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遭受沖擊,我省多地第一書記、村支書紛紛組成“網紅帶貨天團”,以田間地頭作為背景,利用“直播+短視頻”的方式,推介本地特色農產品,助推滯銷農產品打開銷路,守住了農民的“錢袋子”。本期脫貧一線欄目推出“第一書記探新路”主題報道,聚焦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為脫貧攻堅注入新鮮力量。
“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生態豬肉香腸、臘肉,綠色健康味道好。”3月18日,一手持自拍桿,一手提著色澤誘人的香腸,小金縣美興鎮甘家溝村第一書記張飛正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賣力吆喝,向天南地北的網友推銷。
位于大山深處的甘家溝村,平均海拔3300米,交通不暢,全村有貧困戶26戶,村民多靠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2016年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張飛就一直在思考怎樣把大山里的土特產賣出去。后來他接觸到了短視頻,在走村入戶和老百姓聊天、宣講政策的閑暇時間,張飛會把自己認為值得記錄的東西拍下來傳到短視頻平臺上。慢慢地,網友開始詢問是否可以購買村里的產品。張飛意識到,這或許是推動當地農副產品商品化、帶動老百姓增收的一條新路子。
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山上的路修好了,網絡信號更穩定了,張飛的“帶貨”規模也越來越大。2019年7月,張飛拍攝的一段10秒視頻,達到了千萬點擊量,讓他成為真正的“網紅”。視頻中,他和家人圍席而坐,飯菜冒著熱氣,遠處的大山云霧繚繞,猶如置身世外桃源。張飛把這方小天地取名為“忘憂云庭”,因為只要望著這里的美景,他就能忘掉煩惱。
在“網紅書記”張飛帶動下,甘家溝村和附近的下馬廠村等多個村的農特產品陸續找到了銷路。截至2019年底,張飛幫助群眾銷售農特產品總額達300余萬元,甘家溝村人均收入也從2016年的5000元提升到2019年的10800元,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脫貧。“互聯網是一扇窗,希望透過這扇窗,讓山外人看到大山里的美景美食,讓山里人過上好生活。”張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供稿單位/小金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