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生
摘 要:綠色水稻是指利用農業部標準化技術進行生產種植的水稻,與傳統的水稻相比,綠色水稻更符合當前社會“綠色生活”的養生觀念,但在綠色水稻種植環節,如何全面推廣種植技術已然成為農業單位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以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為論述點,探討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路徑。
關鍵詞: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路徑
與傳統水稻相比,綠色水稻的農藥殘留量更低、稻米食用口感更佳,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廣泛推廣,在提升稻米供給質量的同時,能夠提升水稻種植地區的農業收入水平,帶動經濟發展,但縱觀現階段的水稻種植技術推廣活動,技術與應用之間依然存在著較為復雜的矛盾,如何從市場環境出發,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這是相關農業單位必須重視的重要話題。
一、綠色水稻的種植優勢
(一)抗病蟲害能力強
傳統的水稻種植技術對于肥料的需求較高,在水稻成長、扎根的過程中,為了提升水稻的生長速度、縮短收割周期,相關種植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肥料。隨著化學肥料的大量投入,水稻對外界肥料的依賴性逐漸上升,抵御病蟲害侵害的能力降低,在種植及收割環節,大量水稻出現紋枯病、條紋葉枯病等病害,嚴重破壞農業收成。而綠色水稻遵循健康種植、生態種植的基本原則,主張依靠生物技術滅除蟲害,在保障基本收成的同時,科學的種植方法能夠大大提升水稻的存活率、抗病蟲害能力,在幫助農戶控制種植成本的同時,能夠全面響應“綠色種植”的生態環保理念。
(二)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為了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長、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部分農戶會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使用農藥、化學藥劑、生長激素等藥物,這種做法雖然能夠縮短水稻的生產周期,但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農藥等藥物在進入稻田之后,會跟隨當前的水脈不斷流動,并進入到不同的水域之中,對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威脅,一旦有多家農戶在同一周期內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其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
(三)符合綠色食品要求
部分稻米加工單位缺乏嚴格的管理機制,在購入水稻進行加工的過程中,其缺乏行之有效的清潔機制,導致稻米上的農藥殘留無法清除。在日常食用環節,傳統的淘米、洗米等工序也無法保障完全清除農藥,在化學藥品的威脅下,食品安全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綠色水稻的推廣則為未來的食品健康加上了新的保障。首先,在種植環節,綠色水稻與化學藥品之間并無接觸,保障了水稻的干凈衛生;其次,綠色水稻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綠色養殖理念下,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更強,口感更為飽滿;另外,綠色水稻遵循自然成長周期,在成長過程中,其能夠最大程度的保存自身的營養價值,在減輕環境危害的同時,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二、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具體手段
(一)鄉鎮會議,一對一傳達模式
要幫助水稻種植地區掌握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就必須落實相關宣傳工作,拓寬宣傳渠道,加強宣傳力度。傳統的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相關宣傳工作以傳單、報刊等書面形式為主,其對于交通閉塞、信息流動緩慢、地理位置偏僻的農村地區的可用價值并不高,相關農業單位可創新宣傳政策,建立“一對一”的會議宣傳機制。
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宣傳環節,相關農業部門及宣傳單位應通力合作,落實實體宣傳計劃,調整宣傳思路。農業單位可定期派出宣傳小組,學習并總結綠色水稻的種植經驗與種植方案,落實相關種植計劃。在專業人員全面掌握了種植技術之后,開展定向扶持工作,要求各鄉鎮、村委會成員參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宣傳會議,通過一組對一村的宣傳形式,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送到各個鄉鎮之中,幫助種植戶掌握種植要點,提升宣傳力度與可靠性。
(二)網絡平臺,一對多信息對接
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宣傳環節,需要根據種植地的地理位置、種植戶綜合文化水平制定宣傳計劃。傳統的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宣傳方案存在著極為明顯的漏洞。在開展宣傳工作的過程中,其并沒有形成“區別對待”的宣傳意識,對于不同的種植區域、種植要求都采取一視同仁的宣傳手段,在這種宣傳技術之下,種植戶無法掌握對應的種植知識,相關宣傳工作無法發揮其實際效益,在消耗時間的同時,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為了提升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對外宣傳的綜合速度,相關單位可合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種植技術宣傳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農業種植單位可與村委會通力合作,結成幫扶小組,利用微信平臺開展種植技術宣傳工作,積極響應宣傳計劃,對于覆蓋范圍廣、分布較為零散的村落,相關單位可建立“從群聊到群聊”的宣傳框架,提升宣傳工作的時效性;對于難度較大、學習周期較長的水稻種植技術,相關單位可利用視頻、語音等技術開展多元講解,并利用三維動畫創作教學視頻,幫助農戶掌握并應用綠色水稻種植技術。
(三)鄉村宣傳,多對多傳達入戶
對于獨立分布的鄉村地區,以上兩種宣傳方式明顯都不適用,為了保障綠色水稻種植技術宣傳工作的順利開展,相關農業單位可與對應村落建立對向連接,開展多元化宣傳工作。在宣傳環節,應落實多對多的宣傳政策。相關部門可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前往固定地區開展講座,幫助當地農戶掌握綠色水稻的種植技術,也可將宣傳小組分解為零散個體,落實上門宣傳,提升宣傳效率;在完成基礎種植知識的相關宣傳之后,相關農業單位應派遣專業的服務人員開展后期走訪工作,其工作內容應包含幫助農戶實際應用種植技術、檢測水稻種植環節存在的技術問題等,相關農業合作單位要活用講座、傳單、上門服務等宣傳方式,切實落實宣傳計劃,為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宣傳提供實際支持。
三、結束語
要幫助農戶切實掌握水稻種植技術,提升其綜合經濟效益,在技術宣傳環節,相關單位必須苦下功夫,利用互聯網平臺、交流平臺、人力服務等手段落實宣傳工作,為了保障宣傳的合理性,應建立完備的后期審核制度,為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打下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唐偉峰,曾安玉,楊裙.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路徑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24):9-9.
[2]何幫華.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推廣[J].農家致富顧問,2018(24).
[3]姚廷清.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及推廣措施[J].種子科技,201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