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
摘 要:玉米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可忽略。玉米由于營養價值高,用途廣泛,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的種植技術,提出具體的技術改善措施,希望有助于促進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經濟效益
有關研究表明,玉米的生長會受到種植地、當地氣候以及種植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想保證玉米的種植質量,種植者要及時引進先進的玉米種植技術,對種植地條件以及氣候等因素進行合理把控,有效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
一、玉米品種選取
玉米種子的選取要結合地域情況,不同品種的玉米種子對不同地域的適應程度不一樣。因此,在進行玉米種植之前,種植者最好進行相關資料搜集,確保玉米種子選取的正確性。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加大了各種農作物的種植力度,其中對玉米的種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很多地方會出現盲目引進新品種玉米的情況,由于引進的新品種玉米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等條件,導致了大量玉米種子資源的浪費。如今,在科學技術的有力支持下,各地農民基本已經掌握了玉米種植的要點,農業部門會定期派遣專業的玉米種植技術人員到農村進行種植指導,有效提高了農村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
二、種植地選擇
要想保證玉米的種植質量和產量,種植人員在種植玉米之前要對種植地進行科學合理的選取,最好先實行輪作的種植方式,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玉米因重茬、迎茬導致種植質量的降低。對于玉米的種植地,不建議選擇鹽堿地和低洼地,此類地域的土壤不適合玉米的生長,建議選擇比較平坦的地域,還要保證排灌條件的良好,避免選擇風口地塊,可以有效避免因大風的到來導致的玉米倒伏問題,有效保證玉米種植質量以及產量。
例如,我國,黑龍江、遼寧、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北以及陜西等地地域平坦、陽光充足以及排灌條件良好。因此,這些地方的主要農作物為玉米。有報告顯示,這些地方的年度玉米總產量可達到全國的一半左右。
三、玉米種子處理
玉米種植前期的玉米種子處理環節極其關鍵,這個環節直接關系到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因此,在進行玉米種植之前,種植人員最好采用科學合理的玉米種子處理技術,穩妥處理玉米種子。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干濕循環的方式進行玉米種子的處理,經過這種方法處理過后的種子擁有很高的抗旱能力。例如,在遼寧等處于我國北方的地域,由于長期降雨量不足,種植人員進行玉米種植時可以采用這種處理方式,盡可能早的做好玉米抗旱準備,提高玉米抗旱能力,有效提高玉米質量和產量。這種技術的要點是,將玉米種子放置于20~25℃的溫水里,經過2~3d的浸泡,撈出來晾干之后即可進行種植。另外,通過藥劑浸泡的方式也能提高種子的抗逆性,經過藥劑浸泡之后的種子發芽率以及發芽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因此,各地農民進行玉米種植時,最好采取適當的種子處理方法,對種子進行處理,提高玉米種子的整體抗逆性,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
四、進行適時的玉米播種
一般情況下,玉米最佳播種土層厚度為6~11cm,地溫最好保證在8~12℃之間。對于墑情比較好的玉米種子,播種深度可以為6cm,對于墑情比較差的玉米種子,播種深度可以為11cm。進行玉米播種時,要保證玉米種子株距的均勻,要保證土壤覆蓋的嚴密。進行玉米播種時,應該盡可能的避開玉米病蟲害高峰期,依據玉米繁育期以及晚播現狀,有效減少夜間玉米養分的消耗,提高玉米營養物質積累能力,保證玉米質量。玉米種植者要兼顧玉米發育時期進行適時晚播,依據具體地域墑情實現全苗栽培。另外,依據玉米品種特性、當地土壤情況、種植者管理能力、土壤肥沃度以及當地氣候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玉米的種植密度。例如,對于早熟、植株矮小以及生長時期短暫的玉米,最好適當加大種植密度,種植密度要達到6.5萬株/hm2,對于植株緊湊的玉米,種植密度最好加大到6.5~7.5萬株/hm2,對于灌溉條件或者降雨充足的地域,可以適當增加播種密度。對于降雨稀少且灌溉條件缺少的地域,應當適當減小植株種植密度,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
五、玉米田間管理
玉米苗期的管理。對于這個時期的玉米種苗,種植者要依據玉米種苗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具體措施進行管理。例如,對于葉片濃綠、寬厚的玉米,可以采取蹲苗的措施,能夠有效維持土壤的干濕平衡,玉米種植者要保證土壤水分占據田間水分的60%左右,這樣方能保證玉米根系的發育,進而生長出大根系,在玉米種植的后期實現保苗保豐收。另外,實現玉米蹲苗后可以有效防治干旱以及洪澇等自然災害,提高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
玉米拔節長穗期的管理。玉米拔節長穗期用水量大,因此,在這個時期,假若降雨量無法滿足玉米用水需求時,玉米種植者要采取具體措施,引進水源,保證玉米的正常水分需求。玉米種子在抽雄以前,要是天氣干旱,種植者一定要對玉米進行澆水,防治干旱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遇到大雨天氣,要及時排出田間的積水,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在大風天氣到來之前,玉米種植者要提前采取具體的措施,避免玉米因大風的影響產生倒伏現象。
玉米開花結果期的管理。在玉米的開花結果期,種植人員要澆足夠的水,保證抽穗揚花的正常授粉,提高玉米整體結果率。對于玉米的灌漿時期,種植人員要做好施肥工作,保證玉米的正常營養需求。在玉米的攻穗時期,管理人員要注重玉米水肥的管理,保證玉米發育時期擁有足夠的水分,減少玉米空桿情況的發生。
六、玉米病蟲害的防治
玉米一般會出現紋枯病和大斑病兩種病害。紋枯病一般發生于潮濕的環境中,在該病害的治理過程中,可以采用濕性粉劑和井岡霉素粉劑進行病害防治。發生大斑病時,受害玉米葉片葉鞘以及苞葉會出現水漬形狀的青色或者褐色的斑點,這種病害嚴重時會導致玉米葉片撕裂,隨后逐漸枯萎死去,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因此,玉米種植人員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采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法進行玉米病蟲害的把控,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保證玉米種植質量和產量,需要種植者在進行玉米種植前進行科學合理的地域選擇。玉米生長過程中,種植者要引進現先進的管理技術對玉米進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種植質量和產量。
參考文獻:
[1]沈洪玲,王利麗.淺析玉米種植管理技術要點[J].農業與技術,2019,39(24):100-101.
[2]劉鐵劍.玉米種植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201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