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珂?王丹麗?范冬茹?劉艷杰
摘 要: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項代表著黑木耳發展方向的創新栽培技術。打破了傳統地擺栽培模式,改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積下,其懸掛數量是傳統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災害,可控性強。采用該技術生產的黑木耳品質好、無泥沙、除草劑污染,既干凈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個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個月。經過三年的生產實踐,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術現已成熟,現介紹如下,供參考。
關鍵詞: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術
一、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時間的選擇
春季栽培:春季栽培的術耳菌袋一般在2月份接種,在菌室培養50d左右,3月中下旬扣大棚,催芽巧天,4月初掛袋,進行出耳管理。5月10日左右就可以采摘頭茬術耳,及早上市。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種期在5月中下旬,菌袋培養期及后熟期在6~7月,由于夏季溫度比較高,菌絲生長快,要控制好溫度,7月上旬人棚劃口、催芽、出耳管理,8月下旬開始收獲。
二、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菌生產規程
1.原料選擇及配方: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應選用袋料親和力好的優質薄袋。主要原料是術屑,術屑要以硬雜術為好,針葉術屑不能超過10%。輔料中的麥鼓子、稻糠要求無霉變、無雜質。常用培養基配方(栽培菌):硬雜術屑78%、麥鼓18%、豆粉2%、石膏1%、石灰1%。
2.拌料裝袋培養
料必須干燥、新鮮、無霉變,按配方比例稱好各種主、輔料,反復攪拌,混合均勻。一般料水比1:11~15,培養料的含水量在55%~60%為宜;拌好的培養料以手握成團,指縫間有水滴,松手即散為宜。pH值調到6.5~7左右。選用17x33cm高密度聚乙烯折角袋裝料,培養料要裝實、裝緊,以利于菌絲生長。提高裝袋的質量,關鍵是所用裝袋機的好壞,采用防爆袋裝袋機,袋裝既標準又節省工時。裝袋后,壓平料面,培養料以裝到袋的2/3為宜。然后套好環,用直徑1~2cm的術棒打一個通到袋底的洞,以利于菌絲向下延伸生長。塞好棉塞即可裝人滅菌筐裝鍋滅菌。
3.滅菌及接菌
一般都采用常壓滅菌,把已裝好培養料的菌袋用滅菌筐,放人滅菌鍋內。當鍋內蒸汽溫度達到100℃時開始計時,保持8~10h。為確保滅菌徹底,最好再炯1~2h。滅菌的原則是攻頭保尾控中間,即開始火力要猛,盡快讓鍋內溫度達到100℃,達到100℃后要控制好溫度,防止溫度下降。接菌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把滅菌棒拔出,將菌種接到培養基內,讓菌種與培養料緊密接觸,以利定植和生長,并用無菌棉塞封閉袋口。
4.培養室處理及栽培菌培養
培養室滅菌需將室內雜物清理干凈,室內溫度升至25℃以上,并噴水增濕,保持48h之后,每平方米用甲醛10mL加5g高錳酸鉀熏蒸消毒30min,菌室要密封。室內形成了高溫高濕的條件,開門排潮繼續加溫快速把室內的墻壁和培養菌架全部烘干,之后地面撒一層生石灰防潮、防雜菌。預防鼠害,撒鼠藥等。
栽培菌培養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溫度,培養室的溫度要求先高后低。菌絲萌發時25~28℃,空氣相對濕度55%~65%。當菌絲體長至料袋的1/3時,溫度控制在24℃左右,這樣菌絲生長雖比較緩慢,但健壯有力、潔白。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濕度過低使培養料水分蒸發過快,對菌絲生長不利,過高容易感染雜菌。每天通風1~2次,保持培養室空氣清新。
三、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場地選擇及棚架設施
大棚應選擇在地勢平坦,水源方便,四周無污染,背風向陽,雨天可以排澇的地塊。棚架設施結構黑木耳吊袋大棚一般為鋼架結構,跨度8~12m,棚高28~35m,肩高16~20m左右,長度依據栽培場地和栽培數量而定,一般30~40m為宜。大棚須安裝通風設施,中間設有作業道。大棚覆蓋塑料膜,塑料膜上覆蓋遮陽網,用于保溫、保濕、遮陰。棚內框架上放置若干橫梁用于栓綁吊繩。每兩個橫梁為一組,組內橫梁間距30cm,在過道上、下各設噴水管線,安裝霧化噴頭。大棚框架建成后,也要進行消毒處理。
四、黑木耳棚室吊袋的打孔及復壯
菌袋人棚及復壯菌絲:待棚內地面化凍后,棚內氣溫穩定在22℃以上時,將培養好的菌袋移到大棚里,上面蓋草簾防寒,3~4d將菌袋上下翻倒一次,待菌絲復壯變白后方準備刺孔;打孔和封閉孔眼:大棚吊袋栽培每個菌包根據長短刺孔為180~220孔。以圓釘孔為佳,孔徑3~4mm,孔深6~8mm。刺孔后5~7d在遮陽條件下菌絲即可封閉孔眼,最好刺孔后3~5d將菌包上下對倒一次,再過3~4d即可進行吊袋作業。垛袋復壯期間的管理:春季主要是增溫保濕。刺孔后袋溫控制在22℃以下,濕度保持菌包表面有一層薄薄的水漬。溫度高,孔口封閉快。
五、菌袋開口管理
將培養好的菌袋去掉套環和棉塞,袋口用繩扎實后,用0.1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將菌袋消毒,用開口機開口,一般開“v”形小口,v形口的角度45~60度,深度0.3~0.5cm,開口200個左右。每袋上中下三排,每排3個,呈“品”字形,然后將袋口擰緊,倒置于床上即可。
六、吊袋的密度及方式
吊袋的密度:菌袋刺孔后,當孔眼被菌絲封閉時即可進行吊袋,吊袋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70袋左右為宜。吊袋的方式:在大棚內橫桿上,每隔25cm,按“品”字形系緊2根塑料繩。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夾在塑料繩上,并在2根塑料繩上拴上兩頭帶鉤的鐵鉤,即可吊完1袋。袋與袋之間距離不能少于20cm,行與行之間距離不能少于25cm。吊袋時,最底部菌包應距離地面30cm以上,利于通風,防止產生畸形術耳,提高產量。為了防止通風時菌袋相互搖擺,摩擦使耳芽脫落,把吊繩底部用繩鏈接在一起。
參考文獻:
[1]黑木耳高產栽培技術[J].王丹麗.民營科技.2011(04).
[2]黑木耳林地仿野生高產栽培技術[J].王同雨.現代農業科技.2008(18).
[3]黑木耳大棚吊袋立體高產栽培技術[J].曹洪義.農民致富之友.2017(09).
[4]黑木耳露地高產栽培技術[J].羅彩虹,王玲,李含毅.陜西農業科學.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