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百惠子
在我國經濟體結構中,小微企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但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普遍不夠成熟,其潛在的融資渠道窄、財務控制手段執行力弱等問題,往往限制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大背景下,小微企業拓寬了國際市場,新增了進出口業務,但小微企業要想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生存并得到發展,解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迫在眉睫。對此,小微企業急需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創新融資渠道。
一、問題的提出
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實施了四萬億投資計劃,小微企業蓬勃發展,在數量上大幅度增長的同時,質量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為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然而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較多弊端,例如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財務管理混亂、員工職能不明確,資金控制力薄弱,企業生命周期短暫等。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不少小微企業也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走上了國際化道路,進出口業務得到發展,國際市場得以擴展,但同時也不斷爆出匯率風險、法律風險、稅務風險等各種風險警告,這些風險大部分與財務管理質量不高有關。因此,當前新形勢下小微企業急需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二、國際化背景下我國小微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財務管理觀念缺乏
在國際貿易業務中,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發展方向都與以往大不相同,但很多小微企業仍認為企業最主要的工作是生產,從而忽視了財務管理問題,最終導致小微企業在處理國際貿易業務時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國際貿易關系網中,小微企業往往處于大中型企業和外企的夾縫之中,其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和發展阻礙,這導致絕大多數小微企業日常僅關注訂單的數量和訂單金額,將主要精力均用于國際貿易業務的拓展、產品的研發及生產之中,甚至很多小微企業認為只要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出去就可以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其殊不知國際業務結算、國際稅收管理等之間的差池亦可能使企業處于絕境或被動局面。
(二)國際業務財務控制制度缺失
對于開展了國際業務的企業,需建立有關保障國際業務順利開展的財務控制制度,對國際業務涉及的融資、投資、經營等方面進行多重控制,并要求企業的員工在認同的基礎上配合并嚴格遵守。由于當前我國很多小微企業的財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日常財務工作中僅應付日常的國際業務,完成財務報表的編制就略顯吃緊,很難有能力和精力建立國際業務的財務控制制度。從而導致小微企業在國際業務中遇到新情況就措手不及,往往需花費大代價一次性解決“突發事件”。倘若把這些國際業務的“突出事件”作為常規事件看待,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建立相應的財務監督機制和控制制度,企業就不用待事故發生時再被動地通過高成本解決這些問題了。
(三)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目前小微企業大多互為競爭性行業,雖進入門檻不高,但資金籌措很困難,對流動資金的需求也非常大,資金緊張往往構成限制企業發展的障礙。據統計,小微企業超過85%的資金都是通過原始股東投入和民間借貸形成,資金籌集渠道非常單一。
首先,我國的金融體系造就了小微企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和股權市場資金的困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成份日益趨向多元化,經濟結構與金融結構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與小微企業配套的小型信用擔保貸款機構在現行的金融機構中也尚且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制度規則還不夠完善,這都對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增加了難度。目前由于我國商業銀行也處于發展期,市場競爭力不夠強大,思量到自身盈余和借款風險的壓力,銀行一般不愿意負擔風險貸款給小微企業。再加上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幅度較大,抵押貸款手續繁瑣,評估咨詢費用較高,小微企業要想順利從銀行貸到款項,就會增加相當一部分融資成本。同時小微企業因規模小、抵抗風險能力差、缺乏核心競爭力等特性難以讓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或相關部門為其提供擔保。因此,現階段銀行對小微企業過高的貸款門檻讓不少小微企業望而卻步。對此現狀,有些地方政府組織建立了一些小領域的信貸機構提供給小微企業,但其撥款額度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眾多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小微企業唯有依靠中介機構進行擔保,而我國擔保公司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著注冊擔保資金不夠真實、收費較為混亂沒有統一標準等問題。再加上沒有足夠的法律支持,擔保中介機構往往只能通過制定過于繁瑣嚴格的反擔保程序來保障自身利益,而嚴格的審批條件和過長的審批過程,往往會延遲借款人的融資時間,不被廣大小微企業所接受,過高的貸款成本甚至讓不少小微企業沒有足夠的資產通過反擔保程序。由此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有一些擔保中介逐漸興起,但就目前情景來看,其未對我國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發揮應有作用。
其次,小微企業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導致了籌集資金的困難。一方面,誠信是企業安身之命之本,是交易順利的基礎,是我國經濟繁榮持續發展的基石。但由于我國在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期初,就沒有重視信用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縱容了許多不良風尚,導致我國沒有建立起牢固的社會信用體系,以至于至今都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適用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信用制度。就目前大環境下來看,我國小微企業的信用缺失較為嚴峻,例如有些公司不守信用進行商業欺詐,或費盡心力惡意逃避債務,拖欠貸款,使得銀行對小微企業逐漸喪失信心從而貸款難度加大。并且大多數小微企業對于國家財務會計制度執行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報表的可信度低,銀行難以對其真實盈利狀況進行評估,這使得公司和銀行之間無法彼此相信,進一步加大了貸款的難度。另一方面,處于探索發展中的小微企業可變現可抵押資產資源匱乏,因此銀行對其的信用等級評級自然也低,偏高的負債率更是給小微企業貸款雪上加霜。
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小微企業與各國的供應商和客戶進行貿易往來,雙方難免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小微企業可考慮引入供應商或客戶的股權資金,形成股權合作關系。
三、國際化背景下解決小微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創新國際財務管理理念
在國際業務中,小微企業要把加強國際業務的財務管理作為提高國際貿易競爭力和生存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從企業所處的環境和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創新國際財務管理理念,增強國際業務的理財意識,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國際財務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要發揮財務信息對于國際業務的決策支撐作用,真正發揮國際財務管理對小微企業國際業務的服務職能。
(二)完善國際財務管理制度
在國際業務中,小微企業要把完善國際財務管理制度作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環節,加強國際業務中的外匯結算管理、稅收管理、預算管理以及投融資管理等,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掌握國際貿易規則,防范國際業務的財務風險,建立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切實提升財務控制能力。
(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提高小微企業在國際業務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根本之舉。在國際業務中,小微企業要有國際眼光和長遠觀念,立足于國際環境,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只有遵循市場規則,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找到交易對象,推動企業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使企業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特別是適應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作者單位:武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