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摘? 要:為培養更多適應我國適應競技體育要求的高素質學生,本文利用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天津體育學院為例,深入分析了體育院校體能專業《體能訓練》課程設計問題,并發現體育院校的《體能訓練》課程主要存在專項理論講解時間不足、專項實踐技能操作缺位兩大問題,據此,本文提出了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實踐訓練等課程優化策略,期望能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體能專業? 《體能訓練》? 問題? 優化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b)-0133-02
《體能訓練》課程作為我國體育院校體能專業的必修課,在體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其內容設計和課時安排歷來備受關注。若體能專業教師能從實際出發,合理安排《體能訓練》課程內容與結構,體能專業將培養出更多具有專業運動技能與實操能力的高素質體能人才。但當前,大部分體校體能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我國競技體育需求,無法支持我國體育事業快速發展。
1? 體育院校體能專業《體能訓練》課程設計問題
本文以天津體育學院為例,發現其《體能訓練》課程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1.1 專項理論講解時間不足
目前,天津體育學院體能專業主要依據運動素質設計和安排《體能訓練》課程內容,致力于將教學內容平均分配到每一堂課上。由此,每節課80min教學時間里,教師須向學生傳輸課堂常規、運動項目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的知識。其中,課堂常規、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占時達30min,基本部分僅為50min。在這50min里,教師還要詳細講解運動項目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由此,整個體能訓練課上,運動項目的理論教學時間明顯偏少,導致體能專業學生無法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運動項目相關理論,連帶運動實踐技能無法得到理論指導,從而使學生嚴重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意識。
1.2 專項實踐技能操作缺位
目前,天津體育學院體能專業《體能訓練》課程主要將運動技能學習細分成泛化、分化和鞏固自動化階段,實踐內容充分而全面。然而,筆者實際調研卻發現,其學生實踐技能操作缺位問題較嚴重。具體表現為:常規運動技能理論講解時間長,致使專項實踐技能教學時間不足,嚴重影響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教師主要通過講解法和簡單示范來指導學生的運動技能操作,使學生的運動技能達到泛化階段,無法更進一步地深入到自動化階段,從而使學生的專項技能多而不精。同時,在長期實踐訓練中,教師只注重控制負荷量與負荷強度這兩項運動負荷的控制,而不注重結合運動醫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等知識針對性控制訓練負荷,導致學生在長期傳統周期訓練下產生越來越多無效負荷,專項實踐技能操作始終保持在低水平上徘徊。
2? 體育院校體能專業《體能訓練》課程優化設計策略
2.1 多方法優化《體能訓練》課程理論教學
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科學合理的理論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充分掌握競技運動項目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正推動實踐向前發展,還能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因而,不可忽視體育院校體能專業《體能訓練》課程理論設計。針對天津體育學院專項理論講解時間不足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優化設計策略。
(1)采用微課形式精煉理論。微課是以5~10min短視頻為載體,廣泛傳播知識,使目標對象得以在碎片化時間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結構化數字資源。這種課程主題突出,指向明確,且內容相對完整,加上創作趣味性強,內容針對性強,有利于極大程度地調動目標對象的積極性,使目標對象主動參與內容學習和掌握。因而,在體育院校體能專業《體能訓練》專項理論講解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可采用微課精煉理論,輔助學生快速掌握和反復溫習復雜的專項理論內容,為專項運動技能學習提供指導。同時,縮短專項理論講解時間占比,增加專項運動技能實踐時間,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要點。
例如,制作以“體能”為主題的微課,簡要地向學生講解體能概念、人體生長發育與運動素質形成過程、人體運動素質發展和社會文化的相關性、運動素質的涵義以及國內外體能訓練研究現狀等,使學生能充分把握不同運動素質,尤其是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原則以及不同要素間存在的相互關系,為體能訓練專項技能實踐奠定理論與方法學基礎。又如,在花樣游泳理論教學時,將花樣游泳的單人、雙人和集體比賽要求、動作規定、自由自選、比賽評分方式(計分系統+成績構成+評分標準+分值計算)、其他規則、比賽場地、服飾要求、音響設備、裁判規定等用微課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根據自身學業知識水平,在碎片化時間里反復學習花樣游泳理論,為花樣游泳專業技能學習和參賽做好準備。
(2)采用翻轉課堂形式教學理論。翻轉課堂是將學習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手上的教學模式。具體到《體能訓練》專項理論上,則表現為:將教學內容按教學板塊分配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查閱文獻,安排相應的訓練計劃,組織其他學生完成安排的訓練計劃,加深體能訓練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度,夯實學生實踐基礎。例如,在鉛球項目體能理論教學時,向學生發布任務,要求其自行組建小組,并利用圖書館資源、互聯網等方式查閱鉛球主要技術及常用的體能訓練方法與手段、鉛球運動員應具備的專項素質及其訓練特點、運動員在各階段的訓練內容等,并將其制作成精要的鉛球理論PPT,在課堂上講解,從而為學生鉛球項目實踐的安排提供理論支持。
2.2 多角度優化《體能訓練》課程實踐教學
(1)基于案例視角加強實踐設計。鑒于天津體育學院專項運動技能實踐時間、設備有限,筆者建議該校專項運動老師從案例視角切入,選擇恰當的案例開展實戰教學,以增強運動員的溝通能力、計劃能力及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學排球運動技能時,可選取國家級、省級青年排球運動錦標賽經典案例,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與視頻,或上述幾種方式綜合向學生介紹排球運動的準備姿勢和移動、墊球技術、傳球技術、發球技術、扣球技術和攔網技術,并詳細說明何時該用進攻戰術,何時該用防守戰術,使學生的排球專業技能得到增廣與統整,進而在實踐訓練中依照案例進行針對性訓練和改進,實現排球競技能力的逐步提升。
(2)基于職業視角加強實踐設計。積極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尋求專業運動隊的合作互動是促進天津體育學院優化《體能訓練》課程實踐設計的一大重要舉措,它能實現運動員的“職前職后相互貫通,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繼續深造”,從而促進體能專項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社會對體能教練的迫切需求。例如,建立蹦床運動實訓基地,與蹦床專業運動隊合作,利用其完善的運動設備引導學生掌握高難度連接技術所需的體能需求,結合蹦床運動安排專項體能訓練,為蹦床競技體育事業的更快、更好發展做出貢獻。
3? 結語
綜上所述,優化體育院校體能專業《體能訓練》課程設計,必須先回歸課堂本身,了解課堂理論講解、實訓操作等層面的不足,再結合具體案例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更具實用性和適用性的優化策略,以探求課程的最大價值,取得課程設計和課程安排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楊.蹦床單跳項目的體能訓練研究[J].運動精品,2018,37(2):79-80.
[2] 趙丹彤.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課程體系再設計[D].北京體育大學,2016.
[3] 段東.獨立學院工業設計產品模型制作課程實踐教學探索[J].科技展望,2015,25(3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