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文賢
摘 要: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牛羊飼養數量的不斷增加,牛羊布魯氏菌病的危害日漸明顯,由牛羊布魯氏菌病感染人的病例時有發生,加強布魯氏菌病的有效防疫越來越被各級政府部門和養殖場戶重視,為提高牛羊布魯氏菌病的免疫效果,本文就規范牛羊布魯氏菌病免疫接種操作行為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布魯氏菌病免疫;接種技術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人和多種家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布魯氏菌是一種細胞內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家畜的淋巴系統和生殖系統。病畜主要通過流產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環境。臨床上羊、牛、豬的易感性最強,第一次妊娠母畜發病較多,常呈地方性流行。人主要通過皮膚、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為提高牛羊布魯氏菌病的免疫效果,規范牛羊布魯氏菌病免疫接種操作行為,保護人畜健康,結合工作實踐,現就牛羊布魯氏菌病免疫接種操作技術探討分析如下。
一、免疫接種前的準備工作
(一)免疫時間。免疫應避開炎熱夏季、高溫天氣、刮風和懷孕、分娩高峰期,可選擇在春秋季節進行免疫。
(二)防護用品。N95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服、膠靴、消毒藥品等。
(三)免疫投藥器。免疫時應使用布病疫苗專用全封閉式投藥器或連續注射投藥槍。使用前先對投藥器或投藥槍各部位進行仔細檢查,并用清水進行調試,以確保其完好、嚴密、無堵塞。
(四)消毒藥品。用于布病免疫畜舍壓塵消毒藥,可使用20%二氯異氰尿酸鈉、二氧化氯消毒液、稀戊二醛等;畜舍地面消毒可用2%~3%的氫氧化鈉、酚類消毒液等;用于手、皮膚和防護物品消毒可使用0.1%新潔爾滅、75%酒精等。
(五)穿戴防護用品。
1.穿戴順序。內層手套→口罩→帽子→防護服→護目鏡→膠靴→外層手套。
2.注意事項。穿戴防護用品前用清水或肥皂水洗手,穿戴過程雙手不得接觸面部,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
(六)場地壓塵消毒。噴灑消毒時將噴頭高舉空中,噴嘴向上以畫圓圈方式“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順序噴灑。噴灑劑量以墻壁、地面均勻濕潤和牛羊體表稍濕為宜,一般每平方米400~500mL消毒液為好。
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羊、肉牛。S2疫苗全群口服,初免后1~2個月加強免疫一次,以后每年口服免疫一次。免疫活菌數要求羊每只≥1.0×1010CFU,肉牛要求每頭≥5.0×1010CFU;皮下或肌肉注射時,山羊每只1/4頭份,綿羊1/2頭份。參照疫苗使用說明書。
(二)奶牛。3~8月齡犢牛用A19疫苗皮下注射免疫,每頭接種1頭份,免疫活菌數要求犢牛每頭≥6.0×1010CFU;必要時可在18~20月齡再接種1次,免疫活菌數為1/60頭份。免疫過A19疫苗的犢牛以后不再免疫;8月齡以上的奶牛每年口服一次S2疫苗,免疫活菌數每頭≥5.0×1010CFU。參照疫苗使用說明書。
三、科學的選擇疫苗
(一)A19疫苗。適用于奶牛,僅限于3~8月齡犢牛免疫,皮下免疫注射。不能用于孕畜。免疫期6年。
(二)S2疫苗。適用于羊、肉牛、奶牛,口服或皮下和肌肉注射免疫。注射不能用于孕畜、牛和小尾寒羊。免疫期羊3年,牛2年。
四、精確稀釋疫苗
1.疫苗稀釋前認真查看疫苗包裝是否完整。仔細查看疫苗名稱、免疫劑量、生產廠家及批號、批準文號、保存期、有效期。如出現瓶蓋松動、疫苗瓶破裂損壞、超過有效期、色澤與說明不符合物理形狀異常等情況時,不能使用。
2.按不同動物種類、疫苗種類和接種途徑,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精準配制,確保每頭動物得到足夠疫苗用量。
3.疫苗稀釋方法和步驟,按照布病免疫專用全封閉式投藥器或連續注射投藥槍的使用說明實施,防止疫苗泄漏。
五、規范免疫接種操作
(一)操作人員站位。操作人員應站在上風口,防止污染的空氣接觸免疫人員。
(二)動物保定。
1.羊的保定。保定人員騎胯在羊的肩部,用兩腿用力夾住羊的頸部和肩部,同時用兩手緊握羊的兩角或兩耳,羊嘴鼻不能對人、不能左右擺動。
2.牛的保定。用保定繩子將牛保定,使其不能移動,用鼻鉗鉗住2個鼻孔,并迅速夾緊鼻中隔,使牛頭朝向正前方。
(三)免疫操作。采取口服免疫方式時,將投藥彎管插入免疫動物口腔深部,噴至咽部或舌底;采取皮下注射方式時,選擇頸部兩側,左手拇指與食指捏取皮膚成褶皺,右手持注射針管在褶皺底部針頭與皮膚呈30~40度角,不宜超過45度角,快速刺入皮膚與肌肉間將疫苗注入。
(四)免疫過程中注意事項。
1.疫苗開啟后,限當日用完,未用完的疫苗應廢棄并無害化處理;飲水或灌服免疫時應用涼水;動物免疫接種前后3日內禁止使用抗生素藥物或含抗生素添加劑的飼料。采用注射免疫時,應做局部消毒。飲水用過的木槽可日光消毒。
2.布病疫苗對人有一定致病力,免疫過程中,操作人員手禁止接觸嘴、眼和面部,禁止飲食、吸煙,禁止接聽電話,謹防針頭等尖銳物品刺傷;
六、免疫結束后的消毒
(一)場地、設施消毒。對場地進行徹底消毒。設施在出口處噴灑消毒。廢棄的疫苗瓶、酒精棉球及碘酊棉球等物品放至指定容器,經噴灑消毒后深埋或無害化處理。
(二)人員消毒。對人員全身噴霧消毒,手套浸泡消毒5min。
(三)防護用品脫卸順序及消毒。脫卸順序。外層手套→護目鏡→防護服→帽子→口罩→膠靴→內層手套。
(四)能重復利用的防護用品,置于指定容器內進行消毒處理;一次性防護用品,置于指定容器內及時無害化處理。
七、建立詳細的免疫檔案
免疫檔案的內容應包括動物的品種、數量、日齡、疫苗名稱、疫苗生產廠家、疫苗批號、免疫時間、免疫劑量和免疫操作人員等。
八、應急處置措施
(一)免疫應激反應的處置。免疫后如動物出現體溫升高、飲食欲減退等應激反應,一般在3日內可自行恢復,嚴重者可注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藥物,并采取輔助治療措施。
(二)疫苗泄漏的處置。口服免疫過程中,如牛羊出現咳嗽、打噴嚏,將投入口腔中的疫苗噴出,不慎噴到工作人員身上,應停止作業,立即消毒;若噴到眼鏡和口罩、工作服上應立即更換,取下的防護用品放到指定容器內用新潔爾滅浸泡;若噴到暴露的皮膚上,應用0.1%新潔爾滅擦拭消毒,之后用流水沖洗干凈。
九、其他注意事項
(一)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個人防護是預防包括布病在內的各種家畜傳染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二)嚴格按照本文的免疫接種要求、免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置要求等進行免疫接種,以免人員感染和對外散毒。
(三)養殖場一旦發現布病或檢測到陽性畜,應及時隔離,盡快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十、規范布病免疫接種的意義
布病免疫接種不規范會造成免疫失敗,甚至人員感染。通過規范布魯氏菌病免疫接種操作技術,可指導養殖場人員科學防護,正確免疫接種、消毒,科學有效規范處置應急事故,提高布病免疫效果,預防控制牛羊布病的發生,保護易感染家畜使其降低發生布病的風險,減少由該病引起的各類經濟損失,促進牛羊養殖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寶典吳志明等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