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學在小學管理中的運用,既是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一種方式,也是推動現代教育進步的重要舉措,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本文主要簡單闡述了情感教學的涵義,論述了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最后指出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有效途徑,希望可以為小學教育提供相關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教育管理;重要意義;途徑
小學教育的管理工作在社會不斷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要求,由于社會各界對培養小學生思想感情方面的日益重視,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新教育模式,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地位愈發重要。愉快的學習氛圍是小學生安心學習的重要條件之一,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激情,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自主性。在小學教育的管理中,合理運用情感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 情感教學的涵義
情感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是一種教師通過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以及滿足學生在思想情感中產生的需要的教學過程。情感在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它可以主宰學生的精神生活,是學生學好各門功課的有效催化劑。情感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育理念,順應了現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強調思想情感是在教育管理下學生獲得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應該重視情感教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豐富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相較于知識掌握程度,情感教學更加關注學生情感在受到教育之后是否發生改變。實施情感教學,有利于學生情感不斷積累從而發生質變,得以升華,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
二、 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情感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情感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望廬山瀑布》中,教師讓學生對他們心中的廬山瀑布想象并通過繪畫表達出來,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結合學生的繪畫進行教學。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釋放了天性,滿足了探索欲望,增強了學習參與感。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在小學時期,思想、道德都還處于懵懂階段,教師應當采用情感教學豐富學生的思想道德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國家正處于轉型階段,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與文化作用相同,情感教學的作用也是潛移默化的,有利于滿足學生情感發展需要,提高學生學習水平,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教師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傳遞給學生正確的思想和道德品質。例如,三年級下冊的《一面五星紅旗》,通過讓學生觀看有關新中國成立的電影,了解新中國成立的背景與過程,了解國旗的重要性,使學生銘記歷史,增加其愛國情懷。
(三)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學時期是學生進行知識儲備的重要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黃金時段。教師應該牢牢把握這個機會,利用情感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有公德、熱愛國家的優秀人才。例如,《金錢的魔力》的一課中,教師在教學內容開始之前組織學生對金錢的認識展開討論,結合現實中的事例展開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到不應該以貌取人,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幫助學生樹立“人人平等”的正確價值觀。
三、 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有效途徑
(一)學校
1. 低年級營造良好的情感教學氛圍
對于一年級新生而言,他們剛剛步入校園,學習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這一改變對學生的生活也有著重要影響。營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在低年級學生群體中開展情感教學,有利于孩子實現情感過渡,感受到學校快樂的學習生活氛圍,愉快地接受新老師和新同學,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欣然接受。而對于學生的錯誤可以批評和指出,在良好的情感教學氛圍下,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其自信心。
2. 中年級注重陶冶和引導學生的情感
在學生升入三、四年級后,自身性格與情感會出現很大的改變。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對參加集體活動非常感興趣,在學習方面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特別想去嘗試一切的新鮮事物。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有些欠缺耐心,這就需要教師對其合理的關心,當學生出現心情煩躁的情況,應該及時對其安撫,循循善誘,穩定學生的情緒。同時,學校應當倡導教師對有煩惱的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開導學生,引導他去解決自己煩惱的事情。例如,一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向別人傾訴自己的煩惱,而是將煩惱藏在心中,教師對此類學生應當及時為其疏導排解,而不能將其擱置在一旁。通過良好的情感教學,對學生的煩惱進行引導和疏解,幫助學生形成活潑開朗的人格。
3. 高年級加強自主管理,發展學生的個性
學生進入高年級后,獨立意識迅速增強。這個時期的學生希望自己成為課堂的主體,不想老師對其進行過多的干涉。因此,學校應當提倡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并將班級決策大權下放到學生手里,教師只需對其決策進行宏觀調控,保證大方向的正確。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班級決策中去,有利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從而順利完成班級中的各項活動。由此可見對學生加強自主管理,發展學生的個性是學校采取情感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同時,教師也是情感教學的主體之一。情感教學的順利實施與教師的關系也密不可分。
(二)教師
1. 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
教師,是學生除家長外最重要的引導者,所以應當與家長及時溝通,從而使學生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都可以得到最合理的情感教育。一方面,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家里的情況,多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將先進的情感教學模式傳遞給家長,呼吁家長在學生有錯誤時,不要一味地批評,要與學生多溝通,一起去改正錯誤。另一方面,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性格都要有所了解,這樣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為了及時與家長溝通,可以經常組織家長交流會,家長們在相互交流中收獲育兒心得,再與教師的情感教學相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 提高自身素質修養
教師作為除家長外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因此,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道德修養。在小學期間,學生的自主意識尚未完善,正處于被引導的黃金時段。教師應該努力豐富自身的專業修養,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情感教學,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努力提升自我的學習精神對學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掀起班級中學習的熱潮。
3.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長久以來,中國一直秉承著“不打不成材”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的形象一直都是古板威嚴的,這阻礙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好溝通,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更不利于教師開展情感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改變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多組織一些師生一同參與的課余活動,提高師生之間的默契感和信任感,促進師生感情發展,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從而保證情感教學的有效實施。
4. 豐富學生課堂活動
部分教師缺乏對教學模式的發展創新,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時,內容枯燥單一。學生在傳統教學的氛圍中,對所學知識的真正內涵一知半解,只是對需要背誦和記憶的內容死記硬背。所以教師在進行情感教學時,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自身的情感,一些內向的同學可以通過課堂活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課堂集體活動是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有效途徑之一,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特色,根據學生的特色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引導學生鍛煉自身的能力,使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活動最后還可以提升團隊榮譽感。因此,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課堂活動,例如開展班級詩詞大會,學生通過詩詞比賽對詩歌的了解更加透徹,比賽的競爭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賽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模式的情感教學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5. 創設情感教學課堂情境
在小學校園內,大部分的教育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課堂是學生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只有充分利用課堂,才能迅速地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對知識的潤色,創設情感教學課堂情境,將其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使情感教學的教學效果更為顯著。而小學生由于其比較活潑好動,教師在授課時就要注重課堂情境這一部分,通過對課堂情境的創設,學生在學習時始終保持著興奮積極的狀態。同時,教師在進行情感教學時,也應該注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不同的,在創設情感課堂情境時,要顧及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從而使學生可以透徹的理解所學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自身也應該保持豐富的情緒,這種情緒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學生在課堂上受到激勵和鼓舞。創設情感教學課堂,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熱情,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有利于學生建立堅定地自信心。情感教學的實施為學生日后初高中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情感教學作為新世紀的產物,是一種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變化的新型教學方法。實施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戰略性要求之一。情感教學在小學教育管理中運用時,學校應該注重學生在不同年級之間的性格差異,采取不同的情感教學方式,教師則應該注重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創設情感教學課堂情境。情感教育的實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臧以霞.試析小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5):15-16.
[2]孫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經驗分析[J].北方文學,2016(3):156.
[3]齊愛軍.新時期德育教育創新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8):12-13.
作者簡介:
王文剛,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靜寧縣威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