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化學教學工作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所存在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诖耍疚木托畔⒓夹g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進行探討,首先分析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然后分析信息技術應用現狀,最后提出信息技術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讓化學教學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并為其他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信息技術;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
一、 前言
化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驗性的學科,所研究的內容基本都是微觀世界,難以用肉眼觀察到,只能夠通過實驗反應所呈現出來的現象進行總結。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則能夠將實驗或是微觀世界所發生的反應呈現給學生,滿足學生在教學方面的需求,充分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滿足新課標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要求。但是,采取何種教學方法能夠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下面筆者就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二、 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信息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給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其所具有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教學更加形象。高中化學在知識和內容上都已經有了一定的難度,而教學上則呈現出枯燥的特征,而且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導致化學教學工作難以通過實驗進行開展,導致學生對相關化學內容缺乏有效認識。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則能夠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所以化學知識和內容都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實驗展示,促使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形象,給予學生最為直觀的感受。
其二,教學更加高效?;瘜W教學中最為明顯的特征便是演示,但是由于受到化學自身難度以及相關實驗器材的影響,導致很多化學實驗無法得到有效開展,此時便可以通過使用信息技術特寫的形式提升教學效果,讓課堂教學具有更高的效率。
三、 信息技術應用現狀
(一)信息技術認識不全
在信息技術融入和價值方面認識不全。雖然,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整合已經嘗試了一段時間,但仍然有一些教師未采用此種模式,不清楚翻轉課堂教學的價值,還有一些老教師,也未掌握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不足。即便某些教師已經應用了此種模式,卻對信息技術只形成了表面認識,片面追求形式化,課堂氛圍雖活躍,最終的教學效果卻不是十分理想。
(二)傳統觀念制約課堂教學
某些化學教師因傳統觀念的制約,短時間還停滯在題海戰術和灌輸式教學中。外加高考壓力,害怕出現一絲紕漏,仍舊搞題海戰術,讓學生記憶方程式和定義等。此種方式雖然具有短期功效,但后期學科壓力會越來越重,時間更加緊迫,根本沒有時間記憶公式和定義,長此以往,將會心生厭倦,學習自主性降低。為此,廣大教師應突破傳統,摒棄題海戰術,采用信息技術,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三)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不可否認,信息技術存在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某些教師體會到信息技術的高效、形象,近乎整課堂都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致使學生過度依賴PPT,另外,教師在學生個體差異方面的認知不夠深入,使得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無法快速消化,通常會出現斷片的問題。
(四)師資力量不足
因是信息產物,所以教師很少能與其正常接軌,外加學習欲望不濃厚、時間限制,實際應用過程表現出了不嫻熟的問題,有些甚至不清楚如何操作。為將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自主學習,逐步更新個人的能力,有效提升素養水平,只有真正接受這一現代理念,方能徹底解決問題。
四、 信息技術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一)適時轉變觀念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若想提升教學質量,首先應轉變觀念,深入探究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至教學活動中,全面運用現代媒體,借助其生動、直觀性刺激學生的化學學習欲望,增強自主探究能力,徹底達成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化學實驗通常包含著形形色色的試劑,如何讓學生正確辨識這些試劑,是廣大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適時轉變觀念,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驗環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學習試劑的一般結構與特點,同時,借助網絡媒體搜索與化學試劑相關聯的圖片信息,引導學生整合實驗發現與網絡圖片,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氯化鈉晶體為白色,氧化銅粉末為黑色,銅離子溶液為藍色。也可記錄學生的實驗,借助視頻進行回放,增強總結能力。此種教學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中提升教學質量。
(二)合理制定計劃
化學實驗探究需提前制定計劃,在具體的實驗環節,利用信息技術,輔以教學材料,全面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對于物質分離與提純等實驗,需提前制定具體的討論計劃。一邊搜集關聯材料,一邊倡導學生獨立搜集。整個實驗過程,應全面彰顯學生的主體性,有效發揮團隊協作力,提升思維創新性。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將抽象的實驗步驟清晰化。待學生可主動運用實驗開展學習與驗證時,便可進一步提升探索難度,幫助學生在具體的實驗與生硬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掌握化學思維的奧妙,刺激學習欲望,全面提升化學質量。
(三)利用模擬動畫拓展學生認知
通過動畫的形式能夠對物質自身的微觀結構進行展示,如氯化鈉等物質的晶體結構可以借助動畫直觀呈現給學生,再比如化學鍵的斷裂等相關知識也可以利用動畫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動畫能夠對微觀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體會微觀世界的神奇,從而形成自身對于微觀世界的認識。利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將教師在課堂上無法演示又重要的實驗通過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觀看對相關實驗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當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如果在進行實驗時先加熱再向其中通入氫氣,那么極其容易產生爆炸。當實驗結束以后,如果操作存在錯誤也會引發很多后果,此時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動畫、聲音等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操作錯誤對實驗所產生的不良后果。利用信息技術所演示的一切實驗都是為了能夠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所具有的重要主體地位。
(四)利用投影儀優化教學手段
實驗是高中化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脫離了實驗,化學也就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實驗能夠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都能夠直觀看到實驗發生反應時所出現的反應現象,如是否出現了氣體、是否形成了沉淀等等。由于教室中學生距離講臺的位置有遠有近,為了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看清化學實驗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儀進行教學,通過投影儀所呈現的圖像更大,不論是在前排的學生,還是在后排的學生都能夠清楚看到。因此,投影儀的使用是實現動畫有效應用的重要教學手段,有效改善以往在教學上所存在的不足,以便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五)利用計算機模擬物質結構和化學反應
微觀結構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只用語言與文字等開展教學,學生不易接受,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原子結構模塊的電子云和原子半徑大小比較等問題均可利用動畫進行模擬。再如CH4、NH3等極具代表的分子,可利用空間結構演示讓學生有效明確分子結構的一般特點。另外,對于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等,也可經由多媒體課件展現其分解與重組過程,由多個層面進行透視、旋轉和切割,讓學生從微觀層面掌握晶體的一般特征、包含的微粒個數比等內容,能夠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空間能力。
(六)利用視頻資料展現化學在生產中的應用
在高中化學中所講解的知識中有很多都與日常生產有關,如何利用化學生產相關商品是每名學生都十分感興趣的事情。但是,學生無法進入到化工企業中觀摩,無法滿足學生在此方面的好奇心,而且對于工業生產過程中相關設備使用以及具體的流程都不清楚,針對化工生產的相關問題只能夠通過死記硬背掌握此部分內容。此種方式下學生的學習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為讓學生能夠對此有一個良好的情感體驗,以便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此時便可以利用視頻資料的形式得以實現。教師通過網絡或是實地觀摩搜集工業生產的相關視頻資料,然后再對其進行剪輯制作成滿足課堂教學的視頻資料,在適當時機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資料,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在感性方面的認知,并使其能夠充分體會到化學和生產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上擁有更高的積極性。
五、 總結
總之,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起到重要作用,不僅能夠彌補以往在教學上所存在的不足,還能夠滿足學生在教學上的需求,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文章對于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模擬動畫拓展學生認知、利用投影儀優化教學手段以及利用視頻資料展現化學在生產中的應用,通過這三方面能夠提升高中化學教學,促使教學工作能夠得以更好的開展,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成.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對策分析[J].教書育人,2019(12):77.
[2]李建國.運用信息技術 提升高中化學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2019(11):67.
[3]藺建鋒.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9(9):106.
[4]程凱.基于建構主義高中化學學習環境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9.
[5]高明哲.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9.
[6]楊春耕.高中化學與信息技術淺析[J].文理導航,2019(7).
[7]閔立濱.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化學學科教學新模式研究性學習[C].∥南京師范大學.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2019:598-600.
[8]馬小輝,吳志強.基于科學探究的初中化學雙軌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9,34(2):3-4.
[9]馬子陽.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化學合作學習的探索與實踐[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張梅玉,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