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婷
摘 要:隨著國家的發展,公民權利意識正在增強,對于自身權利也更加的重視。醫療糾紛影響著公民生命權與財產權,因而顯得格外重要。面對社會輿論的壓力,處理結果是否公正都是相對透明的。因治療而受傷的人狀告醫療機構的案件時??梢?,偶爾也會出現通過暴力手段對醫生實施人身傷害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本文對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該研究對于減少悲劇發生、保護公民權利都有著一定的幫助作用。在研究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的過程中,需要運用法經濟學理論,解釋當前關于我國醫療侵權損害賠償條文,分析醫療侵權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并對醫療侵權損害分散機制加以了解。
關鍵詞:歸責;法經濟學;分配
一、背景介紹
用法經濟學角度分析醫療侵權損害賠償問題,是以侵權行為人和受害人之間責任分配為主要考慮的內容,重視分配機制帶來的效率問題。利用波斯納定理和漢德公式分析歸責原則,分析進行不同的歸責原則的規定將會對潛在侵權行為人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如何激勵雙方針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風險提前進行準備,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希望能夠達到通過威懾能夠激勵到當事人,能夠通過規定使得事故預防行為達到社會最優水平,以達到訂立規則的目的。
二、現行規定分析
醫療侵權損害賠償歸責原則的確定在現行條文中主要有如下兩條,被規定在《侵權責任法》中分別是第54條及第58條,第54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第58條規定患者有損害,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根據兩個法條可以總結出來:除了違規診療、隱匿或拒提供病例、偽造篡改銷毀病歷三種特殊情況適用過錯推定的歸責原則,其他醫療侵權都采取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紹
李道劍與遼寧省金秋醫院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原告李道劍訴稱,原告于2010年2月18日因受涼發熱38度怕晚上發燒引起心臟問題,于下午5點多被送到了被告呼吸科病房(主任卜麗)。晚上6點在沒用藥之前各項體征完全正常,檢查也均為正常值,只有血液檢查中性粒偏高,科主任就用左氧氟沙星等藥物,兩天后就出現藥疹,但該院并沒有采取任何搶救的措施,在進行用藥后沒有對病人進行仔細的觀察,使原告出現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原告讓他們停藥,他們又繼續改用頭孢他啶、丹紅等藥物,造成原告出現腸出血、尿閉等后果,在3月5日凌晨3點原告就開始便血,在晚上11點時出現脈搏微弱并冒大汗的情況,之后原告被急送到463醫院搶救,在急診室導尿1700ml(尿閉),出現血壓升高、心房纖顫的情況,之后腹瀉長達3個月,轉中國醫大搶救才挽回生命。現造成多臟器損害,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等不可逆的嚴重損害。
(二)法院判決及相關分析
法院判決認為,《侵權責任法》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梢钥闯鲈摪讣呐袥Q援用的是《侵權責任法》中的第54條,法院的援用是正確的。對這樣一個毫無問題的判決卻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不滿的看法,認為判決對患者缺乏人情味,并且對醫院的懲罰力度不夠,不能安撫患者的感受。其實在《侵權責任法》出臺之前,我國在醫療損害賠償這方面一直適用的原則是過錯推定原則,這種原則確實能夠使患者更容易的獲得相應的賠償。當《侵權責任法》中將歸責原則修改為過錯責任原則,立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議,條款的規定與民眾的觀點和意愿是不一致的。就此我們將在本文對此規定進行經濟學相關分析。
四、醫療侵權損害賠償歸責原則經濟學分析的基本理論概述
(一)波斯納定理
波斯納是一名著名法學家,其最為人熟知的理論就是:在交易成本過高而一直交易的情況下,權利將賦予最珍惜他們的人。從法律上講,就是事故責任應該由有能力采取最低成本避免事故,但是卻沒有采取措施的人來承擔。
(二)漢德公式
漢德公式是聯邦上訴法院的勒內·漢德提出來的。B為預防事故的成本;P為事故發生的概率;L為如果發生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那么PL就為事故的預先損失。當B 五、醫療侵權損害賠償歸責原則的法經濟學分析 (一)對過錯責任原則的法經濟學分析 中國傳統的法學認為侵權法中應主要關注的是對侵權行為進行事后補償,但法經濟學認為,補償并不是法律的首要目標,尤其在是保險業越來越完善的今天,侵權責任所進行補償性現已經實次要的功能,侵權法的核心目的應該是于激勵當事人對事故的預防行為達到最優的社會水平。首先應對前提條件進行明確,就是進行活動是“理性人”,該“理性人”永遠追求的是使自身能夠獲得最大化利益。法經濟學對過錯的判斷標準是行為人在做出行為時是否考慮到了其他人的利益,通常理性人的行為都會充分考慮他人的利益,并根據他人的利益調整自己進行的社會行為,以達到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時不會損害他人的利益,以達到免責的效果。如果行為人有過錯,就意味著行為人未做到自己的義務。 法經濟學所要著重探討的就是歸責原則所擁有的預防功能,預防行為就是提前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準備,期望就此能夠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如果進行活動的行為人是理性人,那么他就會盡量使自己的行為成本最小,效益達到最大。在侵權行為中,主體分為侵害方與受害方,因此可以將侵權事故分為單方性事故和雙方性事故兩種。事先的預防就需要支出相應的預防成本,在支出的同時也會產生相應的收益,而行為人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取得事先預防收益與預防成本之間的最大差。行為人支出的了預防成本,那么他的預防收益就是因支出預防成本而減少的事故損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損失也屬于事故成本,因此,行為人追求的目標也可以理解為使追求事故成本最小化。侵權行為既然分為單方性事故和雙方性事故兩種,那么預防就可以劃分為單方預防和雙方預防兩類。在過錯責任中,對于侵害人和受害人雙方來說,事故成本是由“過錯方”進行承擔。即侵權事故發生后,如果是侵害人有過錯,那么其承擔責任;如果受害人有過錯,那么侵害人則可以減輕或者直接免責。在這里,需要借助前面提到過的漢德公式,當B>PL時,說明行為人支出的預防成本大于事故的預期損失,行為人因而對于事故的發生是沒有過錯的;B
(二)對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法經濟學分析
與過錯責任相對比,無過錯責任適用范圍相對是比較小的,所以在適用范圍的選擇上需要尤為注意如下幾個地方。首先,這個領域是無論受害人投入多少預防成本都不可能避免侵權事故出現,或者受害人需要支付的預防成本于預防收益相差過于懸殊。在這種情況,對受害人進行預防成本的約束可能得出是沒有意義的結論,如果法律強制受害人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那么就一定會導致事故的侵害人降低防范意識減少防范手段,這樣會增加事故出現的可能性??赡芫痛说贸鲈谶@種情況下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護受害人的合理權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事故的侵害人產生相應的激勵作用,促使侵害人投入合理的預防成本。在侵害人單方預防成本投入就可以減少事故發生可能性的條件下,采用無過錯責任是最好的選擇,可以有利于實現最小化社會成本。
(三)醫療侵權損害賠償歸責原則的確定
進行的醫療活動都是由醫患雙方共同完成的,一般都認為醫療活動是一項專業的工作,醫療機構比患者更具有信息優勢,醫療機構更有能力減少事故的發生。但是人們都忽略了一些情況,醫療活動中,患者的預防有時候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應當如實告知過敏史,這樣醫生在診療活動中知道應避免哪些藥品的使用,患者也應當吃藥符合醫生的要求,才能使藥品發揮出它最大的效用,患者也應該在手術前聽從醫生的要求禁食。如果患者沒有做到應做的配合義務,也是會導致不好的結果發生。
所以說對于雙方性醫療事故來說,我們應該用過錯責任原則,這樣使醫院與患者都承擔合理的預防成本,以此來分配患者和醫療機構之間的預防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確定一個標準的預防水平,如果哪一方沒有達到這一預防水平,那么就應由這一方承擔醫療損害的全部成本。這樣就可以促使醫療機構和患者都投入適當的預防成本,減少損害發生。
但是對于單方性醫療事故如出現違規診療、隱匿或拒提供病例、偽造篡改銷毀病歷等情況,我們就應該規定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若依舊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就會使患者承受因不可控因素而為自己帶來的高昂的預防成本,因為這種情況下患者無論使用怎樣的手段都無法避免損害的發生,這種規定對患者沒有任何有效的激勵作用。
六、結語
生病難免,每個人都無法回避與醫療機構的聯系,并且醫療活動風險與其他活動相比是較大的。對于這樣的現實情況,我們只能通過運用合理的風險防范、分散機制來減少其現實出現的可能。對醫療侵權的歸責原則,法經濟學將通過威懾作用以達到激勵當事人進行預防成本的投入,通過對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預防義務的分配來降低醫療侵權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通過經濟學分析法律條文的設置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有助于法律設置的合理性。交叉學科的發展是社會的必然,進行更有深度的研究定會使社會運轉更好。
參考文獻:
[1]孟睿偲.論醫療侵權責任的價值取向[J].法學評論,2017(2):74-83.
[2]劉衫林.醫療損害賠償責任概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