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榮?魏亮
摘 要:水稻是我國歷史悠久的農作物之一,在農業種植活動中具有相對較高的產量。在現代化社會生產作業中,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及耕地結構的改善,水稻的產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培育高質量、高產量水稻是保障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針對優質水稻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為相關栽培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水稻是一種密集型種植農業,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和勞動強度,經過精耕細作才能收獲較高的產量。由于我國水系發達,人口眾多,因此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基于此水稻產量和質量對我國的糧食食品安全以及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要想科學有效的提高水稻產量,就要掌握優質水稻栽培種植技術以及采取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一、優質水稻栽培種植技術
1.選擇優質稻種以及稻田
相關栽培人員在選擇水稻稻種的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的考慮當地種植條件以及氣候類型,選擇產量較高、安全性較好的稻種,選擇的標準是稻種質量良好、稻穗較大、稻粒飽滿,并且還要保障稻種具有一定的耐肥性和抗倒性、抗病害能力。其次在整理稻田時要保障栽培區域沒有化學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低、土質較好、有干凈無污染的灌溉水的種植調。另外還要保障水稻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晝夜溫差維持在13℃左右,嚴格控制溫差。最后及時要確保水稻種植天的光照以及溫差等都能夠滿足水稻安全正常的灌漿結果。為優質水稻的高產奠定條件基礎。
2.栽培技術
在選擇優質的稻種后為了保障其無病害細菌,需要先將稻種放置到消毒藥劑中進行浸泡,即是稻種的預處理。經過一段時間后在晴天天氣中進行晾曬,保障水稻種子內部的活性酶能夠被充分的激活,對水稻稻種的發芽和成熟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不過這一過程相關栽培人員要注意多次翻動,同時要掌握晾曬的時間,避免出現由于過度晾曬而導致稻種缺乏水分而難以發芽,因此栽培人員在處理稻種時要保障其具有一定的溫度和水分條件。在栽培作業活動中,要嚴格的控制好溫度、水分等適應,其次就是要把握好水稻栽培的密度,從而促使水稻種植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水稻群體能夠正常生長發育。栽培人員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條件來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一般情況下載水稻栽培的過程中,水稻植株之間的行距為15cm×28cm為最佳,而且要使每個穴內有4株水稻苗,因此每600m2的面積應該扦插大概7萬株水稻苗左右。另外一方面栽培人員在種植時要使水稻苗正且直,以防止出現漂秧的現象發生,對稻苗的栽插深度通常在2.3cm左右,可以確保水稻能夠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
3.水稻田間管理技術
要提高水稻的栽培質量和產量,還要最好水稻的田間管理,由于水稻作物與其他旱地作物不同,需要根據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和種植田的現狀進行科學施肥。因此栽培人員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水稻施肥技術和管理手段。其中施加的肥料主要是氮肥、鉀肥、磷肥為主,其配置的比例應該為1:1:0.6,栽培人員可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情況配合使用總量為2.8%的錳元素、硫元素、鎂元素肥料,補充水稻生長發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另外一方面施肥時栽培和種植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水稻稻種的營養所需特性和種植田土壤的特性。一般情況下,對于早稻可以施加40%的復合肥料,大概每公頃施加650kg即可,對晚稻施加的40%復合肥用量為700kg/667m2左右。除此之外,有機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種植田的土壤結構,所以在培育優質水稻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施加適量的豬廄肥等有機肥料。在施肥時應該結合水稻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在施加廄肥的前半個月將廄肥翻耕到水稻種植田中,以避免發生嚴重的紋枯病等病害。對于水資源灌溉,即是要求栽培和田間管理人員要注意水稻種植田的灌水量不能漫過葉耳,一般灌溉水的深度為2cm左右。如果是在長穗期間的水分灌溉則應該為8cm。同時在管理水稻栽培時還要進行三次的輕擱,在水稻苗數量成活率達到87%左右時可以進行擱田管理,目的是為了通過控制水稻苗的群體發育以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
二、優質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措施
水稻最常出現的病害是瘟疫病,其主要是由于氮肥施加過多,或者是因為水分過量、不足等原因導致的,一旦發生瘟疫病會嚴重的影響水稻產量。栽培種植人員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在選擇稻種時選用抗病害能力強的稻種,在處理過程中使用25%含量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對種子進行消毒;其次是在施肥時要注意氮肥、鉀肥、磷肥的配比比例以及使用量,避免出現氮肥施加過多,同時也要合理的控制灌溉水量;最后在水稻發病的初期,相關管理人員要及時采用一定量的生物藥劑進行防治,避免病害范圍擴大,影響其他植株的生長發育。另外在防治水稻紋枯病時,為了防治對水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要盡可能的施加少量氮肥,并且在水稻的孕穗期要采用根部施藥的方式進行施藥,藥劑的選擇可以選擇為井岡霉素等,對水稻病害防治的效果較為顯著。此外就是要最好水肥施加管理,避免水分灌溉過多或過少等,以提高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
2.蟲害防治措施
在水稻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其產量和質量威脅最大的蟲害就是螟蟲,對水稻的結穗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栽培和管理人員針對螟蟲病害出現的時期,栽培管理人員應該采用20%的雷鉆乳油1400mL/hm2,或者是采用含量為14%左右的決斗乳油進行噴施,另外病害防治人員也可以采用13%左右的金佛乳油的等,都能夠相對有效的抑制螟蟲的繁殖和破壞。此外對于飛虱等蟲害可以采用30%的葉蟬散乳油,或者是利用23g左右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最后也可以引進螟蟲和飛虱等蟲害的天敵,比如田蛙等生物進行防治,控制蟲害蔓延程度,以保障優質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優質水稻在市場上日益受到歡迎,并且在其加工品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優質水稻的培育成為了水稻產業的重點內容。因此相關栽培種植人員在對優質水稻的稻種選擇。種植田選取處理以及田間施肥灌溉管理、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技術方法,以提高優質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促進我國的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石志明,王浪,姜訓球.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19,37(18):103+106.
[2]王永普.淺談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及綠色病蟲害防治[J].農業科技通訊,2019(12):239-241.
[3]曲云濤.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J].新農業,2019(2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