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各項保障制度健康健全,讓農民朋友拍手稱快。近年來,我們不難發現農村外出務工人數大量減少這一現象,國家大力實施的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吸引了大批農民回鄉發展、回鄉創業,本文主要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減少現象。
關鍵詞:經濟;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減少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有9億占全國人口的70%,農業人口有7億占產業總人口50%,農民是我國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農業為我國的繁榮提供了不竭動力。農民的幸福就是國家的幸福,農業的發展讓農民看到了希望。農民回鄉預示著農業發展回緩,我國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農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在家可以獲得比過去更高的收入。
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減少的主要原因
1.內在原因。(1)懷揣思鄉情節。外出務工人員大多是土生土長在農村,出去打工一般都去了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出去之后會十分懷念鄉土氣息,同時也會非常不適應城市里快節奏的生活。在外打工也很少會帶上家人,每逢過節會十分想念家人。(2)避免家庭糾紛。雖然他們外出務工可以使資源配置優化,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快城鄉融合,增加家庭收入,但同時也因不能照顧老人、教育子女而整個家庭情感帶來了負面影響。如果夫妻只有一方在外務工,難免會造成夫妻感情不和,最終以離婚收場,這也是現在社會離婚率高的原因之一。
2.外在原因。(1)產業結構變化。過去,農民工外出主要是靠自己的勞動和體力來找工作,到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很容易找的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不需要什么非常突出的技術,養家糊口不成問題。現在的很多企業、工廠的生產都是“智能化”,技術性非常強,很多崗位對學歷有硬性要求,而農民工因此被拒之門外,不如回鄉。(2)產業鏈條斷裂。農民外出務工是為了撈金,現在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持續,農民為了維持基本生活水平,會要求增加工資,沿海地區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成本普遍上漲,很多企業都搬遷到東南亞地區,造成產業空心化,也有很多企業從沿海搬到內陸,從中部地區搬到西部地區,農民在外找不到工作,就考慮回鄉發展。
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回鄉發展的優勢
農民在外務工需要為房租、車費、人情往來等支付費用,而近年來隨著國家推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政府大力扶持農民回鄉創業,農產品的價格上漲,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民外出務工的機會成本大大增加,在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之后,還是決定回鄉發展。
1.農村的交通更加便利。過去我們走的都是泥濘路,現在都是柏油路或水泥路;之前出一趟遠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現如今鐵路四通八達,公路修到了鄉親們的家門口,進出非常方便,村里的一些易貿產品如珍貴藥材可以運送出去,既使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也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2.農村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在互聯網+的時代,在農村也可以做到“在家便知天下事”,農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自己地方的農產品商業化,也可以推出家鄉的特色產業,形成自己的獨家品牌,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收入。再者,現在人們外出旅游喜歡選擇去鄉村,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也學到了新的知識、技能、經驗,有一定經濟頭腦的農民,會選擇建立自己的產業—農家樂,一方面,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3.農村競爭壓力較城市更小。如果回鄉創業,也只是處于探索新發展方向的過程中,在國家的扶持下,出臺各項政策為回鄉農民開通綠色通道,如減免各項稅收、適當給予補貼、拓寬信貸規模等,不僅有更多的優惠條件,而且在農村的房租、人力工資,水電費等開支都會減少,使得競爭力也會更小。
三、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回鄉發展的方向
1.鄉村旅游業。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途徑,在脫貧攻堅、增長動能轉換、資源配置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會使鄉村治理水平得到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會使農村的生態環境更加美好,朝著更加綠色的方向發展,有利于發展鄉村旅游業,帶動居民致富。
2.就近就業發展。隨著“中部崛起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農民自己家鄉發展起來,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不再那么依賴土地,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非農勞動力,讓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發揮其輻射示范作用,家鄉的壯大吸引本地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3.回鄉自主創業。農民工作的動機已從原來的“謀生”轉變為“追求人生價值”,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分析,就是從生理需要逐步跳躍到自我實現的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為回鄉創業提供了機會,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家鄉干出一番事業。
四、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減少的社會經濟效應
1.傳承新發展理念。農民在外務工會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大批外出打工將外面的先進文化帶回家鄉,農民回鄉創辦現代農業,使各種農業項目企業化,帶來了新的經驗方式和渠道,傳承了新發展理念。
2.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農民回鄉帶動了農村人員流動,農村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村打工者帶回了較多的市場信息,他們創辦的基業生根發芽,他們的新農業發展模式具有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家鄉就是他們的支柱,成為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3.傳播現代文明。農民在外打工,不論在工廠還是企業,他們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思想觀念在潛移默化地轉變,由傳統的小農經濟社會逐步走向現代化。回鄉創業的農民奏響時代的旋律,成為現代鄉村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在外學習到的先進文化和處事方式給他們的子孫后代樹立了榜樣,改變老觀念,推動農村社會走向開放,傳播現代文明。
農民安居樂業,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全民致富奔小康,吹響了時代的號角。農民自身得到發展,子女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縣域經濟加速發展,為農民來了福音,永遠造福著農民,回鄉發展是明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田婕.農村婦女外出務工家庭決策經濟分析—以來京務工農村婦女為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D],2007.
[2]李麗群,胡明文.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的個人效用分析.農林經濟管理學報[N],2010.
[3]肖云華,李麗群.中部不發達地區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行為的經濟學分析—以江西省為例.商場現代化[J],2007.
作者簡介:王黛(2000-8),湖北荊門人,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