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蘭
摘 要 農村經濟產業化可保證農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使得農業產業朝向化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但是,農村經濟產業化遭遇瓶頸,需要不斷摸索新的發展路徑。本文就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進行探討,旨在為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困境;對策 分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預示著國家對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給予高度重視。近年來,農村改革、農村經濟生產已明顯轉變,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陸續顯現出嚴重不足的現象,在科技水平低下、勞動力過剩的影響下,農民對國家的宏觀政策以及基本的市場需求掌握比較少,嚴重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針對此,找到有效的發展新道路,提高農村發展速度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1]。
1 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困境分析
1.1 農村龍頭企業整體規模較小,收益過低
我國農業現代化起步比較晚,特別是有些地區的農業依然是沿用傳統模式耕作和發展,這種現象既不利于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相關據數據顯示:我國農村龍頭企業的整體規模都比較小,在小型的龍頭企業里,資產上億的企業占比不足5%。這也說明,農業在生產時,僅僅是作為初級參與者,農產品的綜合利用率比較低。特別是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業分散,農產品附加值低下,根本無法配合農業產業化發展,致使整個農業產業在市場上經濟力不足。
1.2 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支撐能力弱
現有的農業產業大多都缺乏高科技的參與,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國農業科技在農業產業中的支撐力明顯不足,農業科技化僅僅是應用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平原地帶,一些山丘農村和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新品種特別受局限性。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為了強化區域農業科技發展,農業技術推廣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更多人致力于研究,為農業產業化發展謀出新出路[2]。
1.3 資金投入不足
現如今,在農村農業發展過程中,制約著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的仍然是資金。盡管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農業發展比較快,在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得到很多財政支出,但是,由于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產業化比較晚,我國的農業資金注入量仍舊較少,在增加農民收入時,很多政策都受制于微觀層面財政困哪,使得農村發展的資金嚴重不足,進而致使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遭遇瓶頸[3]。
2 為解決農村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2.1 搞好產銷銜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發展農村經濟產業化,最重要的是發揮產業結構的龍頭作用,在一個地區,搞活一個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下,帶動一片地區或眾多農民。首先,根據市場的需要,打破地域、行業界限,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按照大規模、高起點、外向性、強帶動的原則,建立龍頭企業的模范代表,將產品供銷、貿工農緊密結合,在龍頭企業的運作中,帶動整個農村產業的發展。
2.2 提高科技含量,推動農業經濟化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村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一定需要科技做推力,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以騰籠換鳥的方式為綠色產業發展創造空間。首先,加大我國對農業科技的研發力度,招募更多人才,加入到農業技術研發中,不斷地結合農村實際發展需要,攻克技術難關。其次,增加農業科技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依據農業的產品特色和產量,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檢驗,建立起農村農業一體化的技術體系。最后,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健全農產品加工質量標準體系,創新農業科學技術,將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環節作為重點,進行不斷地創新,將新技術引入到農民家里,實現農產品的增收增產[4]。
2.3 多渠道引入資金,大力發展農村產業
為了保障農村農業經濟產業化順利進行,就需要從從各方面都全力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工作。首先,這就需要農村產業建設的物質基礎,從各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改善建設費用和資金投入結構,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行。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加大業務經費支出,通過加大財政收入,鼓勵有關企業單位積極參與到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技術工具、科學儀器設施、現代影像裝備等,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還有,通過科學定制政策,鼓勵民營資本、外資資本和工商資本的投入,開拓多元化的資金渠道,促進農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2.4 重視人才引進,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農村家庭生產分散,將其整合經濟產業化發展時,需要有靈活性的隊伍,這就需要重視農村人才的引進。首先,加大農村經濟產業化人才的培訓力度,充分利用職業中學、成人學校、企業和其他組織,提高他們的整體文化素質及綜合能力,發展農村產業。其次,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吸取更多基層農民加入到農村產業體系中,保證工作人員的培訓質量,加強農民對農業技術的學習,從而廣泛推廣農業技術,充分了解并掌握林業相關知識,提高處理事情的綜合能力。最后,在農村產業工作人員的引進過程中,可以引進績效考核政策,強化農業科技進一步推廣創造出一大批優質農產品和名牌產品[5]。
3 結語
作為我國基礎中的基礎,農業生產關系到整個國家人民的正常生活。鑒于傳統農業經濟模式難以適應當下農村產業化發展,就必須搞好產銷銜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提高科技含量,推動農業經濟化發展,多渠道引入資金,大力發展農村產業,重視人才引進,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在新的農業建設體系中,增加農村農業經濟化發展活力,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目標,為我國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謝文寶,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戶耕地質量保護技術采納差異分析[J].改革,2018(11):117-129.
[2]齊占平.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困境與對策分析討論[J].中國農業信息,2017(14):10-10.
[3]周考勤,等.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1):48-48.
[4]李麗君.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9(14):0001-0001.
[5]宋曉芹.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6(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