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圍繞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安排部署建設“10+3”現代農業體系、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提高鄉村治理水平等重點任務,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我省農村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有哪些新政策、新舉措和新亮點?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作了解答。
關鍵詞1 脫貧攻堅
問: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四川將采取哪些措施確保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工作?
答: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要求,掛牌督戰涼山州7個未摘帽縣和重點村,全面落實綜合幫扶涼山州脫貧攻堅34條支持政策和16條工作措施,盡快完成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建設任務,確保“兩不愁三保障”達標。抓好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和“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回頭看發現問題整改,同步抓好脫貧攻堅巡視督查、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等反饋問題整改,確保實現全省剩下的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20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同時提出,要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識別,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
關鍵詞2 穩定糧食生產
問:文件在穩定糧食生產方面提出了什么政策舉措?
答: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要求,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今年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90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左右,油菜籽產量達到300萬噸。
以90個糧食主產縣和48個產油大縣為重點,加快建立一批現代糧油產業園區。優化完善糧食補貼政策,新增糧食補貼向主產區、主產縣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開展糧食生產“稻香杯”豐收獎評選。為深入落實藏糧于地戰略,文件還專門對建設高標準農田作出部署,明確今年全省要新建高標準農田380萬畝,并要求統籌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確保中央和省、市(州)、縣(市、區)財政補助資金每畝共計不低于3000元,確保達到建設標準。
關鍵詞3? 生豬產能恢復
問:文件在抓好生豬的穩產保供上提出了什么政策舉措?
答:為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我省連續出臺了“豬九條”“金融八條”“豬新八條”等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推動生豬產能逐步恢復。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進一步壓實各級責任,提出將全省2020年6000萬頭生豬出欄任務分解落實到市(州)、縣(市、區)。要求各地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堅持補欄增養和疫病防控相結合,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嚴格落實國家和我省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建立畜禽養殖基本用地保底管理制度,滿足畜禽養殖設施多樣化的用地需求。
關鍵詞4? 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
問:去年我省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在構建“10+3”產業體系方面有哪些安排部署?
答:除了糧食和生豬產業,文件對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藥、川牛羊、川魚等優勢特色產業和先導性支撐產業的發展也作出了部署,提出開展優質生產基地建設行動,推進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基地建設,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繼續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圍繞“10+3”現代農業體系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萬億產業。三大支撐性產業發展方面,則提出加快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國家區域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南繁基地和畜禽(水產)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引機入川”推廣計劃;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烘干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明確提出將現代農業“10+3”產業落地到園區,擇優遴選一批現代農業園區深化培育,繼續開展現代農業園區考評激勵。
關鍵詞5? 補齊“三農”領域短板
問: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還有哪些必須補上的短板?
答:除了脫貧攻堅戰外,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農”領域短板主要集中在農民收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
農民增收方面,落實農民增收縣(市、區)委書記和縣(市、區)長負責制,繼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落實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政策措施,實現農民工轉移就業穩定在2400萬人左右,今年要確保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的目標任務。
農村基礎設施方面,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質擴面,在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任務基礎上,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等通硬化路建設。今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逐步推動天然氣向農村覆蓋,打好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決勝戰等等。
農村社會事業方面,加強鄉鎮學校建設,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對應聘到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的應屆高校醫學畢業生,給予大學期間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
農村人居環境方面,要因地制宜、分類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實施新一輪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確保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實現5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帶動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全面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加快推進村容村貌改造提升。
關鍵詞6? 繼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問:文件在繼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方面有哪些政策舉措?
答: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在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方面,聚焦激活農村“人、地、錢”等資源要素,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動力,有不少硬政策。
土地方面,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基本完成“房地一體”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研究完善配套制度,依法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文件明確要求,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制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8%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和項目發展用地。
同時,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加快集體資源資產“三權分置”改革,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加強與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工商資本聯合合作。
投入方面,落實涉農縣(市、區)每年公共財政支出中對鄉村振興投入要達到一定比例的政策規定,建立全省統一、相對穩定的鄉村振興財政投入統計科目口徑;要求各地政府要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落實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政策規定;完善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制度,引導金融資本推動“10+3”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繼續實施國有經濟支持鄉村振興計劃。
人才方面,落實促進返鄉下鄉創業22條政策措施,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把優秀農民工逐步培養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村組干部、職業農民;支持農業、水利、林業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筑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文件明確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
關鍵詞7?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問:文件在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方面,有哪些安排?
答: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在建立鄉村振興責任制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加強《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的宣傳貫徹,研究制定我省實施辦法;落實黨政一把手抓鄉村振興第一責任人制度,市(州)黨委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縣(市、區)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農村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考核機制,建立健全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同時,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每年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工作制度。繼續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強化問責約談機制,明確今年要把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和省委的“三農”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作為巡視巡察重要內容。(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