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會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發展的日趨成熟,農業生產制造脫離了傳統人工勞作,而漸漸被機械化生產替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農民而言能夠節約時間成本和勞動成本,大大解放了勞動力,但農機器械的購買卻也成為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因此,政府需要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同時做好農機推廣工作。
關鍵詞: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廣工作
農業的生產化離不開農業機械的運轉,但是由于農機的經濟成本問題,農機推廣工作實施相對困難。政府可以打消農民對于購買農機的顧慮,提高購機補貼并不斷落實,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促進農民實際收入的提高。
一、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減少農民購機成本
農機補貼的政策能夠減少農民的種植成本,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民的基本收入,但農機購置補貼往往沒有落實到農民身上,并伴隨著購置補貼申請困難的問題,農民購機補貼成為空談,導致農機推廣困難,購買力下降。因此政府需要簡化補貼發放流程,制定真正為民眾考慮的補貼方案。
例如政府針對農業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實施不同的政策補貼要進行。針對欠發達地區則需要適當降低補貼門檻,維護欠發達地區人民的實際利益。政策補貼可以根據個體和種植戶進行區別,對于人體農戶而言,成本較高,因此補貼力度可以較大,而農業商戶可以利用農機器械減少部分人力成本,因此補貼可以降低標準。當然,最終農機購置補貼需要按照種地面積進行科學劃分,采用階梯制度進行補貼層次劃分。
另外,政府需要確立補貼文件發放時間和流程,確保農民知曉農機補貼的政策,并熟知申領補貼的條件以及所屬證件。當然政府需要建立便民措施,例如增開農民補貼窗口,讓補貼問題得到解決。政府適當簡化申領流程,優化補貼辦理手續,開通農戶補貼網銀系統,將審核無誤的補貼進行網上轉賬,方便農民的補貼到位,以免農民多次辦理,耽誤農民時間。當然,對于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網絡通信也是能夠幫助農機不補貼流程簡單高效的有力途徑,政府可以設置網上辦事處,方便農民進行自助上網操作,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也減少農民往返補貼中心多次的困擾。
政府通過加強政府補貼政策,聯系各地方城鎮共同優化補貼流程,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購買農機的負擔。補貼流程的優化也是政策落實的重要體現。農民在補貼吸引下,能夠正確認識到農機助農的重要性。
二、聯系政府和農機合作社,實行共同推廣
農機推廣需要深入地方性基層種植,做好基層農民宣傳工作,傳統農業種植依靠勞動力,并且屬于小農經濟,但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部分田地被集中收購,進行種植再售賣。面對土地種植眾多的商戶而言,農機則是減輕勞動負擔的有力工具,農機能夠大大減少收割和播種時間,自動化農業種植,減少商戶的用人成本,因此對于部分地區也有農機售賣點,因此,地方政府可以聯合農機合作社,進行有效宣傳和推廣。
政府需要規劃好農機推廣平臺,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電臺等主流媒體進行農機的宣傳,提高農機的影響力。政府可以聯系農機合作社,進行農機下鄉活動,向農民展示農機的使用重要性。當然政府也可以要求鄉鎮定期舉行農機專題講座,將所有涉農人員集中一起,邀請農機專家進行科普宣傳,幫助農機使用深入人心。當然,農機推廣人員需要區分對待,將務農人員按照面積大小,年齡層次進行區分。面對中年務農人員,可以推薦技術一體化的農機,價格較高,但中年人由于工作等其他收入等原因普遍可以接受。面對老年務農人員,則可以邀請子女和老人一起,說服子女做好老人思想工作,共同轉變老年務農人員觀念,老年務農人員因為身體健康因素,對農機的依賴性更高,但往往因為經濟成本等因素,選擇自主務農。因此農機宣傳過程需要抓住不同務農人員的心理特點,適當進行價格讓步。另外在宣傳農機過程中可以將農機補貼重點宣傳,減少務農人員的經濟壓力,促進農機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農機的下鄉推廣能夠給農民植入使用農機的觀念,轉變傳統農戶種植方法,提高農民的種植效率,有利于農民解放雙手,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另一方面,農機使用的不住津貼也是能夠帶給農民實惠,側面鼓勵農民使用農機,促進農機的市場打開。
三、促進農機技術創新,豐富農機購買模式
伴隨農業規模不斷擴大,市面上各類農機產品層出不窮,很多老百姓對農機的使用性能和效果一概不知,增加挑選的困難和風險,因此,這也要求政府行使市場參與功能,不斷促進農機的科學生產,提高農機標準。
目前市面的農機包括自動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機使用雖然很大程度上釋放了勞動力,但機器始終無法達到人為播種的標準,容易出現插秧路線歪曲,插秧深度不夠的問題。因此,這需要農機生產制造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強化農機的實際使用效果,不斷提高機器插秧的水平和成功率,增強收割機的收割率,減少及其在農民收成問題上的浪費。政府也需要對此類機器進行嚴格把控,不斷提高生產工藝標準,提高市場農機流入門檻,做好農機型號與生產流程對應,方便農民進行挑選。政府也需要跟部分農機制造廠商進行合作,選取專業農機進行定點合作,一方面是幫助農民挑選合適的農機,利用政府公信力被企業背書,能夠幫助農民避免買到農機質量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合作和宣傳,能夠增加企業的銷量,幫助企業拓寬銷路,可以實行購買優惠,將優惠以農機補貼的形式發放到農民中,促進經濟效益的有力循環。農機制造公司也需要保證農機的質量,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方便農機的使用安心。
在購買渠道中,農機廠商可以在農業種植地域不斷開拓網點,方便農戶精確找到購買位置,同時也可以利用線上渠道,增加電話購買熱線和網絡專購渠道,豐富農民購買的方式。
四、總結
農機的深入推廣能夠真正幫助農民減輕農作辛苦,也能夠促進農業收成的增加,提高農戶的投資回報率。政府不斷提高農機購買補貼,也能促進農機的使用宣傳,降低農民種植成本,真正提高農民的收入,保障農民的收益。
參考文獻:
[1]盛海.農機購置補貼與農機推廣鑒定的融合——兩起農機購置補貼調查引發的思考[J].農業機械,2019(04):27-32.
[2]俞娟,陳永來.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作用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6):89-98.
[3]莊永春.安徽天長市農機補貼政策與農機推廣工作的關聯性[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1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