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鐘
摘 要:玉米是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是畜牧業、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本文就玉米種子的選擇、處理、播種技術、密植技術、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方面進行探析,旨在選用科學的栽培方法,提高玉米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玉米;良種選擇;種植技術
玉米具有廣闊的開發及應用前景,給農民帶來了非常高的經濟價值。雖然我國各地均栽培玉米,但對玉米的需求量仍在逐年增長,所以要通過科學的栽培技術達到玉米高產的目標是必要的。
一、良種選擇
處于黃河流域的河南省,玉米種植的比重較大,想要達到玉米高產的效果,要對玉米的種子進行嚴格的把關,玉米品種多種多樣,應結合當地的土壤情況、生態環境及氣候類型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并對其實行“擇優錄取”,如晟單588,具有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軸細粒深、米質優脫水快、不掉穗易機收等特點,有利于玉米的穩定培植。選取種子時可采取,看、聞、摸等方法,看是否有雜質,聞是否有發霉的味道,摸種子的干燥度,以此有效規避有問題的種子。
二、種子處理
在播種之前要對種子進行人工的篩查,挑出破碎、攜帶病蟲、發霉及小粒的種子,選取優質的種子,通過晾曬優質的種子,可以有效地殺滅種子表面的霉菌,降低種子的含水率,提高種子的出苗率,增強芽勢。經過曬種后要實行浸種,清水浸種可以殺死蟲卵和病毒,具有刺激種子新陳代謝的作用,能夠促進種子較早發芽,提高種子活力。種子在播種前一定要進行藥劑拌種,拌種時使藥劑或藥粉均勻地粘附到種子的表面,這樣既能防病蟲害又能確保苗全壯實、幼苗整齊均勻。播種前可以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種子包衣是在種子表面涂上一層含有殺蟲劑、殺菌劑為主要成分的薄膜,針對性的進行包衣處理,確定藥劑的用量和方式,能有效地預防病蟲害,促進種子的生長,通常可采取人工包衣和機械包衣的方式,來提高種子的出苗率。
三、播種技術
播前備墑,播種前進行整地,整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選擇平整的土地,并保持播種深淺一致,使出苗整齊均勻。播種的深度一般在5~6cm之間最為適合,粘土應該淺播,以4~5cm為宜,松散的土壤,應該適宜深播,以6~8cm為宜,整地時,小行間距15公分,大行距離50公分,以此促進玉米的透光生長,提高玉米開花期授粉率。
與此同時,播種時可采用點播的方式,每個穴的距離約為25公分,避免種植過密;土不宜過厚,深淺適當,防止種子缺氧而死或出苗率不均,從而保障玉米產量。
四、密植技術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使群體和個體協調發展,這一技術主要是為了使穗率、粒數和粒重三者乘積達到最大值,密植時要考慮品種的特性、氣候特征、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等,栽培的密度過大或者過小都不適合,密度過大,無法給予足夠的養分,會造成玉米的枯竭和死亡;而密度過小,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無法達到高產的要求。如果土壤肥力較好,可以采取密度較大的栽培方法,相反如果土地貧瘠就要采取密度較小的種植方式。在同一地區同樣的條件下,因玉米種子的品種各異,適宜的密度也不盡相同。一般較高的玉米品種,生長期略長,具有植株高大、生命力強等特點,適合稀松的種植方法;而較矮的植株品種,因體積較小,生命力較弱,適合密種。此外,因日照、溫度等條件的差異,要選擇不同的種植密度,合理的密度亦隨著條件發生變化。種植密度對玉米產量來說具有主導作用,要想發揮密植的增產作用,就要配合適宜的種植方法,要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進行合理的密植。
五、田間管理
玉米是高產作物,因種子和土地的質量不同,可能會出現弱、小、病、蟲苗等,要在合適的時間去觀察出苗情況,去除疫苗、保留健苗,及時的進行補苗或移植。此外,要及時澆水,玉米的灌溉期需水較多,干旱的地方要及時的澆水,提高玉米種子的成活率,并進行松土作業,疏通土壤,流通空氣,促進生根發育,便于排灌,為玉米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對于前期施肥不足的土地進行科學的施肥,根據土壤肥力和苗情進行施肥,可及早追施基肥,混合農家肥來提高土壤的肥沃度,以此減少病蟲害的影響,使玉米茁壯成長。此外,要進行中耕,疏松土壤,提升地溫,使土壤透氣,促進根莖發育,確保幼苗茁壯成長。及時除草,雜草會吸收玉米的養分,要進行合理的除草,為玉米高產創造必要條件。干旱時要進行合理澆水,以濕潤溝灌為主,使玉米快速生長。若遇大雨天氣,要及時排澇,田間積水不退,會造成土地的氧氣不足,影響光合作用,植物容易傾倒,因此,要及時排澇,保證玉米出苗率。去雄受粉,去雄不能帶葉,在雄期進行可使玉米發育良好。玉米作為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來源,能夠帶來較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學會科學的田間管理技術能夠使玉米種植事半功倍。
六、病蟲害防治
玉米的病害呈加強趨勢,應抓住合適的時期做好藥用防治措施。常見的玉米疾病有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紋枯病等。這些疾病對玉米的生長產生了很大影響,因而要采取科學的化學方式,制定主要的病害防御指標,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預防。防治玉米的疫病,要選用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輪作倒茬,減少侵染源,在抽穗前后,適當灌水,避免受旱,及時防治玉米的病害。玉米的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金針蟲等,可用毒殺劑拌種,若發現鼠蟲啃食,可用福林、樂斯本1000倍液在根莖部周圍噴濕土,傍晚施藥效果更佳。玉米的寄生蟲主要是玉米螟,其通常寄生在玉米秸稈中、穗軸或根花中,可選用蘇蕓金桿菌、多角體病蟲劑或甲維鹽防治,加強玉米秸稈的管理,減輕傷害。玉米種植要盡量減少蟲傷,杜絕病菌從傷口侵入,可配合藥劑拌種,有效地規避病蟲侵害,以達到質量好,產量高的要求。
七、結論
通過上述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理解,首先選擇優質的種子進行合理地培育、科學地種植、適宜的田間管理以及正確的病蟲害防治才能達到玉米高產的目標,相信,運用科學的栽培技術,便可達成玉米增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雅麗.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注意問題[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8):199+204.
[2]羅玉鑫.關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J].現代農業研究,2019(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