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夢雨 鐘業 王茹 張景平
隨著政府購買關愛留守兒童公共服務的推進,社會組織在關愛留守兒童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關愛留守兒童公共服務方面普遍存在服務內容有限、非長效性及非針對性等問題。本文將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優化對策,以此實現模式創新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發展備受關注。國外學者多從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的視角闡釋環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國內學者關于留守兒童的研究集中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及學校家庭教育方面。國內外學者關于兒童心理影響因素、兒童社會工作、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教育問題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以往學者多嘗試從心理學、社會學視角出發來解釋兒童存在的問題,國內學者對于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一貫思路是政府、學校和家庭的綜合協調,缺少社會組織的有關分析。本文將從社會組織視角考察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創新,以期提升社會組織的參與社會治理能力。
一、X縣政府購買社會組織關愛留守兒童公共服務現狀
2017年該省民政廳在全省范圍內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公開招標,每個社會組織給予30萬的項目資助,社會組織主要開展家庭監護主體責任服務,開展生活照料、學習教育幫扶,開展強化心理護理服務,開展安全、法治教育服務,加強對女童的“保護”。
在此背景下,X縣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主要集中于鄉鎮中心學校。政府針對一個鎮中心學校進行關愛服務的財政撥款約30萬元,活動內容包括司法所聯合社區綜治、衛生、婦聯等部門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安全知識教育、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發放學習用品等,給留守兒童進行情感支持和物質幫扶。
二、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留守兒童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
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開展關愛X縣留守兒童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存在突出的問題。
(一)服務范圍及內容有限
調查發現這些關愛服務只集中于鄉鎮中心小學,關愛的覆蓋范圍不廣。而且開展頻率不高,平均幾個月到半年一次。特別是村級學校基本沒有留守兒童關愛方面的服務,對于特困的孤兒型留守兒童多是以低保減免學費的形式進行幫助。政府推動的X縣關愛留守兒童服務覆蓋范圍存在一定的問題,只能覆蓋到鄉鎮中心學校,村級學校關愛服務輻射不到。然而留守兒童主要是集中于村級學校,反映出大部分的留守兒童都沒有得到關愛方面的幫助。另外由于資金以及人員不足,導致開展的活動頻率不是太高,服務的連續性缺乏,社會組織傾向于塑造組織形象,致使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流于形式,而非真正的深入幫扶。
(二)志愿服務未形成長效機制
調查發現X縣志愿者主要來自地方高校大學生。目前社會組織發動X縣的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的活動有包括,大學生志愿者在X縣的助力成長屋,講解課外知識;擴展留守兒童的第二課堂,增長其學習興趣;與留守兒童一起開展有趣的課外游戲,打開留守兒童的心扉。相較而言,其他社會公眾對此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太高,一般居民以及企業參與程度不深。這反映出社會組織對于留守兒童關愛宣傳力度不大的問題。此外,大學生志愿者參與關愛的頻率具有不確定性,人員構成具有的流動性,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三)留守兒童需求尚需精準厘定
目前X縣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處于起步階段,由于社會組織對于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申報、項目管理等的了解實踐需要一定的過程,從而出現了承接服務的社會組織根據既往的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申報,而忽視其服務的最終消費者——留守兒童的真正需求的問題。
三、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社合作不夠深入
目前X縣社會組織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是,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聯系鄉鎮學校,統計留守兒童的名單交與社會組織。社會組織針對學校上報的名單開展工作、提供幫助。但部分學校認為社會組織提供的關愛服務并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真正幫助,進而配合不足。由于社會組織和學校之間并沒有隸屬關系,社會組織不能依靠強制力來督促學校予以配合,這勢必會影響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活動開展的效果。
(二)財政資金投入不足
地方財政購買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預算資金有限,故而社會組織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加上提供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社會組織較少,造成了單個社會組織服務整個縣域留守兒童的情況出現。社會組織的資金有限,使得只有部分重點區域能夠接受服務,而一些真正需要服務的鄉鎮往往無法被涉及。
(三)留守兒童服務項目短期化
社會組織參與的政府購買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項目往往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只在服務期內開展活動,未形成長效機制。項目結束后,關愛服務隨之結束。提供長期關愛服務的社會機構較少,后續的跟蹤幫扶無法實現。
四、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農村留守兒童服務的創新路徑研究
(一)增加政府購買資金投入,增強政社合作
政府部門根據要求,每年都會從財政預算中拿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購買農村留守兒童服務,但在投資的力度和規模上有待加強。政府作為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應擴大對留守兒童服務的購買范圍,切實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加強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
(二)提升社會組織能力,擴大服務范圍及內容
社會組織在參與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時,應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以及社工人才培養計劃,提高服務的質量。一方面,創新組織服務機制,加強社會組織自身的能力建設,培養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另一方面,豐富農村留守兒童服務供給,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加大對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關懷,有效擴展對留守兒童服務的內容和范圍,實現留守兒童的自身能力建設。
(三)精準把握留守兒童需求,關愛留守兒童長效化
一方面,在對留守兒童開展服務時,應深入農村社區,綜合考察留守兒童的問題和需求,同時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傳統等實際情況,針對留守兒童的多樣化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項目。另一方面,在社會上傳播志愿服務精神,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志愿服務平臺,積極調動政府、社會、個人的力量參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志愿服務大格局。(作者單位:鹽城師范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指導項目“社會組織嵌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模式創新與路徑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0181032402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