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開始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就變得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游戲來引導、啟發幼兒,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本文是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先對科學游戲在幼兒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科學游戲的設計原則進行分析,然后就幼兒學前教育中應用科學游戲提出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游戲;幼兒園;學前教育;運用
祖國的建設和發展需要人才,人才指的是學習成績優異并且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教育事業要從小抓起,從幼兒學前教育就開始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以往的幼兒學前教育只注重對幼兒進行知識的傳遞,忽視了對其能力的培養。而在幼兒學前教育中運用科學游戲,能有效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對幼兒的智力開發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科學游戲在幼兒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科學游戲可以增加教學趣味性
幼兒園在開展幼兒學前教育時,大多存在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得很多幼兒對學前教育不感興趣,甚至是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導致幼兒學前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升。而科學游戲作為一種新興的幼兒學前教育方法,它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幼兒的關注與參與,從而提升幼兒學前教育質量。科學游戲從字面可以簡單理解為具有科學性的游戲,所謂科學游戲就是既能讓幼兒在參與游戲時感到快樂,又能在游戲中有所收獲。這不僅使幼兒學前教育方式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收獲知識,也使幼兒學前教育更上一層樓。
(二)科學游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讓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他們更早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是要讓他們學會與同學和伙伴相處,適應集體生活,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要自己做,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在以往的幼兒學前教育中,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像教授小學生一樣只注重知識的教授,使得很多幼兒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了幼兒學前教育的質量。因此,幼兒教師要利用科學游戲給幼兒傳遞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二、 科學游戲的設計原則
(一)游戲的科學性原則
科學游戲顧名思義是帶有科學性的游戲,這也是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考慮的第一原則。如果只是與幼兒游戲,不注重科學性,就無法達到對幼兒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師設計游戲時要確保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認識了某種新鮮事物或是某種能力得以提高,總之是接收到了正確的知識,并且在此過程中不能讓幼兒覺得難度大,無法完成,游戲設計要符合幼兒的心智發育水平,在他們能力范圍之內。此外,要將教育內容巧妙地融合在游戲之中,不能像小學生上課那樣呆板。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貼一張大象的畫,“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大家都能給出正確答案,接下來的問題就要增加難度,“誰能告訴老師,大象喜歡吃什么?”“大象是哺乳動物嗎?”“大象的耳朵像什么,鼻子像什么?”通過這個游戲,小朋友們對大象有了簡單的了解,而且在提問大象的耳朵像什么,鼻子像什么的環節時,鍛煉了小朋友的動腦思考的能力,使他們在快樂中學會了知識。
(二)游戲的趣味性原則
設計游戲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果教師設計的游戲乏味、無趣,就無法使幼兒對其產生興趣,也就失去了設計游戲的意義。教師在與幼兒相處過程中能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同,他們喜歡的游戲類型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按照他們的喜好來設計游戲,這樣一定能受到幼兒的歡迎。
(三)游戲的活動性原則
幼兒大多都是活潑好動的,幼兒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將其好好地利用起來,在設計游戲時,要有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也要有動腦思考的過程,這樣才能幼兒的身體與智力同時得到鍛煉。例如,搭積木游戲,幼兒不僅要動腦想自己能用積木搭建什么,還要在一堆積木中找出自己想用的積木,就這樣邊找邊搭建,最后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幼兒玩得很開心,并且在玩的同時,身體得到了鍛煉,智力也得到了開發。
三、 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應用科學游戲的策略
(一)游戲內容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規律
幼兒教師在設計科學游戲時,首先要考慮游戲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幼兒的心智發展水平,而且對他們要有吸引力,讓他們感興趣;其次是游戲內容要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困難,循序漸進,讓幼兒的知識和能力逐漸提高。例如拍球游戲,教師首先鍛煉小朋友一只手拍球,在他們基本掌握拍球的方法后,經常組織拍球比賽,對成績好的小朋友給予一些獎勵,同時也要鼓勵其他小朋友要努力做到更好。小朋友對單手拍球比較熟練以后,再加大難度,讓他們練習一手拍一個球,最后在鍛煉他們花樣拍球,在拍球時加一些動作。雖然只是個簡單的拍球游戲,教師通過逐漸增加難度,使游戲增添了趣味,小朋友在游戲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身體,也鍛煉了他們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運用科學游戲激發幼兒最大的認知水平
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心智發展水平。幼兒階段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長,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也在逐漸提升,但是不同的孩子由于性格不同,生活和教育環境不同,他們的認知能力也不相同。教師要留意班級中每個孩子的喜好,設計出符合孩子特點的科學游戲,使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讓他們在游戲中獲得知識,提升認知水平。
(三)充分發揮游戲的科學性與趣味性的作用
幼兒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一定要保證游戲要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缺一不可。如果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注重科學性只注重趣味性,小朋友參與熱情會很高,玩得也很開心,但是這種純粹的玩對小朋友沒有進行任何知識的傳遞,就沒有起到學前教育的作用;如果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注重趣味性只注重科學性,游戲內容乏味、無趣,小朋友對游戲提不起興趣,不愿意參加,就失去設計科學游戲的意義。幼兒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小朋友從游戲中學習、積累科學知識,使他們逐漸對科學產生興趣,進而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和探索。
(四)在科學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雖然幼兒的認知水平較低,但是他們的思維卻很活躍,他們的想法與成人不同,可謂是千奇百怪。很多家長和教師都無視孩子的突發奇想,有的甚至會按照成人思想對其進行糾正,阻礙了孩子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此階段,家長和教師要做的正是支持和鼓勵孩子有創新意識的想法,并加以引導,從而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而游戲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例如拼圖游戲,教師可以把彩色的卡紙剪成大小不同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讓小朋友想一想利用這些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卡紙能拼成什么呢?教師要引導小朋友邊想邊拼,“這些卡紙很神奇,我們可以用它們拼出各種東西。我們先來拼一只可愛的小企鵝好不好?”小朋友都回答:“好。”“你們知識企鵝的頭是什么形狀的嗎?是三角形還是圓形呢?”這時教師要一邊指著圖形一邊問他們,讓小朋友對簡單的圖形加深印象,也有利于他們回憶企鵝的頭跟哪個形狀相似。小朋友能回答出是圓形,教師可以用一個小圓形做企鵝的頭,接著教師再問小朋友“企鵝的嘴我們可以用哪個圖形代替?它應該是尖尖的,還是圓圓的,或者是方形的?”小朋友會回答道是:“尖尖的。”“那我們應該用哪種圖形來做企鵝的嘴呢?……”教師通過逐步的引導就把企鵝拼出來了,接下來教師讓小朋友自己動腦思考,用這些圖形還能拼些什么,讓他們自己進行創作,對于不知道拼什么的小朋友教師可以給些提示,公交車、蹺蹺板、花朵等。在這個拼圖游戲中,讓小朋友通過親身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等使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五)科學游戲要增加生活元素
在幼兒學前教育中,教師要注重科學游戲生活化。在日常活動時,教師應該挑選一些貼近生活的物體來做科學游戲的道具,比如杯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朋友們每天都要用杯子喝水,但是他們對于杯子的材質,形狀以及用途都不清楚,教師可以把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紙杯、玻璃杯、塑料杯、保溫杯等這些杯子的制作材料和用途講解給小朋友聽。紙杯一般在公共場合使用,它為一次性消耗品,因為紙杯價格低廉,而且用過的紙杯課回收,循環使用,節約資源,那紙又是怎么制成的呢?紙是樹木經過加工制成的。用玻璃杯喝水是最健康、最安全的。因為玻璃杯在燒制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而且玻璃表面特別光滑,容易清洗,杯壁不容易殘留細菌和污垢。玻璃杯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也有一些缺點,玻璃杯的杯壁較薄,導熱較快,所以使用時需要做好防燙措施,以免被燙傷,而且玻璃杯屬于易碎品,如果小朋友在使用過程中不小心容易將其打碎,玻璃碎片會傷到小朋友,基于玻璃杯導熱快和易碎這兩個缺點,小朋友不適合使用玻璃杯。那問題來了,小朋友適合用什么杯子呢?答案是保溫杯。保溫杯一般是有陶瓷或是不銹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頂部有蓋,密封嚴實,真空層可以使裝在內部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真空層還能防止熱的傳導,不會燙手。教師對各種杯子的介紹就是對小朋友進行知識的傳遞。因此,科學游戲在學前教育的應用要增加生活元素,讓幼兒更快樂地參與到其中。
四、 結語
總之,幼兒的學前教育非常重要,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游戲把知識傳遞給孩子。如何運用科學游戲進行幼兒的學前教育呢?幼兒教師在設計科學游戲時要本著游戲內容要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規律;運用科學游戲激發幼兒最大的認知水平;充分發揮游戲的科學性與趣味性的作用;在科學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科學游戲要增加生活元素這幾方面進行,以此提高幼兒的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高艷美.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科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9).
[2]陳妍.游戲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與價值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7(1).
[3]楊蓉.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6(4):194-195.
作者簡介:
王艷忠,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