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中國疫情防控被“很大不確定性”撞了一下腰,吉林和湖北近日接連報告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五一后剛剛迎來的“全國中高風險區清零”的局面面臨新的挑戰。疫情不同程度上的反復在中國防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后又掀起了波瀾。國內防疫專家陶黎納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認為,中國官方一直在預警疫情反復的可能性,這兩地病例的出現驗證了疫情防控的難度。
根據官方通報,吉林小城舒蘭5月8日至10日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5例,除此之外,還有一關聯病例跨省后在遼寧沈陽被確診,這一起疫情中目前共確診了16例病例。
8日突然而至的一例病例打破吉林省73天沒有本地新增確診病例的局面。根據吉林省衛健委當天的通報,這例本土病例為舒蘭市公安局的一名45歲的洗衣女工,該病例無省外居住史、活動史,暫未發現境外、重點省份返吉人員接觸史。吉林省衛健委在通報中稱,有關部門正在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等多種方法對該病例的感染來源進行追蹤調查。但直至5月11日,吉林省衛健委仍沒有對外公布其感染原因。病例感染的原因一時成謎。
原因不明,但是病毒卻在傳染。5月10日吉林衛健委報告了11例本土確診病例,11日又新增3例病例,且均為8日報告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關聯病例。5月10日遼寧報告一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也系舒蘭市疫情的跨省關聯病例。
舒蘭之外,武漢10日和11日也發現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根據武漢衛健委的通報,10日當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11日又報告5例新增確診病例。6例病例均居住在武漢東西湖區長青街三民小區。與吉林舒蘭病例均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或者關聯病例不同的是,武漢該小區6例病例中有兩對夫妻,還有兩位與其他病例互無親屬關系的小區居民。官方披露的信息沒有建立起6例病例之間的完整鏈式傳播途徑。
10日最先確診的病例感染原因也未明確,該病例曾于3月17日出現發熱、發冷等癥狀,在家吃藥10天后癥狀消失。4月15日患者出現食欲不佳、精神不佳癥狀。5月份患者的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顯示為陽性,專家認定其為確診病例。其他5例病例中,除該病例妻子為密切接觸者外,其他4人在武漢通報中未就感染原因做說明。但通報認為三民小區曾有20例確診病例,經專家對比各種因素排查分析,認為其病例主要來源于既往社區感染。
吉林舒蘭與武漢病例的突然出現,是中國“本土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風險的一次釋放。尤其是在五一之后同時出現,引起廣泛關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11日的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提示說,最近中國本土聚集性疫情相關病例繼續增加。
5月9日,吉林省通報將舒蘭市疫情風險等級由低風險調為中風險,10日又進一步升級為高風險,成為目前全國唯一高風險區;武漢市在又出現本土新增病例后,于10日起將東西湖區上調為中風險區。據遼寧省疫情防控分區分級名單(截至5月10日24時),沈陽市蘇家屯區目前為全省唯一中風險地區。
此外,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目前舒蘭市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實行嚴格的社區管理措施,公共娛樂場所已暫時歇業,全市停止一切聚集性活動,并對所有在舒人員開展地毯式排查。據媒體報道,武漢市正對三民小區近5000居民進行分批核酸檢測,逐一排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11日在提及舒蘭的疫情時表示,“9日吉林舒蘭出現11個聚集病例,往前走我們還有很重的任務。”他認為,現在(中國疫情防控)正是非常困難的時候,既要復工又要嚴防。
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陶黎納認為,中國官方一直在公開提醒,“全國降低防控風險級別時,容易出現疫情反復。武漢和舒蘭的疫情出現在五一之后,這并不算意外。未來如果有其他地方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正常。”
陶黎納進一步分析說,武漢與舒蘭疫情上未解的地方,正是“很大不確定性”的具體表現,進一步說明新冠病毒的“狡猾”,說明中國常態化疫情防控仍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他說,“疫情發生后,這兩個地方都采取了極其嚴格的管理和排查措施,這是極有必要的,中國必須在這個方向進一步鞏固,以保護抗疫以來的成果。”
陶黎納認為,西方群體免疫的思路沒有得到科學驗證,疫情控制最終要靠疫苗來實現。“這兩個地方的疫情目前找不到清晰的流行病學史,是不是病毒發生了變化,還是說我們的調查能力出現了漏洞?但不管怎么樣,這都提示我們疫情的嚴峻性。不管怎么樣,我們要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表示,要學會與病毒共同生存,最好通過非常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科研的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盡早一起把疫情給控制住。▲
環球時報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