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信息技術的新發展對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智慧教室在教學階段中的作用、教學環節設計等方面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對“336”教學模式的可行性進行實踐檢驗,并總結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優點,以期在新的教學實踐中有效運用該模式,為初中地理教學服務。
關鍵詞:智慧教室;地理教學;“336”教學模式
一、 問題背景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量先進教育信息技術投入于一線教學實踐中。智慧教室正是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實踐的代表,它配置了多種智能技術并與互聯網聯通,為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一個信息高效反饋的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其中高智能和強互動是其與傳統教室相比最大的特征,也是教學互動過程中“智慧性”的體現。通過智慧教室教師可以充分整合技術、資源,創設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針對性設置課堂的互動活動,通過教學中數據的實時反饋、分析,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新的技術手段的應用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多地關注到學生學習反應,并適時反饋,達到師生在知識、情感方面的良性互動。因此,在智慧教育的時代即將全面來臨的今天,國內外都越來越關注智慧環境下的教學。
二、 初中地理教學需求
地理主要探討人與環境關系,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初中地理對于年齡較小,個體心理、生理特征都處于發育變化之中的少年兒童,會制定相對較低的教學達成目標,如在區域地理教學實施過程中,一般不會涉及難度較大的成因分析。但因為地理知識綜合性強,客觀上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數據收集加工的能力。如何降低知識點呈現的難度,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呈現于學習過程中,如何讓程度較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掌握地理學習的相關方法,以達成知識的學習,確實需要借助必要的技術手段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我們必須在初中地理課堂改變學習方式,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實施方式,引導學生觀察、體驗,從而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積極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提升其學習的內在動力,并在其學習地理知識時,幫助其形成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起在地理學習中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并重的評價機制,從而達到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引導,讓其掌握必備品質與關鍵能力,最終對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 “336”教學模式的提出
“336”模式基本流程圖
“336”教學模式正是利用智慧教室的各種資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達到初中地理學科的能力要求。該模式包括三個維度、三個階段、六個環節。三個維度即:教師、智慧教室、學生;三個階段指的是課堂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段;六個教學環節是指“自主學習、檢測反饋、釋疑拓展、再測反饋、歸納總結、云端補救”。通過智慧教室中多種技術的有效整合,達到“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及時評量、多維互動”,是其突出特點。這一模式不僅關注到教師的教學行為,更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并能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及時反饋,讓教師能夠準確、實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安排,關注并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這些都與課程標準的理念相一致。
四、 “336”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中東》為例
應用“336”教學模式授課,不是簡單地傳輸地理知識,而是倡導傳授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該模式中,課堂學習的絕對主體是學生,教師則充當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擔任著引導學生有序學習、監督學習過程的重任,同時還要對學生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進一步釋疑解惑。下面就以《中東》一節為例,嘗試進行“336”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一)智慧教室在三個教學階段的運用
設計教學過程,應用智慧教室的多種信息技術手段達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建構地理思維:
1. 在課前自測和課堂小結部分利用了智慧教室“Hiteach”軟件的IRS即時反饋系統設計題目,使前后呼應、通過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2. 課上使用智慧教室的互動問答、搶答、挑人作答、劃記解說,圖形移動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應用Hiteach手機實時上傳學生現場答題情況,學生時時接受檢測,糾偏補缺。
3. 課后利用網絡空間結合測試結果,針對性地布置作業并發布,幫助學生對課堂內容補缺補漏,實現意義建構。
(二)依據“336”教學模式六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1. 自主學習
教師通過網絡空間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并提供相關網頁鏈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通過網絡瀏覽有關網頁,形成各自的中東印象,如中東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等。
2. 檢測反饋(前測)
正式上課時,全體同學用按鍵對課前測試題進行第一輪作答。利用IRS反饋系統實時統計、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并讓學生帶著測試中的疑問,進入課堂內容的學習,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及時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安排,使教學行為也更具目的性。
3. 釋疑拓展
充分利用Hiteach軟件展開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截圖工具放大“中東地圖”,突出關注的重點區域;如利用實時“圖形移動”功能,讓學生上臺展示,認識中東周圍的海域和重要的海峽運河;如讀圖判斷中東石油的主要輸出國時,利用IRS反饋系統及時了解統計學生的選擇結果,并根據統計結果有目的性地請相應學生說明選擇的原因;如利用手機實時拍照,上傳學生完成的石油輸出線路圖,展示小組學習成果。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各項互動活動,在完成相關內容學習的同時,提升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這一環節依據智慧教室強大的信息互動功能,設計師生、生生互動性強的活動,讓學生隨時互動交流,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釋疑提升。教師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并根據收獲的實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在教師的“導”下實現真正的“學”。
4. 檢測反饋(后測)
完成新課學習后,呈現課前有關中東內容的選擇題,通過Hiteach軟件的實時統計功能反饋形成性測試結果。前、后測相比較,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本堂課的掌握情況心中有數,方便課后查漏補缺,鞏固提高;老師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及時取得教學效果的反饋,從而調整接下來的教學計劃,及時補救,提高效率。
5. 歸納總結
教師利用智慧教室Hiteach軟件的白板功能,引導學生對“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進行再次梳理,歸納主體知識內容,完善知識體系網絡,切實提升個體的學習效率。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挖掘新的情境,訓練學生的知識活用,讓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問題解決上來。由此及彼,不斷拓展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對于常規教學過程單節的課堂教學而言,到這一環節就是終點了,但相對于學生的學段學習而言,它也是下一個學習階段的起點。
6. 云端補救
教師根據“后測”環節中學生掌握不牢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作業,并向每一個孩子發布。學生在家利用網絡平臺完成作業,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補缺補漏,達成最終學習效果。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在課程結束以后還有機會進行補缺,同時也方便教師更加了解跟蹤幫教的重點學生。平臺還為每個學生提供一份個人學習診斷報告,也方便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三)“336”教學模式的實踐感悟
建立在智慧教室環境下的“336”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電子白板,IRS反饋系統,實物提示等現代科技手段,有機整合教學資源后形成的新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自主學習、測評反饋(前測)、釋疑拓展、測評反饋(后測)、歸納總結、云端補救”六個教學環節,環節之間緊密相關,發揮了積極有效的整體作用。
普通課堂教學中,及時檢測反饋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智慧教室的IRS即時反饋系統使得“及時檢測,反饋評量、以學定教”成為可能。“互動問答、搶答、競賽、挑人作答、劃記解說、圖形移動、適時補繪、學案”等多種功能,充分實現了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和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的轉變。在課堂上教師能把積極的感受傳遞給學生,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實時學習狀態;學生能夠按老師的要求獲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增強自己學習地理的信心;通過問題的合理設置、搶答,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限時完成習題,學生及時反饋,教師也能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
當然這意味著教師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設計思維,要改變自己教學方法,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利用智慧教學軟件的各種功能輔助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依據學生預習情況適時調控,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最終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周靈.及時評量以學定教促進發展: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1).
[2]周靈.網絡環境下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實驗研究[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0(6).
[3]林高明.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2018.
作者簡介:
陳明光,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屏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