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在江湖
既能跟財經大佬探討項目,也能跟實習生促膝談心,工作再忙,她依舊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給丈夫不焦慮的相處時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魔法,讓她擁有舉手投足間的淡定從容?
似乎每個職業女性在成為媽媽之后,都需要快速進化出這樣的潛力:處理工作難題,應對養娃困擾,與婆婆斗法,幫助丈夫進入“父親”的角色。有的人哀嘆“我做不到”,有的人步履維艱。
而她,卻仿佛八面玲瓏。在成為財經大咖、中國最出色的財經作家吳曉波的“關門弟子”后,她在10年間由實習生成功躋身中國最年輕的CEO行列,擔任上市公司高管、職業經理人、基金投資董事,親子女性自媒體創始人,手中掌握10億元投資資金。同時,她還成了一位新手媽媽,與同為CEO 的丈夫愉快地“管理”著自己的小家庭。
她叫崔璀,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不折不扣的牛人媽媽。“其實我沒有什么‘秘訣,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確實有一條還算獨特的經驗,那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事情真的有可能會煥然一新。”她說。
換個角度看問題,職場小白也“瘋狂”
每天清晨6點,很多人還在酣睡時,崔璀已經整理好一天的工作項目、敷好面膜、做完晨間瑜伽了。做了早餐,化好淡妝,時針指向7點時,叫醒孩子,送孩子上學之后,她便趕往公司,開啟日程滿滿的一天。
“不是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你這么忙,為何能如此游刃有余地做到左手事業,右手家庭?”聽到記者的問題,崔璀賣了個關子:“其實10年前,我的生活特別‘涼涼!”她用一陣爽朗的笑聲把我們帶回了她兵荒馬亂的10年前。
22歲以前的崔璀一切唯父母是從,成績優異、性格內向,可到了2007年,乖女孩崔璀的人生畫風全然改變—她的“叛逆期”來了。
那年,崔璀大學畢業,父母希望她能夠珍惜學校給的讀研機會,或者考個公務員安穩過一輩子。但崔璀卻執拗地進入一家私營出版社工作。后來崔璀的爸媽總結說,她的“青春期”遲到了,而且來勢洶洶,小時候太乖的孩子,長大后就會格外有自己的想法。
就這樣,崔璀進了一家“規模小,地位低”、員工只有3人的雙微企業。雖然工作在別人看來不夠“高大上”,但崔璀心里有自己的堅持:“我喜歡閱讀,喜歡跟文字打交道,做圖書出版是我的夢想”。崔璀的職位是策劃編輯,但小公司一人頂兩人用,崔璀同時承擔書稿、包裝、宣發等工作,每天工作到半夜,即使長出三頭六臂,她也覺得自己像是在煉丹爐里的孫悟空。
“我很怕在會上發言,怕跟別人有正面爭執。別人一沖我大嗓門說話,我就滿臉通紅。”崔璀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正逢公司舉辦一場大型會議,崔璀忙中出錯,把一個重量級嘉賓的名字打錯了,讓老板大為光火,崔璀幾乎產生了離職的想法。“為什么我這么不順?”她反復問自己。
崔璀約了一個朋友吃飯,向她吐槽自己的遭遇。朋友問了一個關鍵問題:“誰為這個錯誤吃虧?這是誰的問題?”崔璀愣了一下,開始吐槽:“我承認我有錯,但如果不是老板的助理遲遲不回我……”
“問題也許不是你造成的,但你承擔了后果,因此受到了影響。既然如此,這就是你的問題。這意味著,你是最該采取補救措施的人。當然,你也可以繼續責怪別人,但不會有任何好處。”朋友的話讓崔璀茅塞頓開。
想通了這個道理,崔璀決定留在單位繼續工作。后來她研讀心理學時注意到,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課題分離”,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都要為自己的課題負責,而許多人花費很多精力卻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覺得委屈,實際上是因為既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課題,也沒有看懂別人的課題。
之后,崔璀的思維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和團隊一起扭轉了之前的尷尬局面。“其實我不是多么順,而是知道了如何面對問題。換個角度看,事情就不會那么令人沮喪。”
后來,崔璀在這個小公司逐漸嶄露頭角,帶領全新的團隊,推動公司迅速成長為中國出版界具有傳奇色彩的民營財經出版公司—藍獅子,最初只有4個人的創業公司,2015年掛牌上市。
養娃不易,“白骨精”借力打力
事業風生水起時,崔璀的人生大事也提上議事日程。2013年,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因為兒子“小核桃”,崔璀不得不暫離職場。
看著襁褓中的嬰兒,崔璀的擔憂多于喜悅:“我會照顧好這個小生命嗎?”她井然有序的生活陷入一片糟亂,失眠、沮喪伴隨著產后抑郁情緒一涌而來,她甚至經常躲在房間里痛哭。“每兩個小時要喂一次奶,我睡不著,我處理不好工作,我哄不好孩子,我很崩潰……”崔璀回憶道。
有次崔璀正哭著,父親路過房間,對她說:“女兒,別哭了。哭多了對奶水不好。”這讓崔璀更加難過,為什么一個女人成為媽媽之后,好像大家只看到她是媽媽,卻再也看不到她這個人了呢?
崔璀的老公很敏銳地發現了她的痛苦,努力轉移她的關注點,并試圖平復她的情緒。他買了很多她喜歡看的書,還經常找機會表揚她,下了班就往家趕,還賣萌地感嘆:“哇,老婆!我看到小孩躺在床上,又看到你在床頭看書,簡直一派歲月靜好!”
崔璀卻炸了毛:“什么鬼啊!你是CEO,我也是CEO,有了孩子你每天還照常春風得意地去上班,可我卻只能躺在床上,蓬頭垢面,每隔兩個小時就要喂奶。我想去工作,但我現在沒體力也沒腦力,當媽怎么這么難!”
當媽這件事,永遠不像事先想的那么簡單。即使產假結束回到公司,崔璀在辦公室里依然精明能干、如魚得水,可一回家就手忙腳亂,“我就是個慫包媽媽!”每次這么想,崔璀都能“哇”的一聲哭出來,她覺得在家是上班,在公司才是休息。
就在她處于崩潰邊緣時,一個心理學專業的朋友又給了她靈魂一問:“你在公司能如魚得水、井井有條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我會把工作事項安排妥當,我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啊!”這句話說出口,崔璀立刻意識到:對啊,為什么不能用公司那套來管理自己的生活呢?家庭生活同樣需要管理。
首先,她找到自己手中哪些事情不必親力親為,然后找出對應的分擔人選,“家庭成員是愛和利益的共同體,跟公司很像,家里的事安排好了,所有的人都有飯吃,有干凈的家庭環境。”
接著,崔璀開始從行動上配合并鼓勵家庭成員承擔自己的勞動,她把自己、老公、孩子、兩方爸媽的分工和情緒都管理妥帖,采購、清潔、陪玩、喂食、就醫……每項工作都有相對應的人承擔,既不單打獨斗,也不過多重疊。
沒多久,她就把生活的轉盤掰正了。崔璀說,之前自己接觸過很多一線企業家,他們每天要比常人忙N倍。但這些人在時間管理上都有一個秘訣:借力,即整合身邊的資源,用別人的資源給自己變出更多的時間。
“這樣適度分工,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還有助于提高和別人協作的能力。同時,讓家庭成員意識到,自己哪些方面能做得好,你的肯定與贊美也會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我是媽媽,我是我自己。公司需要管理,個人和家庭也需要管理。”
兩個CEO的家庭“較量”
在老師吳曉波麾下工作10年后,崔璀辭職了,開始創業。
在此之前,家里及孩子的一切都是崔璀來管理和主導的,創業之后,她發現自己分身乏術,于是,決定進一步調動老公的育兒積極性。
“現在很多媽媽都抱怨自己是喪偶式育兒,甚至是詐尸式育兒,其實她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在貼標簽的同時,自己還做了什么?一些媽媽千方百計想讓老公參與進來,可老公剛剛有動作,她們就說:‘你看你,還是不行吧?接著一邊抱怨,一邊接過老公在做的事情。”
崔璀覺得,在公司里,作為老板,要將事情貫徹下去,就要堅持你的態度,家里也一樣。
崔璀的朋友聽了她的建議,在第三次發現老公不配合一起做家務的時候,溫柔而堅定地說:“如果你不洗菜淘米,那我們這頓只能吃泡面嘍。”剛開始,老公以為她只是嘴上說說,但發現她真的撕開了泡面袋子,還燒了水,他便立刻乖乖跑去廚房幫忙了。
在兒子小核桃需要報名上幼兒園的時候,崔璀的創業正進入關鍵期,實在無力操心,她決定放手讓老公去管。半年前,崔璀就跟老公說要他負責孩子幼兒園報名的事,老公卻穩坐泰山地指望著她。看到此情景,崔璀也不急,他們就這么互相“僵持”著。
等到6月份報名快結束的時候,老公終于按捺不住了,到處跑幼兒園,還做了詳細的規劃來分析形勢,拿了幾個選擇與崔璀商討。“男人心里總是有一根弦的,如果你總是代勞,將永遠見不到他那根弦繃緊的時候會產生多大的動力。”
崔璀的老公是某教育公司的CEO,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有一次,他們研究孩子學英語,崔璀覺得在線學英語不錯,老公卻說:“還不如我自己教。”崔璀覺得爭執沒有必要,反正目的是把孩子教好,那就各顯神通唄!于是她說:“如果你教得明白,我們就不上,還省錢呢!”
為此,兩個CEO定了KPI(績效考核指標)—只要在3個月內,老公能教小核桃初步掌握200個單詞和50個語句,就不再報在線英語課程。
“雖然最后離指標還差一點,但那已經不重要了。通過教英語,那段時間兒子和他的關系開始變得越來越融洽,他為此認真備課,用更多新鮮的方法引導孩子學英語。孩子也更愿意尋求爸爸的陪伴了,為我減輕不少負擔。”
在崔璀這種管理家庭的思路影響下,漸漸地,全家人都開始換角度思考問題,就連兒子小核桃也會了“合作”。一次小核桃賴床不肯上學,崔璀看時間緊張,情緒有點不好,對兒子說:“你再不起床,我下午就不去接你了!”小核桃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號哭撒潑,而是說:“媽媽你這是威脅,而不是合作喔!你要跟我講條件!”聽到兒子這話,崔璀笑了。
“當媽媽,首先要自己爽。”熬過了那段叫苦不迭的混亂時光,掌握了讓工作與家庭順順當當的“管理之法”,崔璀開始更加氣定神閑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她認為,每個人都會在不同時期面臨不同的困難,但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借力打力、尋求合作而非引發矛盾,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遙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