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寶 李曉銘 劉耿鋒
【摘要】 目的 探究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120例復雜腎結石患者, 應用等量電腦隨機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均采用俯臥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 實驗組應用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出血、尿路感染、腎積水)、手術時間、一期結石清除率、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結果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的18.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手術時間(46.12±12.23)min、術后住院時間(7.01±0.96)d均短于對照組的(67.14±19.55)min、(8.12±1.11)d, 一期結石清除率91.7%高于對照組的7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對復雜腎結石患者病癥進行治療, 有利于優化手術指標, 提升結石取凈率。
【關鍵詞】 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復雜腎結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22
腎結石指的是大量晶體物質于患者腎臟內異常積聚, 晶體物質主要包括胱氨酸、尿酸、草酸及鈣物質[1-3], 該病癥屬于泌尿系統的常見病癥, 也屬于臨床領域多發的病癥, 在青壯年男性中發生幾率較高, 且臨床領域以草酸鈣結石最為常見, 患者患病后, 大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 結石越大的患者結石移動度就越小, 導致患者腰部出現酸脹不適感[4], 在患者身體活動過程中會感受到鈍痛或者隱痛, 若是結石體積較小, 患者將會出現腎絞痛病癥[5], 復雜性腎結石病癥尤為嚴重, 必須及時采用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所以本實驗研究就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復雜腎結石患者, 應用等量電腦隨機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實驗組男36例, 女24例;年齡22~63歲, 平均年齡(40.58±7.48)歲;結石直徑1.1~5.2 cm, 平均結石直徑(2.66±0.85)cm, 單發或者多發。對照組男33例, 女27例;年齡23~65歲, 平均年齡(40.66±8.12)歲;結石直徑1.2~4.9 cm, 平均結石直徑(2.54±0.79)cm, 單發或者多發。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俯臥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 首先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阻滯麻醉, 有腰椎病變的進行全身麻醉, 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后, 采用逆行插管將輸尿管導管置入至腎盂, 進而改變患者的體位, 以俯臥位為主, 在患者患側腎結石的肩胛下角線至腋后線部分, 經輸尿管導管進行人工腎積水的同時, B超定位引導下向預定腎盞部位進行穿刺, 在穿刺至腎盞部位之后, 可見液體經穿刺針流出, 觀察液體性狀, 如為血性, 考慮穿到腎乳頭或血管的可能, 可重新穿刺, 如流出液體清亮, 置入可彎曲金屬導絲, 并采用筋膜擴張器對其繼續擴張, 逐漸由8 F擴張至20 F[6], 并置入塑料薄鞘, 建立工作通道, 經通道置入腎鏡, 并應用鈥激光碎石術或氣壓彈道碎石術進行碎石, 完成后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排出體內碎石, 并于機體內留置雙J管。
實驗組應用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 同樣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 于患者側臥位距腋窩10 cm位置下墊放腋墊, 以保證患者上肢處于舒適狀態, 防止壓迫。于腹部前后置入長條砂袋, 防止身體移位, 腰墊托住患者腰背后, 令患者以45~60°角斜仰側臥, 該體位可以經膀胱進行輸尿管逆行插管, 插管完成后進行人工腎積水, 以相同的方法, 在B超定位下進行穿刺和置管, 方式同對照組, 將患者的通道由8 F擴張至20~24 F, 同樣采用彈道或鈥激光進行碎石, 并取出結石, 手術完成后, 于患者機體內放置F5的雙J管, 1個月后, 拔除雙J管。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出血、尿路感染、腎積水)、手術時間、一期結石清除率、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一期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復雜性腎結石大都是多發結石或鑄型結石, 且結石的直徑>3 cm, 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復雜性腎結石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腎絞痛病癥, 患病后, 患者的勞動耐力會不斷下降,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產生嚴重影響。當前臨床領域大都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患者病癥進行治療, 其能夠通過碎石設備對患者的結石進行擊碎處理, 并合理取出患者體內的結石, 手術過程中合理選擇患者的體位及取石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患者結石大小及腎臟解剖結構的實際情況, 在選擇合理通道的情況下, 采用俯臥體位取出患者體內的結石, 方便進行手術穿刺, 但是如果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經常會出現呼吸困難情況, 耐受性比較差, 影響手術效果, 且俯臥位時, 通道處于斜向上狀態, 在重力作用下, 碎石不容易沖出來, 需要加大水壓, 將嚴重降低碎石和取石的效率, 延長手術時間, 同時加重腎的灌注損傷[7, 8]。
采用側臥斜仰截石位對患者病癥進行干預, 首先, 該體位可以同時進行輸尿管逆行插管及腎定位穿刺, 不用截石位插管后再擺俯臥位, 減少患者不適感及節省時間, 其次, 能夠降低手術過程中呼吸循環抑制問題的出現。而且斜仰截石位, 碎石的時候工作通道處于水平狀態, 碎石很容易沖出, 在節省手術時間的同時, 也能明顯降低腎內的灌注壓, 減少腎損傷及出血。
目前超聲引導穿刺技術已日臻成熟, 能夠在超聲引導下對腎盞穿刺, 可能避免穿到腎乳頭引起出血, 通過對比發現, 相對于小通道取石術, 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能夠提供更加寬闊的手術視野, 便于進行取石, 提升取石效率, 且只要合理掌握穿刺技巧, 同樣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創傷, 不會出現出血量增加的情況。且該方式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 感染幾率小, 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斜仰截石位下, 對復雜及較大的結石, 有時單通道不能一次取盡結石, 由于該體位術者操作方便舒適, 可以再次B超定位引導穿刺, 進行多通道穿刺, 或用輸尿管軟鏡碎石, 能夠提高一期結石清除率, 為無管化以及二期輸尿管軟鏡清除殘余結石創造更好的條件。
由于復雜性結石有時碎石時間長, 偶有發生通道丟失情況, 而采用斜仰截石位則可以通過工作通道找到腎盂, 斑馬導絲經腎盂置入輸尿管內直至膀胱, 然后再經尿道將導絲一端拉出尿道, 固定于尿道外口, 另一端則位于腎穿刺通道內, 這樣不管怎么操作, 都可以防止通道丟失, 提高手術可靠性, 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碎石完成后, 可以經腎工作通道置入雙J管, 置管完成后, 可以不用改變體位, 經尿道進入膀胱檢查置管是否成功及需不需要調整, 有效防止術后碎石堵塞輸尿管或者雙J管扭曲未能進入膀胱引起術后疼痛、感染及腎積液等并發癥[9, 10]。
綜上所述, 側臥斜仰截石位標準通道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腎結石的臨床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汪隆旺, 肖瑞海, 余義, 等. 側臥斜仰截石位單通道微創經皮腎鏡聯合輸尿管軟鏡一期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療效觀察.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17, 282(6):422-425.
[2] 張發明, 駱科兵, 黃文杰, 等. 側臥斜仰截石位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中標準通道“四步法”擴張的臨床體會. 中國內鏡雜志, 2018, 24(9):90-93.
[3] 郭景陽, 楊文增, 張彥橋, 等. 斜仰臥截石位單通道經皮腎鏡聯合經皮軟鏡治療復雜腎結石的療效觀察. 中國內鏡雜志, 2017, 23(4):95-97.
[4] 陳蘇, 陳洪波, 胡曉暉, 等. 斜側臥位多通道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治療鹿角形腎結石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17, 37(6):812-815.
[5] 周可義, 趙春利, 楊文增, 等. 可視標準通道聯合可視超細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精準穿刺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臨床應用. 中國內鏡雜志, 2017, 23(7):109-112.
[6] 張小平. 標準與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療效. 醫學臨床研究, 2018, 35(7):1364-1366.
[7] 胡春暉, 楊雪健, 王雷雨, 等. 改良截石斜仰臥位在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中的應用.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17, 37(6):815-817.
[8] 顧鑫瑾, 陳光耀, 許新民, 等. 后腹腔鏡與輸尿管軟鏡治療單側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8, 18(12):1088-1091.
[9] 于杰, 田闖, 石松山, 等. 后腹腔鏡技術治療輸尿管鏡碎石失敗后的輸尿管L5至骶髂關節水平結石. 海南醫學, 2019, 30(1):81-83.
[10] 楊明根, 鄭周達, 許振強, 等. 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曾合并尿膿毒血癥的梗阻性尿石癥的療效分析.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7, 26(10):25-29.
[收稿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