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鴻,謝瑾榮
(1.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區域總部,成都610000,2.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廣州51023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道路的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城市運行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和社會成本亦大幅增加【1,2】。解決城市道路擁堵問題往往無法一蹴而就,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優化城市空間功能定位和布局,提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完善交通出行方式,發展公共交通,調整區域交通組織和管理等多種措施疊加【3~5】。
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包括節點提升、局部路段擴容、道路橫斷面優化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的選用不可盲目而行,應充分考慮交通流量流向特點,結合道路功能定位和路網結構組成,從城市空間角度提出工程措施,否則,可能導致堵點轉移或事倍功半。本文以貴陽市觀山湖區的核心區域為例,對該區域的交通現狀和道路節點擁堵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從節點提升方面提出解決對策。本文研究思路可為解決城市區域交通擁堵問題提供參考。
經統計,該區域內路網分布為方格網形式,共有快速路2條,主干道20條,次干道16條,支路若干。經現場調查,區域道路高峰時期共有擁堵節點11處(見圖1),所有節點均為平面交叉形式。

圖1 觀山湖區核心區擁堵道路節點分布
經調查統計,得到以上道路節點早、晚高峰時段的交通流量流向。共9處道路節點的高峰時段交通流量超過其設計通行能力,其中,2#、3#、10#節點早晚高峰流量均超過設計通行能力的20%以上;7#、8#為平面環島,其高峰交通量已遠高于其設計通行能力。
從交通流向(見圖2)分布來看,區域內東西向總車流量高于南北向總車流量。其中觀山路、林城路、金珠路沿線節點高峰時段的東西向交通量高于南北向,金陽大道、長嶺路沿線節點高峰時段的南北向交通量高于東西向。以上道路相交節點2#、3#、7#、8#高峰時段各方向擁堵程度均為嚴重,為區域內的交通瓶頸。
高峰時段,1#、2#、6#節點自北向東和10#節點自西向北的左轉交通量較大并超過設計通行能力,左轉車輛排隊嚴重。
9#節點東西向和4#、10#節點的南北向交通流存在潮汐現象。


圖2 節點交通量流向圖
根據以上道路節點交通量調查統計結果,對以上道路節點擁堵原因分析如下:
1)長嶺路是區域內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道,沿途分布了多個大型商業區,到達交通量大,道路飽和度高。長嶺路沿線經過的金朱路、觀山路、黔靈山路、北京路均東接老城區且已實現快速化,高峰時段老城區來向的快速到達車流在長嶺路沿線節點大量聚集,而去往老城區的車輛亦選擇通過以上道路節點進入東側快速路段,東西向車流大量聚集導致長嶺路沿線1#、3#、4#、5#節點交通量飽和,出現了嚴重的擁堵和延誤。
2)林城西路由于東接貴陽北高鐵站,西接貴陽市政府,是貴陽市重點打造的景觀大道,商業氛圍濃烈,其與長嶺路相交2#節點周邊分布有多個大型商業購物場所,過街人流量大,且無人行過街設施,導致機動車紅綠燈配時周期加長,平交節點出現嚴重擁堵。
3)觀山路位于區內的東西軸線上,東接貴州省政府,西接上麥收費站,是觀山湖區內的交通主動脈和重要出口,其過境交通、區內出行交通、跨區交通等多種交通流疊加,道路交通量較大,而觀山路現狀為雙向6車道,路段飽和度高。觀山路東段已實現快速化,西段與南北向主干道長嶺路、金陽大道、云潭路相交的3#、8#、10#節點均采用平面燈控形式,節點通行能力較低,而以上道路交通量大,造成節點處交通擁堵。
4)黔靈山路分擔了觀山路東西向的交通壓力,來自東段老城區的車流大多在長嶺路和金陽大道向南北分流,過金陽大道后車流量開始明顯減少,僅剩部分過境車流。黔靈山路現狀為雙向6車道,其與長嶺路和金陽大道相交的4#、9#節點均采用平面燈控形式,節點通行能力較低而交通量大是導致以上節點擁堵的原因。
5)北京西路自身出行交通量大,沿線住宅區和商業區集中分布,左轉進入周邊住宅區和商業區的車輛需要紅綠燈控制,且燈控平交口設置間距過密。北京西路東接老城區,西接貴陽西收費站,又兼顧有過境交通功能。過境交通與商住出行交通疊加,道路內部交通流交織嚴重,導致高峰時期北京西路全路段行駛緩慢擁堵嚴重,其節點排隊時間較長,甚至出現上下游節點排隊車輛重疊接尾現象。
6)金陽大道是區域內南北向交通軸線,沿線為住宅區和商業區,交通出行量大,且與跨區交通混行,現狀為雙向6車道,沿線有較多人行過街紅綠燈,車輛行駛速度低,道路通行能力與交通量不相匹配。金陽大道與林城西路相交7#節點為平面環島形式,通行能力有限,車流交織,導致高峰時段環島內車輛行駛緩慢且極易出現剮蹭事故,事故一旦出現將導致該節點交通出現癱瘓。
7)金珠路是區域內較長距離出行道路,東段與貴陽市北二環相接,可通往老城區、貴陽東高鐵站以及機場,車輛行駛速度較快。金珠路以北的出行交通大多選擇行駛金珠路。在高峰時段,金珠路與長嶺路和金陽大道相交的1#和6#節點的東西向和由北向東的交通車流量較大。
從以上分析可知,該區域內道路節點擁堵的重要原因是區域內交通量巨大,多種交通流疊加,缺少跨區快速通道,交通出行壓力均集中在主干道上,且主干道與主干道相交均為平面燈控形式,道路通行能力受節點通行能力制約,造成高峰時段道路節點擁堵嚴重。
對區域內節點提升的對策主要為新建分離式立交,使直行交通流快速通過節點,同時優化地面紅綠燈信號配時周期,增設左轉車道,使節點通行能力提高,以此緩解節點交通擁堵現狀。從節點交通量調查結果可知,區域內交通量以東西向為主,因此,新建分離式立交的原則為優先保障東西向交通快速通過交叉口,從經濟性角度盡量避免3層立交。
長嶺路沿線1#、3#、4#節點新建東西向分離式立交,增加東西向南北方向的地面左轉車道,紅綠燈控周期相應調整,南北向直行綠燈時間增加,節點通行能力提升。2#節點商業氛圍較濃,其道路下方有東西向地鐵淺埋隧道,下穿式立交方案不可行,而上跨方案對該處視覺景觀效果較為不利,該處不建議新建機動車分離式立交。建議該新建人行過街地下通道,受地鐵隧道埋深限制,地下通道底板可與地鐵隧道頂板疊合。地下通道建成后可根據高峰時段車流主方向對紅綠燈配時比進行靈活處理,使節點通行能力最大化。在3#、4#、8#、9#、10#節點處新建東西向分離式立交,使觀山路西段升級成為東西向快速干道,快速疏散過境交通。由于金陽大道屬于區域內南北交通軸線,觀山路與其相交的8#節點南北向交通亦需要分離,因此該處新建3層立交,地面層用于增加左右轉車道數,8#節點將成為區域內的交通轉換中心。7#節點改造為十字交叉紅綠燈控形式。將5#節點改為右進右出形式保證北京路東西向直行快速通過。6#、11#節點周邊尚有規劃路在建,本文暫不考慮。提升后區域內路網指標(見表1)得到一定改善,快速路密度提高至規范要求。

表1 區域現狀路網指標
提升后該區域主干路路網密度仍超過規范值,次干道路網密度小于規范值的33%,支路路網密度路網密度小于規范值的37%,城市微循環能力有待提升。區域路網總密度距離規范要求尚有差距,還需加大該區域路網建設。
節點提升后形成了觀山路至高速收費站、北京西路至高速收費站的快速帶,使過境交通和區域長距離交通快速到達或分離。長嶺路道路服務水平提升1~2級,金陽大道交通容量增加,北京路堵點問題得以化解,部分節點左轉交通壓力解除,交通運作更加順暢,整個片區未形成新的堵點。
區域內主要節點的通行能力提高后,干道通行能力不再受節點制約,交通瓶頸打通,主要干線路網整體擁堵指數降低約17%,道路總體服務水平提高1~2級,節點擁堵問題得到系統性解決。
節點提升后,區域內快速化道路長度由6km增加至19km,密度增加至0.42km/km2,接近規范水平;主干道長度由72km減少至59km,密度減少至1.42km/km2,滿足規范要求,區域路網結構指標得到一定改善。
為避免城市立交對周邊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在立交設計中需引入城市美學元素,通過多方案比選,將功能性與景觀性結合,從造型、綠化、照明等方面將生硬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打造為城市的靚麗風景。
本文對貴陽市觀山湖區主要道路擁堵節點進行了交通量調查和研究,分析了該區域內的道路功能定位、交通流特點和各節點的交通量特征,從而得出主要道路節點的擁堵成因為該區域內交通量巨大,多種交通流疊加,缺少跨區快速通道,主干道與主干道相交均為平面燈控形式等。最后針對每個道路節點制定了不同的提升對策,如新建分離式立交或人行過街通道,以提高道路節點的通行能力,打通交通瓶頸。本文分析思路可為同類交通問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