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謝臣仁

“有林子才能生菌子,有菌子才能有‘票子。保生態、防火災、護林子,致富奔康才有長路子……”接地氣的話語、貼人心的內容,甘孜州雅江縣八角樓鄉木澤西村第一書記張建紅的宣講,贏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張建紅是一名頗受當地干部群眾歡迎的藏族干部。然而,曾經的張建紅卻因為自己頭上戴的“問題干部”的“帽子”深感自責,工作也沒了勁頭。2018年2月16日,雅江縣惡古鄉馬益西村境內扎拉迫松山因村民舉辦祭祀活動后余火管理不善,引發歷時5天的重大森林火災,給國家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損失。時任惡古鄉黨委書記的張建紅因對“2·16”重大森林火災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受到撤銷黨內職務、撤職(重新確定為副主任科員)處分。
“跌倒”了,還能重新“站起來”嗎?這是張建紅的疑問。“跌倒”了,如何重新“站起來”?甘孜州紀委監委也同樣在思考。
“破罐子”的“修復”路
撤銷黨內職務、撤職處分,這對年近半百的張建紅而言,可謂人生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之一。社會輿論的影響、旁人異樣的眼光,令他感到抬不起頭。“甚至想過干脆‘破罐子破摔,辭職算了。”張建紅說。
張建紅把自己比作“破罐子”,想要“一摔了之”。但甘孜州紀委監委卻不這樣想,他們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張建紅:“‘罐子破了可以修!”
甘孜州紀委監委、雅江縣紀委監委對張建紅的情況進行緊密跟進,從“心”入手,確定專人聯系張建紅,為他做好情緒排解和心理“按摩”。州紀委副書記、州監委副主任陳志勇說:“對張建紅這樣的問題干部,重振士氣是首要的。這不是容易的工作,但越是不容易,我們越要做好。”
甘孜州紀委監委建立的回訪制度很好地發揮了作用。州紀委監委采取面對面談話、一對一疏導、點對點走訪,以“心藥”醫“心病”,促使張建紅打開心結,讓他理性看待處理,勇敢面對挫折。經過多次回訪,張建紅終于重整旗鼓。
“民族地區培養一個干部不容易,特別是培養一個少數民族干部更不容易。我們不能把問題干部‘一棒子打死,只要有挽救的希望,我們都不拋棄不放棄。”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州紀委監委全面秉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這一紀律處分原則,修復“破罐子”、提振干部隊伍士氣、提升工作效能,力爭“‘救治一個人,影響一大片”。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如何救,很考手藝。甘孜州紀委監委堅持明確大方向,開出小處方。例如,對張建紅的任用,除了安排他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外,還讓他擔任森林草原防火宣講員。
每年10月,甘孜州便進入森林草原防火重點時段。張建紅走遍雅江縣17個鄉鎮和一些重點村寨,引導干部群眾從“2·16”重大森林火災中汲取教訓。他的工作促使很多老鄉主動投身到護林防火工作中,讓雅江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出現的失職行為一直是扎在我心里的一根刺,不愿去觸碰。州紀委監委‘反其道而行之,讓我從森林防火入手,正視問題、找到病根,幫助我實現了自我‘救贖。”張建紅說,初上講臺臉上火辣辣,講到最后心里亮堂堂。
把“病愈”者用起來
對問題干部,是“晾”起來,還是用起來?甘孜州選擇了后者。2018年以來,甘孜州結合實際,通過常態化工作和建立長效性機制,探索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監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甘孜模式”。州紀委監委制定《受處分人員回訪教育辦法》 《受黨紀政務處分人員的重新啟用辦法》,建立工作臺賬、細化工作流程、制作工作檔案、突出成果運用,最大限度幫助“病愈”干部重整思想再出發,提高了案件后續處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張建紅被安排為第一書記,縣、鄉沒有戴“有色眼鏡”看他,而是給予他充分信任,為他搭建平臺,讓他甩開膀子干工作。擔任第一書記一年來,張建紅帶領木澤西村優化村黨支部結構,增強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的戰斗力。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紫皮洋芋種植基地,發展松茸產業,幫助村民人均增收一萬余元。他又帶頭抓勞務經濟,為全村戶均提供一個務工崗位,使全村勞務創收40余萬元,戶均增收6800余元。同時,張建紅還充分發揮自己善于處理復雜問題的優勢,協助縣、鄉先后成功調處工程類重大糾紛4起,化解全鄉各類矛盾糾紛68起。
問題干部是否進步、進步如何,甘孜州按照組織程序及時開展廣評廣議,讓問題干部在“正軌”上闊步前行。“每一點進步,組織都看在眼里,記在本上。這也讓我越干越有勁,有信心爭取更大的進步。我相信自己在哪兒跌倒了,就能在哪兒站起來。”張建紅說。
近年來,甘孜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談心談話5500余人(次),為23名受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辦理恢復黨員權利事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回訪教育工作融入審理談話、處分宣布、解除處分、監督檢查等工作中,了解掌握受處理和受處分人員工作、生活、思想等情況,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開展指導督促和監督檢查5600余次,辦理解除處分189人;向相關部門提供任用參考建議145人次。(作者謝臣仁單位/甘孜州紀委監委) (責編/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