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航 郝天明
本文論述了會計電算化向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并從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區別入手,探討了會計信息化實現的方式,以員工意識、員工技能、企業同步信息化與財務系統四個角度論述了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旨在提升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成效。
一、引言
會計電算化在我國已有30余年的發展經驗,會計人員在其中積累了豐富的計算機應用經驗。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以電算化的經驗為基礎向會計信息化轉變是時代的潮流,也是企業長遠發展的訴求。領導者需明確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確保會計信息化的實效性,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區別
企業財務會計電算化向信息化發展的前提為正確理解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方向差距與手段區別。
會計電算化指利用軟、硬件技術將傳統會計工作中較為復雜或難以實現的部分簡化,提升會計工作的效率。會計信息化除利用計算機技術強化會計工作效率外,更加注重以信息化的手段將各部門聯系在一起,促進企業運營的整體性。
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主要差距在會計電算化只針對財務部門自身,強調會計人員電子設備利用能力的提升。會計信息化注重整體經營信息化,其核心內容不在于員工技術的提升,而在于員工信息化意識的轉變。
三、企業財務會計電算化向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
(一)提升財務會計工作質量
會計的信息化可提升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共享程度,便于各級領導及部門開展財務信息監管工作,加強了會計工作監管力度,有效提升會計工作的質量。同時,會計信息化代表著企業整體工作的信息化,在此前提下,財務人員可以更加便捷獲取各部門的詳細工作信息,避免獨立的核算過程使會計信息與實際工作差距過大。
(二)提升財務會計工作效率
會計信息化的過程改變了傳統模式下,各部門之間信息流通的方式。相較于傳統的各部門提交信息,再由財務人員進行整理的模式,信息化的進程使各部門提交的信息可以直接被運用到會計工作中,避免由于員工工作習慣的差距導致的重復工作,極大提升了會計工作的效率。
(三)提升企業整體性
會計信息化的進程不僅改變了財務信息的采集方式,財務信息的采集主體也在發生改變。信息化條件下,財務信息的主要采集人為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這就要求企業內員工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工作范圍,對各部門都要有基礎的了解。同時財務信息化的進程將企業內運營信息全部轉為數據存儲,提升了信息在企業內部流通的效率,增強了企業的整體性。
(四)信息化為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各行各業的發展都以信息化為主要方向。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除提升會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外,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信息技術將實現大量的工作由計算機獨立完成。在此種趨勢下,拒絕信息化轉變將會使企業的服務質量、服務成本與服務效率與市場嚴重脫節,會計信息化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四、企業財務會計電算化向信息化轉變的途徑
(一)員工意識的轉變
員工意識的轉變為企業內部所有改革的前提。會計信息化的進程改變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模式,將大量的人工信息采集轉為自動化采集。此變化會對長期從事于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習慣形成巨大沖擊,在缺乏意識轉變的前提下,會計信息化推進較為困難。
首先,企業領導人要使員工明確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定期開展信息化重要性培訓,重點講述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及對個人工作的改善,使其明確信息化進程會有效減少自身的工作量與工作時間,加強員工對信息化轉變的接受程度。
其次,開展員工信息化意識教育。僅明確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足以支撐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開,企業需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向其傳授信息化工作模式的重點與難點,使其明確信息化條件下的主要工作內容。同時可通過工作環境的改變,領導下達文件的變化等多方面對員工形成暗示,促進員工思想信息化的轉變。
最后,在每個培訓階段舉辦信息化常識競賽,鼓勵員工在生活中主動接觸信息化知識,加強信息化對員工思想意識的侵染。同時,競賽的模式促使員工主動理解信息化內容,促進員工信息意識的轉變。
(二)員工工作習慣的轉變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化對員工思想意識的侵染無處不在,企業員工轉變的難點在于思想方面與行為方面的變化。現階段,企業運營進程中,存在大量的財務人員雖明確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意義,但實質上卻采取傳統的工作模式,嚴重影響了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化的進程。
首先,為保證企業員工培訓的有效性,企業需改變傳統模式下先意識后技能的培訓方式,將意識提升與技能培訓同步開展。且在技能培訓后要求員工立即使用培訓的內容進行辦公,確保員工的工作習慣發生改變。
其次,企業要從辦公環境及辦公用品上做出限制,迫使會計行為的轉變。如,隨培訓進程逐步減少會計人員紙、筆的供應數量,使會計在辦公進程中不得不選擇信息化手段。如,從制度上要求各部門間在進行工作數據交接時,必須通過企業專用通道以信息化模式開展,增強會計工作中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頻率。
最后,人員結構的改革。許多大型企業的改革經驗表明,信息化進程中抵抗行為的強度與年齡呈正相關。企業在會計信息化進程中可適當進行人員年齡結構的調整,第一,定期舉行考核并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對于多次處于考核標準以下的員工采取辭退處理,減少會計信息化進程中的內部抵抗力。同時,企業領導要預估每期辭退員工的數目,并提前進行人員招聘,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在招聘進程中需注意,由于年輕人擁有更強的接受能力,招聘方式應以校招為主。在校招無法開展的時間段也要對人員的年齡提出嚴格要求,逐步優化財務部門的年齡結構,確保會計工作全面信息化的推進速度。
(三)企業信息化同步進行
會計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由于財務信息化的進程會將信息化數據采集工作交由事業部門,而同時財務部門給出的績效等信息化數據需要其它部門員工同樣掌握信息化手段來查看。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進程需要整個企業同步開展,獨立部門的信息化是難以實現的。企業領導者在開展信息化培訓時,需將培訓的范圍擴展至整個企業,并且對于會計人員的管理手段在適當的調整后統一運用到其它人員的管理進程中。信息的共享性要求各部門協調進步,領導者需注重對各個部門信息化的進程進行監管、調控,適當控制信息化進程過快的部門,保證企業運營方式的一致性。為加快信息化進程,可對表現較好的部門提供一定的獎勵,激發員工的競爭意識。
(四)完善財務信息系統
財務信息系統為會計信息化的基礎保障,企業主要領導人員在會計信息化開始前,需依據市場情況,選擇合適的軟件作為企業財務人員的統一辦公軟件,避免財務人員自行選擇軟件而導致人員間數據不兼容,影響企業的辦公效率與一體化發展。同時,在會計信息化轉變中,領導人員需指定統一的數據處理標準,詳細規定各種財務數據采用的格式、處理標準與最終展示模板等,確保信息化進程中財務信息的高度一致性,便于各個部門人員的查看與處理,使會計信息化正確的發揮提升企業辦公效率的作用。
為確保會計信息化更好的為提升企業辦公效率服務,企業主要管理者要將財務系統與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在技術允許的前提下,最好由企業技術人員將二者綜合在同一個企業自主維護的平臺上。該方式第一強化了企業辦公的整體性,便于各個部門進行數據交換,利于管理者對員工工作進行監管;第二,企業自主維護平臺極大程度降低了會計信息化進程中企業所要應對的信息泄露風險,提升信息化進程中企業運營的安全系數。
五、結語
會計信息化可以提升企業的辦公效率,促進企業一體化發展。管理者需要明確會計信息化的內部需求,促進會計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同步發展,注重企業員工信息意識的提升與工作習慣的轉變,提升會計信息化的速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