, 孫健, 等. 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對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 中國臨床研究, 2017, 30(11):1533-1535.
[3] 余沁楠, 侯國棟, 薛向東, 等. 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臨床療效觀察.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8, 35(4):317-319.
[4] 魏澎濤, 喬保平, 張寒, 等. 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中保留尿控和性功能的臨床研究. 中國內鏡雜志, 2018, 24(11):41-44.
[5] 汪峰, 強亞勇, 張斌斌, 等.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前列腺癌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響.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7, 17(24):4710-4713, 4774.
[6] 李實, 于廣海.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發現的前列腺癌14例臨床分析.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17, 23(10):903-907.
[7] 姜豐澤, 王梁, 戴志紅, 等.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研究. 癌癥進展, 2018, 16(15):1907-1910.
[8] 樂駿飆. 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治療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 實用癌癥雜志, 2018, 33(6):992-994.
[收稿日期: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