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藝

爺爺是一名資深電氣工程師,退休后,沒有去養花、遛狗,反而又拿起了書本,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爺爺年輕時喜歡文學,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多災多難,實業救國的思想深入人心,爺爺就棄文從理。但是文學的種子卻始終埋在心底,終于在他退休的這一刻重新破土生芽。我曾經問爺爺:“為什么等到退休才拿起文學的書。”爺爺很鄭重地說:“我們那一代人,跟你們這些小娃娃不一樣,我們那時候是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也不像你們現在有這么豐富的資源,想學什么,敲兩下鍵盤就能找到一大堆資料,那時候全靠自己琢磨,有限的資料不是日文的就是德文的,真的沒那么多精力去干別的!”
爺爺常說:“四書五經博大精深。”所以爺爺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克《周易》。《周易》微言大義,晦澀難懂,爺爺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語言關,他捧著一本《古漢語詞典》邊讀邊查,有時還要翻一翻《辭海》《辭源》,簡直比老教授還賣力。
那時候,我不懂事,不禁笑道:“《周易》不就是算卦的嗎?”
爺爺聽后很生氣:“《周易》講的從來就不是什么占卜算卦,它講的是宇宙的奧妙,乾卦‘元亨利貞既可以象征四季的變化又可以象征人生的發展,‘亢龍有悔其實是對順境的人進行警示,要反省自身,否則就要犯錯,你怎么能說它是算卦的書呢!”
近些年,“中國古詩詞大會”風靡全國,爺爺也跟起了風,拿起唐詩宋詞來背。他畢竟已經七十多歲了,記憶力有些衰退,往往上午背的詩,下午就記不全了,今天背的詩,后天就忘了。然而爺爺身上就是有一股子牛勁,硬生生地堅持了下來。爺爺說:“我希望透過詩詞看到更美的風景。賞月的時候,可以想到‘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可以追隨古人發出‘燧古之初,誰傳道之的扣問,而不是一句‘太好了了事,務實了一輩子,現在想務虛!”現在爺爺的詩詞儲備量早已超過了我,他雖然白發蒼蒼,卻很有精氣神,當真是鶴發童顏。
爺爺不僅讀書,背詩,還拿起筆寫起文章來了。剛開始時還有些生澀,后來越寫越熟,爺爺畢竟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缺少的只是技巧,但是內容才是王道,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就算在技巧上略有欠缺依然能寫出好文章。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之后,爺爺的文章已經散見于報刊,爺爺拿到的第一份稿費雖然只有30塊錢,卻激動得淚流滿面,對于爺爺來說稿酬無所謂,重要的是獲得了認可。
如果說多年以后我稍微有一些文學素養,那一定有爺爺言傳身教的功勞。夕陽無限好,爺爺于古稀之年,重拾舊夢,青春活力不輸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