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教育發展速度加快,校企合作的水平逐年提升,對我國人才的培養和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學徒制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開展,能夠促進學校和企業的溝通和聯系,能夠確保人才針對性的培養。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在傳統的學徒教育基礎之上進行了完善和發展,使其更適合當前社會的情況。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穩定性較強,能夠突出人才培養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從而摸索出一條更為科學的校企合作運行道路。本文以溫州為例,介紹了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完善和發展方面的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 新型學徒制模式? 校企合作? 運行機制? 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4(a)--03
人才培養的模式一直都在完善和發展,學徒制模式一直都是許多學校推崇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不過學徒制模式需要與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此許多高校都在尋求校企合作的機會,以構建新型的學徒制模式,加快人才培養的速度。采用學徒制模式培養人才,有助于針對性地培養人才,令人才獲得充足的實踐機會。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關系,可以保障校方和企業各自的權益。不過目前的學徒制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落實,需要不斷地研究和討論,結合實踐經驗發展并完善。
1 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存在的問題
1.1 院校和企業對新型學徒制模式認識不足
無論是技工院校還是其他的部分高校,對于當前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認識程度不夠,沒有看到企業新型學徒制對于學校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的價值。同樣的企業在設置新型學徒制模式的時候沒有把握重點,忽視了學徒制模式能夠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好處,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和進步。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渠道不通暢,各自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接軌,新的員工無法適應企業的需求,而院校又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方向,導致了整個學徒制模式成為擺設,并沒有起到實際性的作用。新型學徒制模式的推行為的是讓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并認識企業文化,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技能,確保自身的就業機會。如果需要實現這一目標,便需要企業和院校的配合,共同促進學徒制模式的推行。但是縱觀現如今的企業和院校,在這一方面做的還不夠好。院校課程設計不夠合理,學生獲得實踐培訓的機會比較少,與企業的工作崗位銜接的不夠好,人才培養的目標一直無法實現。
1.2 新型學徒制模式培訓方案缺乏科學性
通常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簽訂培養協議,即各自承擔部分人才培養的責任。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除了最明顯的系統性問題之外,執行效果也相對較差。在協議簽訂之后,具體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缺乏評估環節,即培養方案中個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無法保障最終的實踐效果。新型學徒制屬于一種能夠推動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忽視了實踐培訓的作用,便會導致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渠道被堵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院校學生的基礎專業以及綜合素質等信息沒有正確客觀的反映出來,企業的學徒制模式對這部分的學生無法產生積極的作用。企業教師的綜合素質較低,當招聘的人才在培訓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之后,無法及時解決并進行指導,學徒時期過去之后,學生的整體技能很難有明顯的提升。從客觀情況來看,院校和企業的基礎課程和職業素質提升課程設置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了企業和院校的發展。
1.3 新型學徒制模式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共贏,院校獲得辦校和人才培養所需的資金,企業獲得人才。當新型學徒制模式應用到企業和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的時候,如果缺乏合理的課程體系支撐,那么將會導致校企合作的效果大大降低,無法實現基礎性目標。新型學徒制模式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均衡性,導致學生的整體水平無法提升。一些院校的學?;A較差,學校的水平又不高,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也無法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常識。再加上許多院校對人才培養的認識不足,不僅沒有充分合理地應用資金完善教學設施設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實踐機會,還沒有做好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工作,導致整個學校的運行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程度,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效果。長此以往,企業所設置的新型學徒制模式與院校的教學水平無法適應,那么便延緩了人才培養的速度,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1.4 新型學徒制模式制度缺乏系統性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新型學徒制模式能夠發現,存在一概而論的情況,即沒有突出產業重點,對于企業緊缺的人才沒有凸顯出來,無法確保應用了新型學徒制模式之后便可以得到對口的人才。我國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地發展教育,試圖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方式帶動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政策雖然已經存在了,卻并沒有完全落到實處。針對企業采取的補貼工種費用制度,一直以來都以形式而存在,沒有發揮實際的效用。新型學徒制本身還存在應用范圍狹窄的問題,即無論是企業還是院校,對于新型學徒制模式的宣傳都不到位,影響范圍較小。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型學徒制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無法盡快地實踐出來,因此新型學徒制模式的不合理性只會越來越突出。
2 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強化對策
2.1 構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
構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能夠確保院校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和需求傳達和溝通的時效性。校企合作的體現形式是工學結合,院校和企業各自明確需求,打造良好的人才培養平臺,激發出新型學徒制模式的作用,確保院校和企業能夠共同發展。院校與企業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具體可以根據院校和企業的特色和發展方向確定。比如如果是高職院校,那么其希望培養出來的是技能型、應用型的人才,便可以尋找與此對應的企業,一來可以為學生就業爭取更多的機會,二來可以確保整個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實踐環節都有充分的基礎設施設備,以保證學生的綜合技能可以得到提升。與企業合作構建技能大師工作室一方面可以聯系企業,獲得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針對性地設置課程模式。行業標準與企業標準兩者存在區別,但是在設置人才培養計劃的時候均應考慮在內。新型學徒制模式包括的不僅僅是學生基礎能力,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明確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推動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和壯大,院校和企業可以相互配合編制培訓大綱,設定培訓目標,院校的教師和企業的指導人員團結合作,形成雙師指導模式,讓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更加順利。
2.2 完善教學模式
企業和院校的合作非常重要,一來可以促進信息的交流,二來可以令院校設置的課程更合理,更貼近實際。院校本身要認識到新型學徒制模式的價值和作用,從而盡快突破傳統學徒制模式的桎梏,加快改革的速度。新型學徒制模式強調校企合作的效率,即院校和企業需要攜手共建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在簽訂人才聯合培養協議的基礎之上,增加雙方溝通和交流的機制,確保合作的基礎可以更加堅實穩固。在這樣的環境中企業與院校各自的人才培養模式都要服務于新型學徒制模式,以更好地推動人才培養計劃的開展。學校和企業各自的職責和義務需要明確,進而更好地分配工作和任務。院校存在的價值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的環境,并確保學生們能夠掌握基礎理論和技能知識。企業則處于輔助性的地位,在院校的要求下提供相應的實踐培訓基地。即在這樣的合作關系中,院校和企業發揮各自的價值和作用,保證職業崗位的實際操作效果。當院校的學生經過了一定時間的培訓和學習之后,便可以進入到實習崗位,獲得企業師傅的培訓和指導,從而令學徒制模式貫穿在院校到企業中,培養出來的人才便會更加符合崗位的需求。
2.3 設立企業培訓中心并發揮其作用
企業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一份子,培養人才的時候必然考慮到人才的價值和作用。為此在與院校合作的過程中,應用新型學徒制模式推動校企合作的運行非常必要。企業可以設置培訓中心。例如在溫州市的院校,便可以從溫州市發達的制造業入手,構建特色的培訓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培訓中心應當與企業的需求之間建立起關系,學校運作的方式與特點與企業培訓中心應當相匹配。企業的各個崗位都具有實踐性,即每一位員工所做的工作都要產生實際的效果,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價值。因此在與院校合作的時候,新型學徒制模式的運行便可以保證進入到實踐崗位的學生獲得一對一的指導。為了更好地推動企業和院校的合作共贏計劃,通過科學化項目方案能夠更快地構建新型學徒制模式內容,融入明確的項目實控、技能水平評估等內容,滿足企業和院校的需求?,F代企業的發展和進步依靠的便是人才,而人才包括了企業現有的員工,也包括了院校這一類的人才培養基地。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認識到了企業存在的人力資源不足問題之后,便需要盡快調整管理計劃,開展實踐培訓活動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同時啟動新型學徒制模式,令進入企業實習的學生盡快掌握技術,充實企業發展所需的人才隊伍。
2.4 院校要在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院校培養人才始終需要聯系市場需求,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依賴于教師,教師除了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外,也會融入實踐的內容。為了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院校教師要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利用案例、情境等方式,促進學生們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得他們掌握下來。同時院校設置教學課程的時候,要掌握行業標準,行業發展方向和情況,令學生認識到所學專業的就業情況,使得產生緊迫感。當然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之上,開展理論教學工作的時候,還需要融入企業文化,激發學生們的上進心,使得他們逐步認識到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對職業生涯的影響。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還應當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以便于學生的理解。無論是哪一個專業,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都必然走入社會,參加實踐,這就意味著要檢驗學生在校內所學的知識。既然已經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平臺,并且院校和企業都已經對新型學徒制模式有了充分的認識,那么便可以令學生在校期間進入到企業崗位實習,在企業專業員工的帶領下掌握技能和知識。
2.5 推動漸進式校企交流模式的發展
即使是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也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會看到效果,在運行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暴露不足和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保持完善和發展的態度,能夠盡快地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對于加快人才培養計劃完成的速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院校在基礎情況之上尋求突破和創新,針對新型學徒制模式的應用要保持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多維度發展,進而確保實踐的效果能夠在多個學生身上體現,領會到新型學徒制模式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身份和角色會出現變化,例如剛剛進入學校的學生角色,需要做的是掌握教師的講解的理論知識,完成基本的實踐操作。慢慢地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會帶給學生實習的機會,學生可以進入到真正的崗位實踐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這一階段學生的角色轉變成了學徒。當完成了院校的課程,并完成實習任務,便要進入到員工的階段。這種漸進性的推動發展,給了學生充分的適應時間,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方向,院校和企業共同合作為學生規劃職業方向,使得他們擁有更好的學習實踐平臺,進入社會之后能夠更好地參與競爭,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3 結語
通過研究和討論可以知道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以技能的培養為主要內容,提高人才在社會中的競爭力,保障企業的勞動力來源的同時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實踐中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有利于推動校方與企業的合作,令學??吹叫F蠛献鞯膬瀯莺秃锰帲瑥亩谡⑵髽I的引導和鼓勵下設置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措施,不斷地提升人才的素質和技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和進步,獲得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張妍.基于企業新型學徒制背景下技工院校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究[J].智庫時代,2019(42).
莫麗潔.企業新型學徒制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中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國培訓,2018(06).
鄒建斌.昆明市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的利益協調機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8.
賈文勝.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
劉文勝.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政策的對比[J].遼寧高職學報,2018(04).
李堃.高質量學徒制:G20愿景與中國行動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7.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溫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下的溫州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9wsk11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陳建敏(1979-),男,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