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蓉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主要環節包括水稻種子的有效選擇、水稻種子的正確處理以及水稻種子的播種。文章緊接著分析了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主要內容包括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以及水稻生長中主要的病蟲害和防治辦法。
關鍵詞:水稻種植;種植技術;主要環節;病蟲害防治;防治要點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功不可沒。隨著人才的不斷涌進,水稻相關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創新,我國水稻種植有了很明顯的成效。水稻是中國人民主要的糧食來源,水稻種植工作質量關于我國農業經濟。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視水稻種植技術主要環節的分析,加強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具體研究,盡可能地提升水稻種植技術的確切落實情況,提保證水稻種植的質量。當前我國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影響了我國水稻種植的產量以及種植工作的工作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業發展。
一、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
1.水稻種子的有效選擇。我國地大物博,橫緯度跨越比較大,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條件,也有不同的土質條件。普遍來說我過北方的天氣氣候適合于一年一生的水稻種植,南方氣候條件更加溫和,適宜一年兩生甚至一年三生的水稻。在水稻種植的選擇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實地考察當地的氣候環境與土質條件,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解不同品種水稻種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水平,有效的提高水稻種子的發芽率,提升水稻種植工作的質量。相關工作人員在選擇水稻種子的過程當中,為了保證有水的產量的有效提升,通常會選擇,更加適宜當地水稻種植具體環境條件的種子。
2.水稻種子的正確處理。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水稻種子處理的工作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水稻種植工作的質量以及提升水稻的產量,需要嚴格按照科學合理的處理步驟進行水稻種子處理。相關工作人員在第一步需要篩選健康的水稻種子,將干癟、殘缺等不理想的水稻種子進行合理的丟棄。第二步需要在天氣溫度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對篩選出來的水稻種子進行晾曬處理,有效減少水稻種子自身包含的一部分水分。對水稻種子進行晾曬處理,不僅可以很好的提升水稻種子吸收水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對水稻種子開展殺菌工作,一部分細菌會在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下死去。減少水稻種子的細菌含量,可以在后續水稻種子種植過程中,可以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作用。
水稻種子處理工作,不僅僅只是通過陽光的照射,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將已經接受過陽光照射的水稻種子,放在一定溫度下的熱水中進行浸泡處理。溫水浸泡可以幫助水稻種子加快生長,相關工作人員在水稻種子浸泡的過程中,還會在種子上方放置一層保溫裝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水稻種子保溫工作的落實。在正確的溫度下,水稻種子可以加速細胞分裂,盡快實現催芽,縮短水稻種子處理工作時間。
3.水稻種子的播種。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水稻播種之前,首先勘查好種植環境天氣環境的變化情況。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可得,水稻種植的最佳溫度在7℃左右,相關工作人員就需要根據水稻自身的種植要求與當地水稻種植環境條件,將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在7℃左右。不僅如此,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將地下5cm的溫度盡量控制到8℃左右,如此可以更好地提升水稻種植工作的工作質量,保證水稻可以更好地生長發育。
相關工作人員會在水稻播種工作完成之后,在水稻種子表面覆蓋1cm左右厚度的土壤。土壤是工作人員精心選擇的細土,并且在覆蓋之前還會在土壤中增添一定的營養成分。覆蓋土壤可以有效的給予水稻正常生長過程中可能會需要的營養成分,還可以保證水稻種植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長溫度。
二、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
1.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遵守基本原則,不能過多的使用農藥去抑制水稻的病蟲害,農藥普遍具有殘留性,在控制病蟲害的同時,也會殘留在水稻表面,食用之后會對人類身體產生不必要的負面影響。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盡可能地使用沒有副作用的方法,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實際情況最常用的是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相對比于水稻病蟲害化學防治方法來說,速度會比較慢,但是不會對水稻后續的生長發育帶來不必要的消極影響。物理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法對水稻種植工作而言有更積極的正面作用。
2.水稻生長中主要的病蟲害和防治辦法。水稻生長中主要的病蟲害以及防治方法,存在很明顯的地方差異。北方水稻種植環境比較嚴格,氣溫較低,空氣中水含量較低,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稻瘟病。稻瘟病對水稻生長要十分強勁的負面影響,會導致水稻種植工作質量的急劇下降,對水稻的生產總量有很深的消極影響。當水稻生長中發生稻瘟病之后,相關工作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對水稻進行病的防治治療。在水稻防治稻瘟病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重點關注水稻的葉片情況以及穗的實際情況。
相關工作人員對于稻瘟病的防治處理工作主要步驟是:首先,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觀察水稻的及時生長情況,在第一時間發現水稻的病斑;其次,在發現水稻病斑的同時,用濃度為20%的三環唑可濕粉劑100g兌水,進行噴霧噴灑處理;最后,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針對已經患病的水稻進行后續防治處理,連續兩周連續噴灑濃度為50%的硫磺唑,每次噴灑時間間隔7d。
水稻生長過程中主要遭受的蟲害是稻飛虱。稻飛虱的身材體積雖然比較小,但是稻飛虱有著嚴重的影響水稻生長質量的能力,稻飛虱的遷移能力很強,會隨著天氣環境的改變而進行遷移,改變自身的所處環境。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防治水稻蟲害的過程中,盡可能保證水稻的種質質量,根據不同病蟲害的不同特征,采取對應的輔助處理。通常情況下,最常用的蟲害防治方法還是對應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的殺死附著在水稻表面上的害蟲,降低蟲害對水稻正常生長的負面影響,改善水稻種植環境,提升水稻的種植產量。
三、結束語
相關工作人員為了保證水稻生長的高產量以及高質量,需要對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行有效研究,盡可能提升水稻種植工作的效果,促進我國農業健康向上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顯棟,黃群英.水稻種植技術優化及水稻種植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鄉村科技,2019(24):90-91.
[2]呂莉,李小文,王瑋,李穎,李茹,陳紅哲.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要點分析[J].新農業,2019(07):28-29.
[3]何承松.新時期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現狀及發展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1):166-167.
[4]王敏.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策略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22):125.
[5]朱旭良.淺析南方水稻種植及其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18,36(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