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強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700)
回填土地基承載力較弱,且土體固潔時間長,固潔后強度也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可通過級配砂石換填的方法解決。將一定深度的回填土地基挖除,然后,分層換填上強度較大的級配砂石,并配合以重錘夯實、強夯、振動壓實等方法,從而提高地基的整體承載能力。
本工程為一個4層實驗室。框架結構,坡屋面,檐口高16.2m,屋頂高18.6m,U型平面布置,建筑占地面積約730m2。
建筑場地自然條件:50年重現期風壓=0.7kN/m2,地面粗糙度B類。地震荷載:抗震設防烈度7度(0.1g),二組,場地類別Ⅱ類,抗震等級:三級。基礎設計等級:丙級。
擬建場地地勢呈南高北低,標高為63~67m,高差較大。場地平整前經地質勘察后,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
①素填土,分布于整個場地,主要由黏性土及砂組成,欠固結,欠壓密。層頂標高為64.66~70.85m,層底埋深為0.60~1.30m,層厚為0.60~1.30m。承載力90kPa
②層粘性土,分布于整個場地,局部夾有未完全風化的花崗巖硬塊,屬于花崗巖風化殘積土。層頂標高為63.81~70.25m,層底埋深為4.40~10.20m,層厚為3.50~9.10m。承載力160kPa
③層強風化花崗巖,下伏于整個場地,巖石破碎,巖芯呈碎塊狀,層頂標高為59.91~63.18m,層底埋深為5.00~11.50m,層厚為0.50~1.70m。承載力350kPa。
④層中風化花崗巖,下伏于整個場地,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巖石較完整,裂隙稍發育,錘擊聲脆,巖芯呈短柱狀,層頂標高為58.92~62.48m,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5.30m。承載力2000kPa。勘察期間場地各孔均未遇見地下水。
擬建場地地勢呈南高北低,標高為63~67m,高差較大。設計±0.000的絕對標高為68.45m,經土方回填至標高68.00m。場區填土厚度為1~5m,不均勻分布。回填用土均來自場地周邊開挖的原狀黏性土,在回填過程中分層回填、分層壓實。
該項目基礎形式為柱下獨立基礎,基礎設計埋深1650mm/1950mm,設計地基承載力180kPa。根據基礎設計埋深,可知基礎均坐落在回填土上,雖在場地回填過程中均分層回填及分層壓實,但地基承載力也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需進行地基處理。本項目采取級配砂石換填的方案處理。
為了提高地基承載力和剛度的均勻性,減少不均勻沉降,根據下臥層的走勢,基礎底標高及換填地基頂標高均按南高北低原則確定。綜合考慮原地勢、建筑平面布置、基礎位置回填土厚度、工期、造價、施工難易程度等,將場地分成7塊區域。每塊區域開挖換填深度不一致。詳見圖1。土方開挖按1:0.75放坡。根據各基礎埋深,分層回填,分層碾壓至設計標高。換填地基每層壓實系數符合設計要求后,鋪填上層。換填地基施工完成后,進行現場靜載荷試驗確定其承載力,需滿足設計要求。
該項目地基換填采用級配砂石換填的方案,要弄清換填地基施工質量控制要點,首先,要清楚砂石換填的適用范圍及作用。

圖1 場地開挖平面布置
級配砂石換填地基主要是采用砂與礫石(碎石)混合為原材料,替換①原承載力較差的如飽和、非飽和軟弱土或水下黃土地基。②小河、水塘、溝等的局部地基③深度在3m以內的軟弱、透水性強的土層地基。不適用在①地下水位較高且流量大、流速快的地基。②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和滲透系數小的黏土地基。③大面積堆載、密集基礎和動力基礎的軟土地基。還需注意級配砂石換填厚度應控制在0.5~2.5m。如換填厚度小于0.5m,則難以發揮作用。如超過2.5m,則施工造價增加,施工難度也增大。綜合以上使用范圍,該項目選用級配砂石換填地基是合理的。
(1)提高淺層地基的承載力。地基中的剪切應力作用在基礎底面下的邊角,并隨著荷載增加,逐漸向地基深處延伸。所以,基礎底面下淺層地基換成強度大的砂石材料,可以降低剪切應力的破壞,提高地基的承載力。
(2)加速地基的排水固潔。級配砂石地基透水性大,在地基受到壓應力后可形成較好的排水效果,使下層孔隙水壓力消散。同時,還可以加快換填地基下土層的固潔,提高土層強度。
(3)減少基礎沉降。軟土地基的沉降量在基礎整體沉降量中占比較大,且土體的側向變形也是導致基礎沉降量加大的主要原因。因此,通過級配砂石換填淺層軟土,可以降低基礎的整體沉降量。
(1)材料質量要求。砂石墊層原材料要有良好的級配率,在振動壓實時能有效的密實。選用顆粒級配良好、質地堅硬的中粗砂。砂中有機質與含泥量均要小于5%,并嚴格控制粉砂含量。碎石粒徑小于50mm,含泥量、有機質等雜質含量小于5%。
(2)砂石配比要求。砂石配比以能滿足設計壓實系數為基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室內實驗確定。無條件的可在施工現場按砂石3:7比例進行預壓實,達設計要求后根據實際配比量進行大面積施工。砂石混合料必須拌和均勻,沒有粗細顆粒離析現象。
(3)含水量要求。嚴格控制級配砂石的含水量,含水量過低、過大效果碾壓效果均不好。以濕潤到飽和狀態時效果最好。可在確定砂石配比時一同確定含水量。
(4)級配砂石的碾壓要求。施工過程中嚴格按分層鋪攤,分層壓實。每層砂石厚度控制在15~20cm,不大于30cm。換填地基底部如深度不同時(本項目),基土面應挖成踏步或斜坡型,搭接處應注意壓實。施工按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碾壓過程如發現砂窩或碎石成堆現象,應將該處砂或碎石挖出,填入級配好的砂石。在鋪攤級配砂石及在碾壓過程中,根據其干濕程度和氣候條件,適當灑水,以保持級配砂石的最佳含水量。碾壓遍數根據現場確定。
(5)質量檢驗要求。換填地基施工質量檢驗應分層進行,在每層壓實系數符合設計要求后才進行下一層鋪攤。整體換填地基施工完后,應委托具有地基檢測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確保換填地基承載力達設計要求。可采用現場靜載試驗,也可采用灌砂法、灌水法進行壓實系數的檢測。
(6)沉降觀測要求。在主體結構出地面后,應及時設置沉降觀測點。觀測點、觀測時間按設計要求。一般可在設置觀測點后進行第一次觀測,作為基礎數據。以后每增加一層觀測一次。項目竣工后第一年觀測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沉降穩定。
級配砂石換填地基適用于處理3m以內的軟弱地基,不僅施工工藝簡便,原材料也容易獲得,施工造價相對較低。但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工藝的特點和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嚴格控制施工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