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美好生活是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征程中個人需求的滿足與價值實現的辯證統一。這種需求的滿足和價值的實現不僅是經濟物質財富的增,還依賴于政府和社會制度的保障和社會個人的奮斗和實踐。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因此,我們每一社會個人必須在深入理解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內涵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實踐來追求和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
一、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基本內涵
新時代“美好生活”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以人民為中心,以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為基礎和前提的。新時代“美好生活”與共產主義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愿景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但他們所處的發展階段是不相同的。新時代“美好生活”是囊括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種生活內容的有機結合體。它不僅是個人的對外部生活體驗的主觀感受,更表現出鮮明的國家性和社會性。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我們現在的各種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當前,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正處于從“富起來”到“強起來”這一階段,并為通向真正達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美好生活鋪下堅實的臺階。總之,美好生活就是不斷的充實人民的物質、心理和道德的需要,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堅定科學發展觀,最終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一)物質需要的滿足
隨著社會和生產力的發展,新時代的“美好生活”的物質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將有進一步的提升,即人民將對物質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個“更高”的要求,主要是人民對物質生活追求由數量向質量上的轉型升級。人民對物質生活更加關注的是好不好,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對此,提高物質產品的安全質量是新時代“美好生活”必要保證。新時代就意味著在新的質的基礎上繼續量的積聚,以期下一次質的飛躍,實現更加豐裕的物質生活,以更高質量滿足每個人的物質需要。
(二)心理需要的滿足
當人的物質需求得到相應程度的滿足后,對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的水漲船高。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飛速增長,促使精神文化消費在人們的總體消費中占比飛速提升,就會導致物質消費處于消費結構中的占比越來越低。這符合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而中國當下也正處于這樣一個階段,這同時也是新時代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社會前提。
(三)道德需要的滿足
美好生活除了滿足人的生理和精神生活,還與社會和諧緊密聯系。道德需要也是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應有內容。有道德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在新時代,更加和諧的社會生活極大地滿足了人的道德需要,和諧社會與道德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的關系,這些關系就存在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之中。如果不能處理好以上關系,美好生活也只是空談而已。畢竟人的本質屬性不是自然屬性而是社會屬性,僅僅滿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不完滿。道德需求也應是美好生活的核心內容。
二、新時代“美好生活”的主要特征
新時代“美好生活”凸顯出以下幾個特征,對于理解其內涵有著重要幫助。首先,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第一個重要特征是多樣性。由于個人的教育程度、身份背景、需求層次、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的差異性,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促使人們的需求由“單一化”逐步走向“多樣化”,人民美好生活的內容變得廣泛起來,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對單一的物質文化生活的追求,而是對生活的方式和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體的差異性越明顯,個體的美好生活需要構成的集合就會越復雜和多元。其次,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第二個重要特征是發展性。只有實踐和奮斗才能實現美好生活,同時美好生活也是我們實踐和努力的不懈動力,這是一種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手段,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也同樣離不開發展。離開了發展,實現美好生活就是一句空話。最后,新時代“美好生活”第三個特征是人民性。因為發展的主體是人民,構建者、享有者同樣也是人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唯物歷史觀,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核心主體,一切以人民的幸福為基本立場。因為,只有人民才是美好生活最終的構建者和擁有者。我們在揮灑青春和汗水構筑美好未來生活時要牢記,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新時代美好生活。
三、個人追求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途徑
人民既是美好生活的擁有者,也是實現美好生活的構建者。同時人民又是由無數個體所組成,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為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一)樹立正確的新時代“美好生活”觀
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每一社會個體都應正深入了解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涵義,樹立正確的新時代“美好生活”觀,享受正確價值觀帶來的生活之美。這是社會個體是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前提。一是要樹立正確的理想,應樹立起服務于黨和國家社會人民并實現自身價值的人生理想。二是明確生活意義,個人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在理念上必須是符合社會正確的主流價值的。三是堅定信念,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必須要始終沿著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方向前進,有著十足的信心,堅定一定能實現的信念。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新時代美好生活觀念,我們在實現它的過程中才會有方向、有動力、有信心。
(二)完善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過硬本領
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要求我們必須要扎扎實實的完善自身的過硬的技能和本領,把個人的潛力充分激發出來。首先,養成科學理性認識。從客觀實際出發,認清個人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現實基礎,把自身實現美好生活的基礎同國家社會實現美好生活的現實基礎結合起來。既不好高騖遠,也不畏難不前,既要認清現實阻礙,又要立足于現實,不斷奮斗實現個體的美好生活。其次,練就過硬的學習能力。在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必須要靠不斷學習來解決。最后,塑造風險管控意識。在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風險,我們必須始終防微杜漸。我們不僅要自覺防范隨時可能發生的困難和風險,更要當風險困難真正來臨時運用智慧妥善處理,練就駕馭管控風險的能力。
(三)參與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
每個人既是美好生活的擁有者,更是美好生活的締造者。實現個體的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腳踏實地,要依靠我們每個人的不斷奮斗才能獲得。我們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應該以極大的緊迫感和擔當感在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奮力拼搏,為實現社會新時代“美好生活”貢出自身的血與汗。同時,應將構建新時代美好生活過程中的社會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整體價值的提升有機的結合起來。每個人在各自的職業崗位上不斷釋放自己的潛能,用勤勞的雙手、優良的業績成造就屬于自己的新時代“美好生活”,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在實踐過程中有缺點要認真克服,有問題要不斷解決,有錯誤要勇敢承認并糾正。大家同心協力,這樣新時代“美好生活”便指日可待。
總之,在追求新時代“美好生活”向往的奮斗和實踐中,每個人都應該立足于長遠,結合實際具體情況,不應畏難懈怠、停滯不前,辜負這一偉大時代。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屬于每一位努力奮進中的中國人。(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