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摘 要:家庭農場是立足于我國農業耕作實際情況之上,順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趨勢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與經營方式。因此,本文以家庭農場發展中存有的問題為開篇,著重分析其對應策略,幫助相關從業者完善家庭農場管理制度,建設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家庭農場;金融服務;農業經濟
家庭農場完善了農村經營體制、優化了供給側結構、轉變了傳統農業模式,是目前我國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因而,以構建農戶家庭經營模式為基礎,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綜合建設專業、科學、立體的現代化家庭農場體系,是適應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家庭農場發展問題
在家庭農場發展進程中,目前存有一些普遍性問題。
首先,家庭農場是較為新穎的概念,而家庭農場經營者主要是由傳統農業勞動者組成,這一部分人群存有一定的老齡化問題,通常綜合管理、經營等專業知識較為不足,導致其對家庭農場本質理念、核心定義等認知均較為模糊,造成庭農場的現代化生產與集約化管理發展受限的局面。
其次,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經營特點,往往需要在經營初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土地整合、水利建設、購置基礎設施等,但長期從事農業的傳統農戶往往存有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低、未建立品牌效應等特點,導致家庭農場融資較為困難,投資力度不足,無法有效推動家庭農場的發展。
最后,目前,科技力量在家庭農場中貢獻率較低,導致家庭農場科技支撐力不足,并缺乏競爭力;同時,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等科技水平的不足,導致勞動成本不斷提升,從而阻礙了家庭農場的發展。
二、家庭農場發展策略
(一)明確家庭農場理念,促進農業服務發展
家庭農場以我國通常定義來解釋,就是以家庭為基礎,實行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并以農業為主體,通過社會化協作與規模化經營作為家庭收入來源,是一種新型微觀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經營者,在明確其定義的前提下,還應準確理解其優勢特點,推動農業商品化進程,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將農業保障功用轉向盈利功用,克服小農經濟弊端,為社會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農產品;同時,家庭農場相較于普通農戶,需要更加注重其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看重高信譽度品牌效益,因此,易于相關部門的監管與扶持。
農業服務就是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服務與支撐的體系,是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保障經濟效益、提高經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價值因素。因此,這不僅需要提升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進度,健全地方區域性農業公共服務體制,組織科研院校、科研組織深入基層服務。應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建設多層次、跨平臺服務體系,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基礎,為家庭農場從業者提供便捷、直觀、簡明的雙向互動服務。
(二)加強引導與培養,提高從業者綜合技能
應引導高素質、高技術水平的人才進入家庭農場經營體系中,獎勵家庭農場市場準入制度與相應門檻,鼓勵并支持大中型企業人員、農業科研專家、農業技術人員、農業專業方向畢業生等積極參與家庭農場建設與創辦,讓真正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成為新型農民與家庭農場從業者。大力推進新型農民隊伍建設,在發展地方職業教育的同時,將青年作為未來培訓重點,通過遠程教育、實地訓練等多種途徑,提升青年農民的思想水平與專業技能。同時,應大力提倡家庭農場經營者參與中等、高等職業教育,提高學歷與技術層次,更好地推動家庭農場的發展進程。
目前,大多家庭農場發源于出傳統農戶,雖實踐經驗豐富,但專業技術水平卻略顯不足,因此,應加強現有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知識。可組織進行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與知識提升活動,讓相關經營者切實學習到現代農業技術、市場營銷理念、科技文化知識、多元化管理模式等,讓相關從業者,成為懂技術、懂經營的現代化農業職業人。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發展多元化融資渠道
相關部門應建立商業引導機制,改善地方金融服務的基礎環境;鼓勵正規銀行、信貸機構、信用社等進行跨地區經營,有利于相互間形成良性競爭模式;降低信貸審核門檻,建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將民間資本資源注入金融合作領域內,進而形成多元化融資渠道,為家庭農場資金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為促進家庭農場的長遠、穩定、健康發展,應鼓勵家庭農場進行體制改革,以股份合作的經營模式,成立具有幫扶性質的金融擔保公司;還可建立家庭農場專項信譽等級評定制度,對高評價的優質家庭農場,提升授信額度與優惠力度;還可允許家庭農場用大型農用設備、流轉土地經營權等進行抵押貸款,創新多種信貸種類。
(四)提升科技普及水平,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
應加大科學技術推廣力度與科技服務建設,并有效融入家庭農場的日常運轉當中,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建立相關部門主導型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服務組織,推動優秀種苗、種植技術、機械設備的應用。還可拓展農業科技中新成果與新技術的推廣渠道,并針對家庭農場配備專業的指導員,為家庭農場制定專業、合理、科學的發展規劃,并定期進行專業技術指導。
同時,還應建立適宜于當代信息化技術發展的農產品產銷系統、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等,以保證農產品良好的供銷循環,還可應用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提升家庭農場的銷售渠道廣度與從業者經濟收入。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種植與養殖基礎上的休閑農業、社區農業、共享農業等新興農業經營模式正不斷獲得社會認可。因此,作為我國新興農業經營模式之一的家庭農場,應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地進行細微調整,并靈活統合生產資源,打造高質量品牌,進而帶動農業生產效益,有效推動我國新興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金秀,黃金綠,譚賢杰.家庭農場的優勢、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4):205-211.
[2]邱拓宇,李大鵬.中國家庭農場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9(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