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青?王君彥
摘 要:大豆原產中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規模比較廣,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既可以作為糧油直接食用,又可制成豆制品,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本文中主要針對大豆種植現狀進行分析,從選種、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等方面展開研究,希望能給農業技術工作者提供借鑒,從而提高大豆產量和質量。
關鍵詞:大豆種植;高產技術;田間管理
大豆營養價高,在糧油、食品及飼料領域廣泛應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大豆需求量持續增長。山西省昔陽縣趙壁鄉便民服務中心也積極倡導種植技術的改革,目前大豆種植現狀不容樂觀,技術相對落后。因此,有必要針對提高大豆種植技術展開分析并采取相關措施。
一、大豆種植的現狀
長久以來,國際產業貿易結構改變,中國大豆需求主要依賴進口,所以提高大豆產量是改變這種依賴格局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因受到市場價格影響,大豆種植面積雖在增多,但因一直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影響了大豆產量,例如種植水平不先進,不能根據品種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土地、科學播種,田間放任管理,對病蟲害的預防不及時,出現病癥不治理。
就大豆種植技術的目前現狀來看,必須要引起國家與種植人員的重視,應當合理布局,科學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同時盡量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種植方式、除草方式、管理方式等。大豆生長速度相對較快,因此可以與其他作物輪作,并且利用大豆自身價值,將根莖葉直接作為肥料,既減少施肥量又節省收割時勞動量,能夠極大節省生產成本。
二、大豆高產量種植技術要點
(一)種子的挑選準備
1.選種技術
選擇優質的大豆品種,在實際選擇時,要因地制宜,選擇熟期適宜、高產、適應能力強的品種,一定要選通過國家審批合格品種;種粒外觀優良,能體現大豆較好的商品性。如湘春豆21號、開豆4號、長農13號。要想保證種子的純凈度,可通過水洗方式在種子中挑選出雜質、病種、殘種,確保每一粒種子的飽滿型,水洗方式也是為更好地確保豆種品質,這樣才能提高種子種植成功率。
2.播種前種子的處理
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進一步精選顆粒飽滿,色澤鮮艷的種子,將挑好的種子在陽光下晾曬2~3d后才能播種,晾曬也是起到殺菌的作用,同時增加豆種活性,更有利于豆種生長。
為了增強種子抵抗病害的能力,通常采用藥劑進行種子包衣處理,俗稱“種子包衣”。有案例證明將種衣劑、殺蟲劑、肥料、生長調節劑等混合物包裹在豆種外部,有利于預防蟲害對豆芽的侵蝕,更能提高大豆的發芽率。
(二)地塊、土壤的合理挑選
山西省昔陽縣趙壁鄉在種植大豆過程中發現梯田、溝臺地、緩坡地、排水好的旱壩地、含氧量高的地塊更適合大豆的種植。應根據當地區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地塊,優質的地塊土壤是大豆生長的必備條件,土壤水分適宜、土質疏松,會提高土壤透氣能力,肥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正常生長。對于雜質較多,土質較硬的土壤,加大整地力度、加細整地過程是關鍵。例如深翻、耙地、鎮壓等,然后平整土地,將土壤打造成上松下實的細碎土壤,這樣更有利于給大豆的種植打基礎。
(三)播種的技術
農戶一般選擇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播種,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5~7cm之間,要實現大豆高產,實際播種時間要根據當地氣候特點決定。播種時要保證種子播種均勻、播種數量精確、播種深度適合,應播在地壟的中心處同時保持間距,雨后土地比較濕爛不可播種,防止豆苗爛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促進通風及光合作用,更利于大豆的健康生長。
(四)施肥的技術
山西昔陽縣在大豆種植技術上采用肥種機械耕地深施肥,確保做到肥種分開,在施種一側挖8~10cm,以滿足施肥用量自由調節??傮w來講還是應當遵循春秋深耕的基本原則,深耕度大約為20~25cm,同時施入有機肥,大豆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不同的水分和肥料,做到合理的使用配比十分關鍵,目的也是為了保證大豆正常發育的同時實現高產。
(五)豆田的管理技術
大豆在生長階段對于土壤肥力的要求較高,當種植戶發現大豆生長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足時,應及時開展追肥工作,保證水分的供給,尤其是豆苗成長期、豆芽抽枝期、豆花結茄期、豆莢鼓豆期這四個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隨時觀察天氣變化,出現水分不足時及時灌溉;水分過多時,及時引流。因此要隨時觀察大豆需水情況,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大豆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除草,除掉雜草可以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狀態。在播種后出苗前可開展一次封閉除草處理,可用藥劑輔助除草。也可有針對性的清除大豆中的雜草,出苗前除草最常用藥劑有普施特、廣滅靈。等到大豆生根發芽之后,常用的苗后化學除草劑有蓋草能、穩殺得、拿捕凈,這些藥劑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大豆除草效果。由于藥劑含有化學物質,因此應當定時定量,在保證除草效果同時,降低藥劑對幼苗的危害性。
大豆在栽培技術過程中也會遭到地下害蟲、蚜蟲等蟲害影響,這些害蟲會嚴重降低大豆產量和質量,為有效預防地下害蟲,通常采用5%濃度的辛硫酸顆粒劑配合底肥施入地下,針對不同害蟲使用不同藥劑進行滅從蟲,總的來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滅害蟲。
(六)及時收獲
大豆的收割一般分為人工和機器兩種收割方式,人工收割時,應當把握在葉片全部掉落、豆粒已經完全圓潤時,做到不丟枝葉、不缺豆莢、平整鋪放、盡快脫粒;機器收割時需要在豆莢底部進行,通常與豆莢留有5cm左右距離。無論哪種收割方式都要依據品種單獨收割。保證質量的同時做好最后的儲藏工作,避免不必要環境因素導致的減產,為種植戶創造更多收益。
三、結論
綜上如要提升大豆產量,在種植技術上的改革是關鍵,且做好大豆種植過程中的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預防等一些技術工作。高產種植技術發展前景很廣闊,不僅有利于提高大豆產量同時還能滿足市場和人民需求,對推動農業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史曉俠.大豆高產種植技術[J].吉林農業,2019(22):33.
[2]王利麗,沈洪玲.大豆高產種植技術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