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夢

摘 ?要:目的:探討12個月廣場舞運動對中老年人相關血管損傷性疾病的影響,并揭示其防治動脈粥樣硬化(AS)導致的冠心病的相關機理,為制定運動處方提供理論支撐。方法:從社區中篩選40名PWV異常的中老年人,年齡平均在(55.55±3.16)歲,進行每周不得低于6次,每次1h并持續12個月的廣場舞運動干預,分別測試鍛煉前和鍛煉12個月末受試者PWV ABI 變化,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相關指標。結果:與運動前相比,受試者運動12個月后,PWV、ABI 明顯下降(P<0.05);受試者運動12個月后,血清NO上升,有十分顯著的差異(P<0.01),內皮素ET下降,均呈極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經過12個月的廣場舞運動,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AS)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發生發展。
關鍵詞:廣場舞運動 ?血脂 ?內皮素 ?一氧化氮 ?動脈硬化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191-02
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是血管內膜的損傷,尤其是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是其重要發病機制之一。目前,針對這一類型的疾病除了靠藥物預防治療之外,運動也是被歸為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廣場舞運動是近幾年來在中老年人之間較為流行的運動。因其強度不大,運動負荷好控制,又有一定的健身性、娛樂性和社交性;所以演變為中老年人鍛煉的主要方法。
本次試驗主要通過廣場舞運動干預,觀察運動對測試者的血管內皮相關指標和血脂相關指標的影響,希望能夠通過運動達到預防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AS)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以及探討研究其相關機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篩選蘭苑社區剛剛開始參加廣場舞練習的有動脈硬度異常的中老年人士40名,包括12名男性,28名女性,平均年齡在(55.55±3.16)歲,將其分為運動組和不參加運動的對照組,其中運動人數為26人,不參加運動人數為14人。
最終得到有效數據為38人,其中運動組鍛煉頻率達不到每周6次者剔除,最終有女性18人、男性6人。對照組均符合要求,女性11人、男性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方案的實施
每天下午6:00~7:00進行運動,1周運動6次,每次運動1h。由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進行不同強度的舞曲指導,運動持續1年。晴天選擇較為平整的場地進行鍛煉,雨雪天則改為室內運動,同時叮囑其在非鍛煉時間不進行額外的運動,包括日常飲食和作息習慣都不得改變,以免影響實驗數據的采集。
1.2.2 檢測指標與方法
分別測試鍛煉前和運動12個月末的ET、NO、baPWV、ABI。血清內皮素(ET)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baPWV、ABI是采用的日本colin公司生產的動脈硬度檢測儀測定的。
1.3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出的數據以表示,組內前后數據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時間點變量數據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受試者baPWV、ABI變化的情況
由表1所示,運動12個月后,baPWV、ABI都有明顯降低,均存在及其顯著性差異(P<0.01)。
2.2 受試者內皮因子變化
運動12個月后,將運動組實驗前和試驗后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實驗后測試者的內皮素(ET)明顯下降,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而一氧化氮(NO)顯著上升,有十分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的ET和NO均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在進行12個月的運動干預后,受試者ET、NO均出現非常顯著性的變化,這與很多學者研究相同[1-2]。中老年人長期進行運動鍛煉,可以很好地自我調節情緒,緩解焦慮,血管緊張素等也影響著神經體液,長期運動,改善了血管的彈性,減少了血管的外周阻力和血管壁的壓力,使血液流通更加順暢,從而更好地預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12個月的廣場舞運動使受試者的內皮素(ET)大幅度下降,差異十分顯著[1-2],說明有氧運動可以降低血漿內皮素(ET)。同時劉霞[3]研究中提到運動可以減少鈣離子對亞級量運動內皮素的反應,減弱亞級量內皮素(ET)濃度對心血管的收縮反應,降低血管對內皮素(ET)收縮的敏感性,從而有利于血液的流通。
研究發現,12個月的廣場舞運動使受試者的NO含量大幅增加,差異十分顯著。
4 ?結論
(1)堅持長期系統的廣場舞運動有效預防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AS)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發生發展。
(2)堅持長期系統的廣場舞運動可顯著提高運動者的血清NO水平,降低運動者的血清ET,改善血管彈性,降低血管疾病出現的概率。
參考文獻
[1] 玄磊,朱英杰,黃麗敏,等.動脈粥樣硬化(AS)腦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J].吉林大學臨床醫學院,2015,35(15):4206-4208.
[2] 楊波,任曉麗,肖健青,等.動脈粥樣硬化(AS)腦梗死患者血脂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16(22).
[3] 劉霞,路新國.運動與內皮素最新關系的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5,9(4):191-193.
[4] 張鈞,余清.有氧運動對高蛋氨酸飲食大鼠血漿NO、ET和NO/ET系統的影響[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1(2):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