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和數理統計等方法對重慶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進行調查并從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面進行歸因分析,從而為重慶市老年人體育鍛煉及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將44歲以下的人群稱為青年人,45-59歲的人群稱為中年人,60-74歲的人群稱為年輕的老年人,75歲以上的稱為老年人,9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長壽老人。截止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1.9%。顯然,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比重已遠遠超過10%的“人口老齡化”達標線,達到了中深度老齡化社會,而且,目前我國有六省市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重慶市就是其中一個。因此,如何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并降低社會公共負擔,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隨機選取重慶市社區內300名參與體育鍛煉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就重慶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展開調查,并針對所調查結果進行歸因分析。
二、重慶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
在被調查的300名對象中,60-65歲年齡段人群參加體育鍛煉所占比例最高, 為162 人,占總人數54%;總體女性多于男性;健身項目以散步、廣場舞、跑步、球類、騎車、游泳等為主,其中散步為老人主要運動方式,占62%,并且隨著年齡增長,所占比例越大;健身場所主要集中在小區及周圍、公園、廣場、健身步道等;每次鍛煉的時間在1-2小時,集中在早晚,但受天氣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多。總體而言重慶市老年人健身參與度較高,但鍛煉質量不高,多數人都是邊帶孫子輩邊鍛煉或者以聚眾聊天為主要目的順帶鍛煉,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體育鍛煉對于老年人無論是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重慶市老年人體育鍛煉的歸因分析
(一)個人層面? 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體育意識等是影響重慶市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60-65歲群體占54%,66-70歲占 21%,71-75歲占18%,76-80歲占5%,80歲以上占2%。由此可見,60-65歲是體育鍛煉主要人群,且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遞減,這與老年人身體狀態有關,伴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增加的身體疼痛感,是他們不愿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女性是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群體,這跟女性總數大于男性有很大關系;現階段的老年人大多生于三四十年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調查顯示高中文化水平以上人群體育鍛煉參與度遠高于高中文化水平以下人群;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程度跟其體育意識有很大關系,大多數老年人認為身體是重要的但是專門針對身體的鍛煉不是必須的,甚至很多人認為自己每天洗衣服擦地已經很累了,所以不需要額外的身體鍛煉,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老年人體育鍛煉意識不足以及健康知識的匱乏,這也是為什么社會上專門針對老年人健康的騙局那么多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層面? 中國的家庭模式正在經歷變革,從傳統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堂的家庭模式到現在的“空巢”、“獨居”老人,老人們從心理上無法適應這種轉變,繼而出現失落、抑郁等問題。相對于“空巢”老人,更多的是“老漂族”,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占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老人,是專門漂來幫兒女帶娃的。如今,大多數中國老人將“隔代幫忙”當成一種重要使命、晚年寄托甚至晚年保障,而由于帶孩子引起的老年抑郁癥患者人數正在逐年增加。體育鍛煉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通過體育鍛煉,既可以達到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的目的,又能夠通過鍛煉伙伴間相互傾訴達到心理疏導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途徑。在所調查的300名老年人中,有64%的老年人家屬對其體育鍛煉持非常支持態度,27%的家庭持比較支持態度,9%的家庭持不支持態度,并且其中只有19%有家庭體育鍛煉習慣。
(三)社會層面? 現階段,我國老年人體育鍛煉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從國家層面上,沒有針對老年人體育鍛煉出臺相關保障性法律條文,在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方面也基本沒有采取有力措施;從地方方面,也很少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體育比賽活動之類,在參加鍛煉的人群中大多數沒有接受過指導并且體育鍛煉知識匱乏,大多數老年人認為只要出一身汗就表示進行體育鍛煉了;從其他機構方面,我國針對老年人的健身場所或科學健身指導中心數量非常少,幾乎沒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健身房,基本上60歲以上有疾病的老年人群都會被健身房拒之門外。
四、結論與建議
(一)國家層面上,出臺針對老年人體育鍛煉的法律法規,為老年人體育鍛煉提供保障和參考依據;增加公共體育產品支出,減少老年人體育鍛煉成本;加強群眾體育基礎設施,為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鍛煉場所;將醫保和體育鍛煉消費掛鉤,減少社會上不法分子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健康詐騙。
(二)地方層面上,加強理論宣傳和社會指導;舉辦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體育賽事,提高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度。
(三)社會機構方面,開設針對老年人的健身場所、學習機構,為老年人體育鍛煉提供專業的場所;培養專業人才,為老年人體育鍛煉提供專業知識和保護。
(四)家庭層面上,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使其身體、心理、精神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形成家庭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目標。
(五)個人層面上,提高體育消費理念,增加健康投入;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晚年生活質量。(作者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體育醫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