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法桐一般樹高8~10m,樹冠呈闊鐘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幼葉密生褐色星狀毛。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裂片長大于寬,葉基闊楔形或截形,葉緣有齒牙,掌狀脈;托葉圓領狀?;ㄐ蝾^狀,黃綠色。多數堅果聚全葉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長,呈刺毛狀,果柄長而下垂。
一、法桐樹苗種植作業原理
按照市局實施方案的具體措施,制定合理的作業方法及林下種植經營模式。科學種植法桐樹苗具體方法歸納為七個字,即:苗、穴、水、肥、距、治、套。
苗:首先要選擇適合本地的優良品系,即中菏一號法桐苗和I-102。法桐,選擇生長健壯、苗干通直的三年生苗木,并且要隨起隨栽,以提高成活率。
穴:法桐樹苗采取大穴栽植,樹穴標準不低于0.8m×0.8m×0.8m。注意回填土時,將表土填埋在根系周圍。
水:首先是栽植時水要澆透、灌足定根水。二是生長期灌水。法桐樹的蒸騰作用很強,對水份要求高,法桐樹速生豐產林的年降雨量低于800mm的每年要灌水3次。
肥:肥料是法桐樹速生豐產的必要條件,一是栽植時在植樹穴內施基肥。一般土雜肥每個樹穴可施10kg,將肥料與表土在外混勻后回填。二是每年追肥。在法桐樹生長高峰出現之前,于每年4月底至5月上旬追肥為好,這是法桐苗生長的旺茂期,追肥量每株0.5kg尿素。
套:就是套種。法桐樹造林要想獲得高收益,就要套種,選好林下種植的經濟農作物,該項目套種油用牡丹和綠化苗木。
距:指株行距,要根據造林的目的采取合理的造林密度,該項目采取寬行稀植,法桐樹株行距為2×2m。
治:指要適時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二、法桐樹選種及育苗技術
我國法桐樹苗用途主要包括兩大類,綠化用苗和園林用苗。在開展法桐速生豐產造林之前必須確定所生產的品種。材種的不同,直接關系到法桐的長速,法桐8-40、白蠟6-8、皂角15~60苗,抗病強,生長快,經濟效益好。造林立地選擇平坦地勢、造林密度的控制、出苗期的確立及一系列的撫育管理措施的制定等等。
法桐8-40、白蠟6-8樹苗喜光喜水喜肥,在較好的立地條件下,生產效率比較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區范圍內,造林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立地條件選擇。在商品造林過程中,造林地選擇是法桐造林前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造林地的選擇實質上是立地條件的選擇。影響法桐苗生長的主要因素為土壤有效層厚度、土壤容重及地下水位等狀況。在黃淮及長江中下游可以選種產地在灌南的上乘科技培育的樹苗,桐8-40、白蠟6-8、皂角15-60苗大多數都是從南方引進的。在選擇造林地時應盡量選擇土壤有效層厚度較厚,容重小,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用于纖維用材或小徑級用苗的造林地可選擇土壤有效層厚度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60~100cm之間的地塊;用于綠化法桐或園林樹苗地可選擇土壤有效層厚度在10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00~150cm之間的地塊。
立地指數越大表示立地條件越好,生產效率越高。在選擇造林地塊時可根據周邊現有法桐樹林進行調查,確定選擇地塊的立地指數級。法桐8-40、白蠟6-8樹苗造林地選擇地塊的立地指數應在18m以上,18m以下作為綠化或經濟法桐造林地塊。
1.法桐苗造林前準備工作。做好法桐苗木調運工作,做到起苗后立即運往造林地點,并將楊樹苗苗木基部一半泡入水中,浸泡24~48h以上,讓苗木吸足水分,用于造林。
2.準備底肥,腐熟的農家肥或復合肥都可用作基肥,用量可根據立地好壞及肥種而定。
3.土壤墑情不理想時應準備造林后灌水,需準備必要灌溉設備。
穴規格:小徑級用材為80×80×80cm,大徑級用材為100×100×100cm。苗木:小徑級用材可采用當年生一級苗,大徑級用材最好采用二根一干健壯苗。
4.栽植季節:法桐8-40、白蠟6-8造林時間相應其他品種滯后,建議萌芽之前栽植。楊樹苗在造林時應注意造林前后一周氣溫穩定后再造林。挖坑時應將表土和生土分開,冬、春雨水條件比較好的地區,秋、冬季節就可把坑挖好,如干旱地區最好在栽種時挖坑比較好,避免土壤水分喪失。栽種法桐栽苗時三人一組,一人扶苗,兩人培土,先將表土放入坑底約15~20cm,接著把苗垂直放入坑中間,注意前后左右對直,再填入土壤,至60cm時,將苗輕輕向上拔一下,以使土壤與根系密接,然后用腳采實,并在四周施上復合肥(1kg左右)或基肥,施肥時應將肥料均勻灑到坑內,切忌與苗根或苗稈接觸,接下來用土填滿為止。
三、整形修剪
1.整形。第一年后,修去主枝競爭的側枝及下部少數側枝;第二、第三年修去粗大的競爭枝,修去少數下部側枝;每四年以后反復修枝,直到形成實長光潔干材。
2.修枝。1~3年,少量修剪。4~5年,修剪到樹高3/1處。6年以后,修枝到樹高1/2~1/3處,到6米為止。修枝以后,下部主干上再萌發的新枝,要及時剪去。
3.修剪方法。修剪應在秋、冬季法桐樹生長停止時進行,要緊貼樹干進行修剪,剪口要平滑,不能留茬或撕傷樹皮。
四、林農間作
1.法桐樹速生豐產林可進行林農間作。以利用農作物的耕作、施肥和灌溉,改善楊樹的生條件,達到以短養長的目的。套種作物以豆類、花生和綠肥等為主,不得間作高桿、攀藤作物。套種作物要與樹木有1米以上距離,以減少對法桐樹根系的損傷。
2.根據合肥地區實際,較好的套種模式是:前3年間作花生或豆類,4~5年間種牧草、藥材或綠肥,第3年法桐樹木間伐后(株行距4米以上),繼續套種花生或豆類兩年,第4年開始套種耐蔭牧草或綠肥直到采伐。
五、撫育管護
1.在樹上纏繞草繩(不能太緊),防止人畜破壞。
2.新栽樹木雨后及時培土、踩實,防止風吹倒伏。
3.松土除草,每年2~3次,深度為5~10cm,里淺外深,不能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