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鞠簫倩 肖建宇 盛曉娟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建設越來越完善,但對于鄉村而言,仍存在些許問題,鄉村的經濟建設問題一直是黨和人民所關心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詳細的闡述了從理論到實際,從政策到具體措施,都提出了關鍵性的實施步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努力。本文基于鄉村戰略背景,從創業機會識別的主體和領域識別,到目前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大學生和農民工以及其他創業模式的現狀研究,最后就大學生和農民工這兩大主體提出創業路徑的提升政策,這不僅解決了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也解決了農民工低技術就業的現狀,有助于建設新鄉村。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創業模式? 創業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4(a)--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變化,也標志著經濟發展問題,其背后所隱含的是我國貧富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我國目前較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地區溫飽問題,但是生活需求和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為了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其解決鄉村發展問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建設美麗鄉村事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的總體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一戰略將為鄉村發展提供新路徑。近年來,我國頒布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其中鼓勵大學生、農二代或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個重要舉措,這不僅能解決就業問題,還能給農村地區帶來新鮮血液,推動新農村的建設。這一政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及理念都是為了建設新農村。
1 鄉村振興戰略下創業機會識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提高農村當地企業的發展,還提供了創業機會,促進農村新產業形態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并不是針對所有對象。首先需要對創業機會進行識別,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識別,一是創業主體的識別;二是創業領域的識別。對創業主體的識別主要為了根據不同主體,采取針對性的創業模式,對于創業領域而言,需要了解農村建設的特點,針對主體,選擇合適的創業領域;這樣能更好地開展創業活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1.1 創業主體的識別
根據文獻回顧,很多學者研究了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不同主體進行了創業活動,其主要是大學生、高職學生、農民工、農二代等進行創業活動。
第一,創業主體是大學生。根據數據顯示,將近70%以上的大學生,都會選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去發展,將近50%以上的大學生不愿意去農村進行發展,認為自己有較高的學歷,應該去一、二線城市進行發展,而不是去農村進行創業,這是導致農村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其中人才瓶頸是制約農村發展的主要問題,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頒布,畢業大學生選擇創業數量增多,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第二,創業主體是農民工。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不發達,并且農民工的教育水平程度都比較低,使得大部分農民工都在城市里打工,但由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以及住房成本很高,以至于他們最終還是會回到農村生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得農民工可以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和技術,再結合鄉村特有的優美環境和豐富的資產,進行自主創業,給農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也解決了勞動力過剩問題,有利于農村發展基礎建設、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公共設施的完善。
1.2 創業領域的識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預示著以鄉村振興為基礎的新時代即將到來。但由于農村的技術資源、土地資源以及生態資源發展不均衡,所以需要針對資源不足問題,選擇合適的創業領域。創業領域主要包括:由于農村產品質量低下,所以要選擇質量興農;農村的土地資源肥沃和生態環境良好,所以要發展農產品、旅游行業,即綠色興農。農村的環保意識較差,使得些許地區污染較為嚴重,所以需要進行污染治理,鄉村里有很多文藝作品,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大,使得非物質文化無法被大眾所熟知,所以需要發展鄉土文藝作品等方面。
2 鄉村振興戰略下創業模式的現狀
2.1 大學生返鄉創業模式現狀
目前,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發展的政策引導下,農村的基礎建設和農村的發展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因為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經濟基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科技受阻,農村的社會地位較低,工作環境惡劣,使得很少有大學生到農村進行創業,也有部分大學生為振興自己的家鄉,選擇農村創業,但是成功率也很低。由于大學生的社會閱歷少,知識儲備不足,創業融資難,再加上大學生本身心理素質偏低,使得成功率低。大學生返鄉創業模式大多是在國家雙創的政策下,對學生進行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品格的創業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2.2 農民工返鄉創業模式現狀
目前,已有很多學者對我國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模式進行了研究,創業模式主要是基于經驗和資源所形成的,其中經驗創業模式是指農民工所選擇的創業模式與自己的打工經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就可以利用所學到的技術和經驗進行創業;而資源創業模式則是以鄉村當地所存在的資源為基礎,以此開發創業項目,如旅游、水果等。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體現出三種主要的模式,即專業合作組織引領創業模式、自主開發性創業模式和老村官帶動型創業模式。其中專業合作組織引導是指成立專業合作組織來給農民工進行創業引導和指導;自主開發創業模式是指農民工依據自己的想法、經驗和能力進行自主開發創業活動;老村官帶動型創業模式是指農村地區的村長帶領農民工進行創業活動。
3 鄉村振興戰略下創業路徑的提升策略
由于鄉村戰略背景下的創業主體主要是大學生和農民工,因此對其創業路徑進行研究。
3.1 大學生創業路徑的提升策略
基于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我國鄉村振興的途徑有了新的前進方向,即“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傳統的創業模式已經不太適應了,而是需要基于互聯網的依托,發展創新創業活動,促進農村地區的產業振興,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大學生擁有系統化知識,易于接受專業化、科技化知識,到農村創業可以發揮大學生創業技能,增強其農業農村適應能力,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發展。結合我國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學生應以“淘寶電商”模式和“互聯網+”的創業模式進行創業活動。
3.1.1 “淘寶電商”創業模式
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大學生進行電子商務創業活動。電子商務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在農村地區,空間相對比較密集化,采用“淘寶電商”的這種創新模式,可以使農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由于農村的經濟水平較低,農民的收入較低,所以在農村實行電子商務的困難較大,農民的接受能力較差,所以希望能夠進行大力宣傳,在價格方面也要設定在農民可接受的范圍內,這樣才能盡快打開電子商務市場,形成“淘寶電商”。
隨著電商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電商企業化也日益普遍,平臺數量也隨之增加,由于營業的地點一般為農村,所以產品種類較少,大多是生活消費品,因此要考慮到衣食住行、娛樂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增加產品種類、提高農村的整體水平,將這種創業模式向全國農村地區推廣,將對實現鄉村戰略有重要意義。
3.1.2 “互聯網+”的創業模式
“互聯網+”是指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6],促進各行各業發展。對于大學生返鄉創業者而言,他們具有很多的創業優勢:知識優勢、活力優勢、創意優勢等方面。要進行“互聯網+”的創業模式,首先需要有硬件和軟件的操作能力,大學生受到良好教育,他們有專業領域的知識、良好的管理知識以及計算機網絡知識等方面的知識。其次,創業是一項需要拼搏和智慧的項目,而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即使電商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也能脫穎而出,必能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進行返鄉創業活動,取得成功,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做出努力。
3.2 農民工創業路徑的提升策略
農業產業化是新時代農業發展方向,事關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多樣化和復合型的農業人才,將現代科技融入農業發展各環節,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
第一,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由于鄉村的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良好,發展鄉村旅游活動,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可借助這一市場機會開發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可結合當地的旅游狀況,發展當地的資源和特色,并利用自己所學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而這既要注重鄉村旅游環境的建設,也要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來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二,發展創意農業和花木產業。創意農業是對傳統農業的一種發展,是通過科技和人文所形成的一種農業創業模式。它的發展不僅能改善新農村的建設環境,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農民工的意愿創新活動。除此之外,還可進行花木產業,通過建立花卉基地,不僅可以美化美麗的鄉村建設,還可推動美麗鄉村的建設,給當地的農民帶來經濟收入,推動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梁棟,吳存玉.論鄉村振興的精準推進——基于農民工返鄉創業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與機制構建[J].青海社會科學,2019(02).
劉志陽,李斌.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基于“千村調查”的證據[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3).
錢俊,王庭俊.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大學生農村創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01).
梁晶晶.論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
徐雯. 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魏曉蓓,王淼.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電商聚集化“2+”模式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
作者簡介:楊平(1995-),女,漢族,陜西咸陽人,北京聯合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踐;
鞠簫倩(1995-),女,漢族,河南周口人,北京聯合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踐;
肖建宇(1999-),男,漢族,新疆伊犁人,北京聯合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踐。
通訊作者:盛曉娟(1982-),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