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摘 ?要:本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相結合的方式,對區域一體化下武陵山片區傳統體育與旅游發展存在的制約性因素進行了分析探討,對片區內基礎設施差、旅游產品單一、缺乏特色創新與保護進行了闡述,提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情況下加強區域協作協調關系、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以及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搞好體育旅游規劃,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走內涵集約式發展路徑,深化發展理念,建立片區一體化持續發展觀等觀點。
關鍵詞:區域一體化 ?體育旅游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203-03
武陵上片區是以武陵山脈為主的18個高山連片區域組合而成,包括湖南、湖北、貴州、重慶4省市連接的區域地帶,轄域內有湖南鳳凰、張家界、武陵源區、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慶武隆、貴州銅仁在內的71個縣市區[1]。基本上涵蓋著的都是革命老區、特貧困山區、少數民族集中的特定區域,是國家扶貧攻堅重點規劃跨省經濟協作區,也是國家大西部開發發展規劃重點關照區域。區域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以及仡佬族等9個世居少數民族,有著典型的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體育活動和民俗文化習俗[2]。該區域內擁有眾多的奇山俊峰、秀水潺潺、千姿溶洞、幽深峽谷等自然景觀資源與旅游資源,是發展區域旅游協作一體化的堅實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同時也是構建區域體育旅游協作、發展旅游經濟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
自2011年10月國家出臺武陵山片區旅游經濟發展規劃以來,片區內各地道路交通、住宿環境、飲食條件、景區景點環保建設等基礎實施大為改善,旅游項目增多,體育競賽、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各種旅游節的舉辦相互交融,共同推動著當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格局。尤其是2014年11月成立的中國武陵山片區旅游合作聯盟,將之前行政區域不同、各自為政的當地旅游部門連接為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有力促進了區域內資源共享與優勢資源互補的不足,將區域內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1 ?區域一體化下武陵山片區體育旅游發展存在的制約性因素分析
1.1 基礎性建設薄弱成為制約區域一體化體育旅游的關鍵性因素
交通是影響與制約片區內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便利才能帶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給處于交通閉塞的具有豐富體育旅游資源的武陵山片區帶來經濟上的騰飛。由于武陵山片區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基礎建設一直嚴重滯后,各旅游景區景點可進入性差,道路相互銜接不暢。如公路建設方面,區域內仍有近20個縣區沒有連接高速公路,尤其是省市、兩省之間交界地帶,交通通達性存在明顯不足,像湖北恩施與湖南張家界兩地直線距離較短,但連接的高等級公路線卻較少,基本上還是以縣級級公路連接為主。嚴重影響了區域一體化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進程[3]。鐵路覆蓋方面,目前有14個縣市沒有直通鐵路網,像湖北恩施自治州與湖南張家界、重慶黔江這樣游客較為集中的區域,沒有任何直通直達的鐵路。雖然開通了武漢到重慶的高鐵,但畢竟非常有限,需要各種轉車才能將三地聯系起來。航空方面,雖然武陵山片區內4省市均有機場,但僅僅只有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是唯一能與國內外城市聯系的互通或直通航線,其它機場建設都還比較落后,規模小,航線少,快捷交通不便,服務水平不高,有待擴建與完善。雖然近些年國家在“三縱三橫”建設方面加快了投資步伐,但要在短時間內提高與擴大區域內基礎建設及通達度與覆蓋面方面還需要更多時間等待。
1.2 區域內旅游產品形式單一,缺乏特色、創新與保護
武陵山片區內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與人文景觀,張家界、武陵源、長江三峽、恩施大峽谷、騰龍溶洞、梵凈山、重慶武隆等風景各異的全國知名景點,但從旅游產品開發的角度來看,還缺乏品質高、內涵豐富的旅游精品和傳統體育文化意蘊的項目,多數都是采用旅游觀光的形式,服務項目雷同,經營模式簡單單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難以吸引游客流連忘返。區域內整體設計與規劃未能形成聯動,景點與景點、景區與景區協作機制不完善,缺乏以點代面、以點帶線的連鎖效應。另外,處于經濟收入層面的考慮,加上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過于短視,竭澤而漁,對旅游資源及旅游形象的保護不夠,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科學的論證、評估與規劃,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盲目地進行粗放式的開發,導致人造景觀和設施泛濫,景觀趨同現象嚴重,破壞了區域內景觀的整體性和協調性,而且旅游帶來了生活廢水、垃圾糞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區的環境質量下降,觀賞價值也隨之降低,對許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資源造成損害與浪費,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快速惡化;尤其惡劣的騙客、宰客行為,把每一位來此旅游的人吃干榨盡讓人寒心,嚴重損害了當地旅游聲譽形象,這些無疑對武陵山片區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1.3 區域內專業體育旅游人才匱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技能水平有限,嚴重影響了區域一體化的建設與經濟的發展
由于歷史的原因,武陵山片區內交通閉塞、經濟發展落后,區域內民眾受教育水平有限的影響,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導致景區內從事服務行業工作的人員專業素質較低,服務質量差、服務水平不高在所難免。加上武陵山片區作為具有國內著名影響力的景點,其管理與經營需要專門的傳統體育與旅游管理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將體育旅游打造成經濟發展的產業動力鏈。景區景點設計融入什么樣的傳統體育文化,建立什么樣的旅游品牌項目,如何接待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旅游愛好者來此旅游觀光,這些都需要專業的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來解決,才能將片區內景區經營管理好。另外片區內大型體育賽事的承辦也需要專業的體育經營管理人才,才能成功舉辦賽事,贏得良好的口碑,擴大社會影響力,從而使體育旅游產業快速得到擴張;再者,武陵山片區內由于地形地貌各異,風景獨特,湘西張家界的奇山異水、徒步登山、鳳凰古城游玩、恩施州的峽谷漂流,近幾年來都發生了多起危害游客人身安全的事故,這也迫切需要體育方面專業人才的指導,才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讓來體育旅游的人減少安全方面的擔憂,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另外,跨省市的旅游景點之間各自為政,銜接不到位現象較為普遍,這也導致了區域旅游經濟開發發展相對緩慢,無法形成統一協調的步伐。
2 ?武陵山片區一體化下體育旅游發展的構建模式分析
2.1 成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武陵山片區體育旅游協作專門機構,切實推動當地旅游資源與基礎設施的開發
武陵山片區內地域廣闊、地形地貌各異分屬4個不同的省市,各省市在整體開發區域合作上做過不少努力,如張家界市在2014年牽頭成立的中國武陵上片區旅游合作聯盟,對全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行過整體規劃、整體開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區域協調發展還是存在諸多困難,實際效果甚微。尤其是基礎設施方面,各自為政,都是根據當地部門發展的需要考慮建設,很少兼顧整個區域內的平衡協調發展。當然,要解決具有全局性的規劃,且在大的交通網構建方面必須依靠更高一級的主管部門統一出面協同,才能將武陵山片區旅游經濟一體化協作落實下來。如區域旅游交通網絡體系的構建就必須打破交通運輸行政分割,優化改造區域內的交通狀況,加強公路、鐵路、水路、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強化黔江、懷化、邵陽、銅仁、張家界、恩施等區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樞紐作用,加快形成高效、完善、便捷的內部交通網絡系統,則必須在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作用下四省聯動協調才能實現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2.2 強化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各地各級旅游機構相互協作,搞好片區內旅游資源的規劃與投資
武陵山片區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應該通過當地政府部門的統一調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服務和相關保障以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扶持政策,加強政府在旅游資源配置與開發中的導向作用,搞好片區內體育旅游資源的規劃與投資。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籌規劃下,各省、市各級旅游機構,加強相互協作與配合,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體育傳統文化等高度結合,建立不同的風景區與休閑娛樂區,開發各種度假村、山地寨、民俗村等各具特色、富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旅游資源吸引旅客觀光。對推動當地經濟、民生、基礎設施、名宿傳統體育文化的開發、休閑旅游等產生巨大的作用,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2.3 豐富體育旅游資源,做好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旅游一體化服務
武陵山片區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包含了休閑、娛樂、度假、避暑、探險、風景觀光等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旅游資源形式。不過,限于各種原因,游客來此旅游多為觀光旅游,很少能做到將度假休閑娛樂避暑這些考慮進來,深層次原因還在于武陵山片區內沒有得到立體式的挖掘,旅游產品的開發不符合旅客的需求,不能提供給旅客一體化全方位、多層次服務。要充分考慮到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將避暑度假風景觀光結合起來,或者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將片區境內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和仡佬族等世居少數民族體育節目、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表演等與景區的建設融合起來,將民族特色的擺手舞、踩堂舞等舞蹈以及民族山歌、民族節日作為旅游文化資源開發起來,通過對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為旅游者提供全過程、多方位、多層次的旅游服務,讓休閑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欣賞自然風光、親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感受人文、體驗風情、美食購物等旅游過程與服務過程中體驗到身心愉悅與精神享受。
2.4 深化發展理念,建立片區一體化持續發展觀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武陵山片區一體化體育旅游發展堅持秉承的理念,體育旅游與社會經濟、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相互交融相互映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都必須建立在區域一體化發展基礎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和諧[4]。正確認識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意思到體育旅游的開發必須建立在環境承載力之上。在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和諧統一的條件下開展區域體育旅游,全面、協調地發展旅游業,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
要深化發展意識,做好全域內旅游環保的理念宣傳,利用各種渠道、各類媒體做好宣傳工作,旅游發展能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域內基礎設施的改進,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意識到背靠大樹好乘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意識到打造區域一體化旅游平臺與建立旅游景點品牌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也是全體區域內共同的責任擔當。
3 ?結語
武陵山片區一體化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需要加強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與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升級體育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加速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步伐,加大對現有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片區旅游行業員工的素質與業務水平,滿足片區民族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對人才的需求。
加強區域協作協調關系,針對當前旅游市場特點,設計合適的區域內旅游路線,采用贈送景點門票的優惠政策,吸引游客再次到訪,拉動片區內其他景點的聯動效應與旅游產業的發展,或者通過制作武陵山片區旅游一卡通的形式,在有效時段內,區域內景點與景點及交通的費用都是一卡制消費,真正實現武陵山區域內無障礙旅游。通過政府部門或區域內旅游協作機構指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區域內協作合作關系,為旅客提供全時空、全方位的旅游服務。
宣傳、普及旅游生態環境知識,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搞好體育旅游規劃,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走內涵集約式發展路徑,為武陵山片區一體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健全環境與旅游相結合的立法與制度建設,從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出發,更新觀念、立足現實,以體育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合理開發區域內生態環境與旅游環境,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旅游資源間長期協調發展,為最終實現區域內一體化體育旅游的開發提供可持續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1] 向江.論武陵山片區民族傳統體育與休閑旅游業的關系[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7):140-142.
[2] 杜國芬.將中國武陵山旅游聯盟打造成武陵山片區的APEC[N].張家界日報,2014-11.
[3] 曹濤,楊杰.武陵山片區中心城市旅游資源調查及其空間格局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140-142.
[4] 中國旅游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EB/OL].https://wenda.so.com/q/1363081191066912?src=150&q=旅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