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莎



目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各市級地方政府迫在眉睫的緊要任務。本文運用KMV模型計算在現有可償債財政收入水平保障下,遼寧省各市級地方政府每年可以承擔的最大到期債務限額,超出限額將會存在債務違約的風險,只要控制好每年應償債務的額度,就可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一、文獻綜述
目前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研究大至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定性方面和定量方面。
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定性研究包括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理論研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成因研究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研究等。繆小林和伏潤民(2013)發現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地方政府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而無視預算盲目融資所產生的隱患。李經緯(2014)認為只有改革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王俊(2015)認為官員在現有考核體制下,在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完成政績的同時,由于任期與債務償還期限不匹配等問題出現盲目激進的舉債行為就會產生政府債務風險。
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定量研究包括建立評價債務風險模型研究以及建立風險預警指標研究。任志安、丁桂云(2017)將我國30個省份的數據作為樣本,對其進行聚類分析,并建立債務風險指標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法來評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王勝威、孟翠蓮(2017)基于KMV模型,并考慮財政實力和政務債務負擔因素,測算出東北三省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吳悅(2018)在利用VAR模型預測2018年福建省地方財政收入的基礎上,應用改進的KMV模型來分析2018年福建省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狀況進行分析。
二、基于KMV模型的遼寧省各市級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
(一)改進的KMV模型
KMV模型最初用于預測借款企業違約的可能性或者說是違約概率,后由于我國地方政府存在著普遍性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并且這一問題日趨嚴重,韓立巖等國內學者對KMV模型做出改進,使改進后的KMV模型能夠對地方政府債務違約概率進行預測,從而反映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大小。
改進后的KMV模型:
其中,DD為債務違約距離,Pt為預期違約概率,Rt為t時期地方政府可以用來償還地方債務的財政收入,既可支配財政收入,Bt為t時期地方政府應償債務規模,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變動率,g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率,△t為債務考察期限,不妨假設△t=1,即考察的地方政府債務是一年內需還本付息的債務總和。
(二)KMV模型相關參數估計
1.數據選擇
本文選取2002—2018年遼寧省14個市級地方政府GDP和財政收入數據,數據來源為遼寧省統計局官方網站上登載的各年《遼寧省統計年鑒》。
2.參數估計
(1)地方政府可支配財政收入預測
由于財政收入受多種因素影響,呈非平穩時間序列狀態,因此不能直接預測,本文通過預測相對平穩的GDP數據,并構建GDP與財政收入之間的模型,來間接預測財政收入。
通過觀察2002—2018年遼寧省各市級地方政府GDP對數散點圖,可以發現明顯的線性趨勢,而要預測財政收入的前提就是要準確的預測GDP,使用Holt-Winters無季節趨勢預測方法能夠較準確的對線性模型進行預測,排除時間序列數據的內部影響因素。通過預測得到2019—2021年3年預測GDP,如表1。
通過觀察同樣可以發現財政收入對數散點圖與GDP對數散點圖一樣呈現線性趨勢,因此建立兩者的雙對數模型進行擬合。對2002—2018年的面板數據,建立常系數模型、變截距模型及變系數模型,對比三種模型的擬合效果。通過計算得到常系數模型殘差平方和S1=8.422,變截距模型殘差平方和S2=10.462,變系數模型殘差平方和為S3=18.369,通過構建F統計量并對其進行F檢驗,得出F2=10.8079>1.542=F(26,238),拒絕常系數模型假設;F1=4.4322>1.76=F(13,238),拒絕拒絕變截距模型假設;最終選擇變系數模型。
由于變系數模型同時存在著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要對變系數模型進行檢驗判定。對變系數模型進行Hausman檢驗,檢驗結果顯示P值小于0.05,因此拒絕原假設,即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用EViews建立固定效應模型:
上式R2=0.98,模型擬合程度較好,F=395.45,P值小于0.05,說明模型整體顯著。其中分別為截距項和斜率,數值如表2。
將2019—2021年預測GDP代入到模型中得到2019—2021年三年預測財政收入Rt,并設定可支配財政收入,既可用于償還地方政府債務的財政收入是總地方財政收入的50%,預測財政收入及可支配財政收入數據如表3。
將預測的可支配財政收入數據代入公式(3)和公式(4),可以得到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率g以及變動率,計算結果見表4。
3.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
KMV模型用違約距離及違約概率來評價債務風險,由于計算違約距離DD及違約概率Pt需要2019—2021年三年遼寧省各市地方政府應償還的債務額,但各市地方政府每年應償還的債務具體數據難以獲得,因此本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在債務風險處于安全范圍內,計算各市地方政府在可支配財政收入下,每年可以償還的最大債務額。根據相關學者研究表明,預期違約概率Pt保持在0.4%以下水平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處于安全范圍內。
本文選取每年應償還債務總額Bt占可支配財政收入Rt的比重在20%至80%之間,并將g、值代入公式(1)(2)來計算遼寧各市地方政府的違約距離DD和違約概率Pt。各年計算結果如表5、表6、表7(由于當應還債務總額占可支配財政收入比重小于60%時所有市的位于概率都保持在0.4%以內,表中只顯示了各年應償還債務總額占可支配財政收入比重為60%至80%的情況)。
可見2019-2021年沈陽市、大連市、葫蘆島市當年應償還債務額Bt占可支配財政收入Rt比重保持在70%以下,其債務風險處于安全范圍內;本溪市、鐵嶺市當年應償還Bt占可支配財政收入Rt比重在達到60%時,就已經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其比重應保持在50%以內;其余各市保持Bt/Rt在60%以內即保證債務風險處于安全范圍內。可以得到在債務風險處于安全范圍內,每年可償還的最大債務額,如表8。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以沈陽為例,沈陽市財政局最新發布的2019 年沈陽市地方政府債務情況說明中2019年全市政府債券償還本息預算執行221.33億元。對應表8可以看出2019年的債務償還額在債務風險安全范圍內。
2.當債務風險處于安全范圍內各市每年可以承擔的應償還Bt占可支配財政收入Rt比重差異較大,沈陽市、大連市、葫蘆島市可以承擔Bt/Rt只要保持在70%以內,而本溪市、鐵嶺市可承擔Bt/Rt則要保持在50%以內,才能保證債務風險在安全范圍內。
3.現存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否處于安全范圍內還取決于各市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規模,當財政收入規模不斷擴大處于穩定增長時,現存的當年應償還Bt占可支配財政收入Rt比重會相應的下降,預期違約概率也會下降,可以有效地化解掉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二)建議
1.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根據各市可以承擔的應償還債務額占可支配財政收入比重合理規劃未來地方政府的舉債規模,控制好每年應償債務占可支配財政收入的比重,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能保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處在安全范圍內。
2.穩定各市財政收入,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化解債務風險。各市深化貫徹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減稅未必會減收,反而可能會增收,一方面可以鼓勵民眾創業創新,從而激發全社會的投資創業熱情;另一方面能夠減輕企業的成本負擔,有利于今后企業繼續擴大生產規模,不斷促進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發展,而這也恰好是財政稅收穩定增長的前提條件。
3.加強地方政府政務公開中關于政府債務信息公開的透明化和規范化。雖然各市政府依照要求在地方政府網站首頁及財政局網站政務公開目錄中都設置了政府債務公開信息,但各市政府公開債務信息的內容卻不盡相同,例如每年應償還債務本金及利息只有部分市予以公開,大多數市并未公開相關數據。地方政府應建立更加透明化、規范化的政府債務公開制度,對公開內容予以規范。(作者單位: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