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STEAM是由五個英文單詞——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 Arts(藝術)和Mathematics (數學)的首字母組合而成的一個縮略語。STEAM教育用跨學科的方法教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方面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競爭力,被認為是當今最具基礎性、綜合性、創造性和經濟性的教育。STEAM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區別在于:它倡導超學科教育理念,更注重實踐、注重學習過程、注重將學校所學知識與現實世界聯系在一起。
美國小學非常重視STEAM教育。WES開設了STEAM課程,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與STEAM有關的活動,如:富爾頓縣技術競賽、佐治亞理工學院游學、科學奧林匹克日以及STEAM之夜的活動。此外,WES還積極爭取佐治亞州教育部的STEM認證,并于2016年3月獲得了這項認證,成為佐州第16所獲得STEM認證的小學。
佐治亞州學生技術競賽由佐治亞州教育技術協會舉辦,是佐州最高水平的學生技術競賽。這個競賽每年一屆,包括3D建模、動畫、數字游戲設計、視頻制作、機器人技術等十五個類別,佐州所有3—12年級學生均有機會參加。每年3月,在競賽中都會評選出750個以上項目,代表1000多名學生的技術成果。
富爾頓縣技術競賽從屬于佐治亞州學生技術競賽。WES作為富爾頓縣的學校之一,每年都會積極參與。2016年1月30日,在百年高中(Centennial High School)舉行的第15屆技術競賽中,WES共選派了32名學生參加,女兒是其中之一。
1月29日下午,女兒放學后,帶回家一大包Cubelets(一種類似積木的塑料方塊,可以通電、組裝成機器人),想用它們組裝一只導盲犬:它在前面走,盲人在后面跟。它走,盲人就走;它遇到障礙物停下來,盲人就跟著停下來。女兒的這個想法不錯。可是,當她把導盲犬組裝完之后,卻發現了一個嚴重問題:假如是白天,行人和車輛比較容易發現導盲犬和盲人,能夠及時避開;倘若是晚上,則很難發現他們,容易將他們撞倒。這怎么辦呢?我先生說:如果能讓這只導盲犬發出聲音或亮光,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晚飯后,父女二人蹲在地毯上,開始對這只導盲犬進行改造。一個半小時左右,改造初步完成:導盲犬在遇到障礙物停下后,不僅能發出聲響,身上還能亮燈!為了使它看上去像一條犬,父女倆又在其頭部安裝了鼻子和耳朵,身上拴了一根繩,這樣一來,導盲犬就有模有樣了。
1月30日上午10點半,我們一家三口帶著導盲犬打車來到百年高中。前來參賽的學生很多,寬敞的教學樓一層大廳簽到處擠滿了人。女兒簽到后,領取了一個檔案袋,里面裝有參賽證、參賽須知等。參賽須知上寫著:比賽分許多場次;一間教室為一個賽場;每場比賽只允許一位選手參加;除了評委和參賽者,其他任何人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女兒比賽的具體時間是中午12:30,她簽到完畢才11:00,由于時間還早,我們便在教學樓一層閑逛。走到一個角落時,我看到一個印度男孩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組裝一個大“怪物”,一名印度中年男子蹲在那兒給他幫忙,旁邊還站著一位印度中年婦女,默默地注視著他們倆——這應該是一家三口。男孩組裝的“怪物”體型龐大、結構復雜,想必在設計和制作方面都下了不少工夫。望著眼前這個“龐然大物”,想想女兒小小的、可憐的導盲犬,我不禁有些心虛:女兒的參賽作品是否太簡單、太幼稚了?
11:30左右,我們來到女兒參賽的教室外面候場。原本打算站在門口觀摩一下其他選手的作品,但老師不同意,只好作罷。12:15,一位女老師從教室里走出來,招呼女兒入場。12:30,四位評委先后走進教室。比賽開始了。
佐治亞州學生技術競賽中,評委在進行評審時,會要求選手:展示自己的項目,談談對與這個項目相關的軟件的理解,解釋項目創建的各個方面,為制作項目所選用的軟件進行申辯,回答評委針對項目提出的問題,并在15分鐘內解釋和展示項目的重點部分。同時,評委會按照以下四個標準進行評判:1.原創性——參賽作品在內容與實踐方面是否具有原創性、創造性和想象力;2.清晰度——選手向評委的陳述是否清晰;3.適當性——使用的科技產品(軟件)與項目是否匹配;4.設計——整體設計是否有助于實現該項目目標。
比賽進行得很快,不久女兒就出來了。下午4:40,學校禮堂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這次競賽參賽選手多、獎項設置也多,視頻制作、機器人技術等十五個類別都設置了一、二、三等獎,每個獎項均有不少學生獲獎。WES總共獲得了五個獎項,女兒的作品沒有獲獎。本次競賽的一等獎獲得者還將參加佐治亞州競賽。
佐治亞州學生技術競賽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成為數字時代的領導者,從富爾頓縣技術競賽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正在實現。選手單獨比賽、不允許他人觀摩等競賽要求,可有效避免選手之間的模仿抄襲,體現了尊重原創、保護版權的精神。
佐治亞理工學院位于亞特蘭大,與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并稱美國三大理工學院,是享譽世界的理工科名校。去佐治亞理工游學是許多亞城孩子的夢想。2016年3月,WES就為本校學生提供了一次實現這個夢想的機會。
3月初的一天,科學課上,蒙薩爾維老師(她是女兒五年級班主任,同時兼任數學、科學與寫作三門課的老師)給同學們發了一份通知,動員大家做一個關于“什么是納米”的project,參加學校比賽,為全班同學贏得一次去佐治亞理工游學的機會。比賽要求是:創建一個原始尺寸和比例圖,用以向其他同學解釋“什么是納米”;可以用紙或海報板做,也可以通過電子方式提交;如果不想做圖表,可以做視頻,但你的視頻必須能幫助其他同學理解“納米”;所有projects都要在3月7日(星期一)之前交給埃爾格爾夫人……通知背面是“資源與鏈接”,提供了四個有關納米的網址。
女兒對佐治亞理工學院向往已久,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開心,希望能把project做好,不僅為自己,也為全班同學贏得一次去那里游學的機會。于是,從拿到通知那一天起,就開始做準備。女兒想做一個視頻,但不知該怎么做,便向蒙薩爾維老師請教。老師建議她用ShowMe軟件來做。女兒從未使用過這個軟件,只好自己摸索: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就一邊上網搜集有關納米的資料,一邊研究ShowMe軟件的用法,一邊試著做視頻。3月6日(周日)晚上,視頻終于做完了。這個視頻時長12分鐘27秒,是用類似于老師講課的方式展開的,有圖片,有文字,有語音解說。內容如下:
1. 說明“nanometer(納米)”是由“nano”和“meter”合在一起組成的一個復合詞。通過分析“nano”和“meter”各自的含義,說明 “什么是nanometer(納米)”。
2. 展示了一張從網上搜索到的長度單位換算表。這張表包括8列、22行,其中第1列從上到下分別是堯米、澤米、千米、米、納米、飛米、阿米等21個長度單位,第五列是將它們的單位長度換算成“米”后的數字,通過比較這組數字的大小,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些長度單位的區別。圖表顯示:1納米僅有0. 000 000 001米。
3. 利用圖片和圖表說明1納米有多小。視頻中先展示了一組圖片:桌子的寬度為1米,口杯的直徑為1分米,一個指甲蓋的長度為1厘米,一根意大利空心粉切面的直徑也是1厘米,一根牙簽的直徑為1毫米,1個葡萄糖分子為1納米。然后,返回前面提到的長度單位換算表,通過與其他長度單位作比較,用數字來說明1納米究竟有多小。
4. 通過實物之間的類比來說明1納米有多小:假如一粒米(3毫米)有亞特蘭大市中心的美國銀行大樓(312米)那么高,1納米就只有1根頭發絲的直徑那么長。
5. 解釋納米為什么很重要。納米可以幫你測量非常非常小的物體,還可以把一種東西變成另一種,創造出新產品。以鐵和納米鐵為例:一小片鐵里面有許多鐵離子,兩個鐵離子之間的距離為1納米。如果我們把兩個鐵離子放在一起,就變成了納米鐵。納米鐵和鐵既有相同的一面——都是鐵,也有許多不同:鐵很難燃燒、遇水會斷裂,納米鐵則容易燃燒、遇水不會斷裂。
6. 使用納米技術可以做許多事情。
女兒做完視頻,第二天就把它交上去了。一周后,學校公布了比賽結果:獲得一等獎的是一名四年級女生,這樣,全班同學都可以跟她一起去佐治亞理工游學;女兒和好朋友莫伊拉并列二等獎,也可以去。女兒很開心,但也有些遺憾:沒有為全班同學贏得去佐治亞理工游學的機會。并且,她還為同組的另外一位成員妮可感到惋惜:因為學校規定,只允許第一作者去。
蒙薩爾維老師建議女兒用ShowMe軟件做project這件事,讓我想起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把自己稱為“精神上的助產士”,是“幫助別人產生他們的思想”。蒙薩爾維老師也是這樣。她并沒有教女兒如何做這個視頻,只是建議女兒用ShowMe軟件做。至于ShowMe軟件如何使用,這個視頻該怎么做,全由女兒自己摸索;結果如何,全看女兒自己。這種教育能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但也容易使自主性不強的孩子放任自流、敷衍了事。
美國小學極其重視基礎科學教育。WES將“科學課”列為五門主課之一,每天上午都有一節課。WES還創建了五個與STEAM有關的俱樂部:樂高威度(Lego WeDo)、海軍海鱸(Navy SeaPerch)、科學奧林匹克、園藝和烹飪藝術俱樂部。樂高威度是一個面向一、二年級學生的早期機器人俱樂部;海軍海鱸是面向四、五年級學生的水下機器人項目;科學奧林匹克隊只招收3-5年級學生,為“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作準備;園藝和烹飪藝術俱樂部為3-5年級學生探索與研究園藝世界創造了條件。這五個俱樂部全都免費參加,但需滿足以下條件:“教師推薦”“申請完成(包括論文和自我反思)”“學生所有科目平均成績必須保持在B及以上”。另外,科學奧林匹克隊名額有限、選拔標準嚴格,想參加的學生還需通過團隊安排的“初步考核(包括主題測試和工程任務)”。
WES還設立了“科學奧林匹克日”。2016年的“科學奧林匹克日”定在5月6號。這一天,學校安排了許多比賽項目,有吹紙火箭、樂高比賽、投擲紙飛行旋轉器等十幾項。學生沒有時間全部參加,只能選擇其中幾項。
吹紙火箭的比賽過程是這樣的:一、老師向學生介紹這項比賽的主要內容、比賽規則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二、老師播放視頻,教學生如何制作紙火箭。三、視頻播放完畢,老師發給學生每人一張A4紙(做紙火箭的其他材料和工具教室里都有),讓他們按照視頻中介紹的方法,憑記憶做一個紙火箭,時長為25分鐘。四、25分鐘后,學生拿著自己制作的紙火箭,去樓道里排隊參加比賽。那兒有一個紅色靶心——紙火箭的“發射”目標。五、開始比賽的同學站在指定位置,對著紅色靶心吹自己的紙火箭。誰的紙火箭距離靶心最近,誰就是第一名。
學生在制作紙火箭之前,要先準備好材料和工具:一張A4紙,剪刀,乳膠,透明膠帶,直尺,筆和吸管。制作過程如下:
1. 將A4紙剪成兩部分,使其長邊不變,一部分的寬邊為16cm,另一部分的寬邊為5cm。用帶有16cm寬邊的紙圍繞吸管纏一至兩圈,做出一個能使吸管自由進出的紙筒——紙火箭的箭筒。把剩余的紙剪下來,用乳膠粘住箭筒,使其不會散開。
2. 剪一張約8cm長、4cm寬的長方形紙,卷成圓錐形的尖頭(一般卷兩圈左右就可以),作為紙火箭的尖頭。用手調整好尖頭的粗細(注意頂部不要有洞,否則會漏氣),再用透明膠帶把尖頭固定。
3. 將箭筒插入尖頭中,確定大概能插入多深,留出大約1cm的邊,然后把其余部分剪掉。將之前預留的1cm的邊剪成流蘇狀,并涂上乳膠,把“流蘇”粘在箭筒上,再用透明膠粘一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