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輝
摘? ? 要:現階段,我國的工民建施工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混凝土的裂縫現象。這一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工民建的穩定性,為后期使用埋下隱患。同時使得工民建容易出現滲漏問題,影響用戶的生活。
關鍵詞:工民建;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
1? 工民建工程混凝土裂縫的危害
如果裂縫出現在在施工過程中,會嚴重拖慢工程進度,影響已建工程的質量,具體危害包括:①如果出現混凝土裂縫,會使工民建中使用的鋼筋暴露在外面,周圍環境中的水和空氣慢慢滲透進混凝土內部對其造成侵蝕,長時間以后會使得混凝土的變質和軟化,施工項目整體強度降低,反過來催化裂縫問題加劇,形成惡性循環。當裂縫出現以后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阻止裂縫繼續擴大,就會對后續施工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②混凝土裂縫的出現不僅降低工民建的輕度,還會影響工民建物的剛性。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是因為隨著混凝土裂縫的延伸,裂縫區位置的中心軸緩慢向上移動,并且裂縫越嚴重,形變越大,工民建物的穩定性越不好,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2?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誘發混凝土裂縫的原因
混凝土出現裂縫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的各種人為以及非人為的因素,以下選擇幾種最常見的原因進行分析。
2.1? 溫度變化
外部溫度變化引起混凝土出現裂縫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所有的材料都有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所以混凝土在受到外部溫度的變化的影響下,混凝土結構將出現微小波動。工民建工程中一般在使用混凝土和鋼筋時,二者都是同時出現的,在正常情況下,混凝土的膨脹系數小于鋼筋的膨脹系數。所以如果一天中溫差比較大,二者都發生膨脹的情況下,鋼筋的程度超過混凝土的程度,那么鋼筋拉應力對混凝土產生影響導致裂紋發生。除去外部溫度變化會對裂縫有影響,混凝土本身內部溫度應力也會引起裂縫,在施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這種潛在影響因素的排查。當把水泥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二者發生水合作用會釋放出一定的熱量來硬化,而混凝土內外因為所處環境不同,所以在硬化的時候速度很難保持一致,外部熱量可以很容易的散出,但是內部熱量難以揮發,連續膨脹。外部產生的拉應力逐漸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時,混凝土裂縫將出現在表面上。
2.2? 材料質量和配比不合適
混凝土由水泥,沙子、水和骨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其質量與混凝土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一般的施工中都會控制石灰比為0.38,比例太高或者太低都會影響材料的強度。實際施工過程中,有些工民建商對經濟效益看得很重,對具體施工技術要求漠不關心,偷偷使用價格低廉的施工材料,大幅度減少了材料成本,這樣建成的工程質量不言而喻,這就使得出現裂縫的隱患大大增加,無法達到客戶的質量要求。
2.3? 施工不當原因
選擇好材料,確定好配比以后,施工技術也會對施工質量產生人為的影響。每一道工序的誤差都可能導致整個工程出現問題。一些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未按施工圖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和驗收,促進了裂縫的形成。遺憾的是,一些施工單位沒有考慮裂縫控制難度和復雜性,合理規劃和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沒有為員工提供技術培訓,導致施工人員未能熟練使用該技術,標準化的施工工作,最終導致工民建的裂縫隱患很大。
2.4? 化學反應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的各個構成要素,在加水攪拌之后會產生一定量的堿性離子。這些離子本身對混凝土的性能沒有影響,但如果與某些活性骨料相混合,就會產生化學反應。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產生比原來體積更大的物質,進而出現膨脹現象,加大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的概率。除此之外,對鋼筋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使得許多外部物質可以同鋼筋發生化學反應,出現較為嚴重的生銹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沿鋼筋所在的部位,很有可能出現裂縫現象。
2.5? 沉陷裂縫
沉陷裂縫主要產生于以下兩種情況中:①如果施工所選區域的土質不夠均勻,或者是結構設計不夠完善,就很容易出現建筑整體的不均勻沉降現象,在大幅度的震動之下,混凝土就會出現一定的裂縫;②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支撐物,如果支撐物硬度不夠,出現下陷或者是毀壞現象,也會造成混凝土的裂縫問題。
3? 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探究
3.1? 加強溫度控制力度
溫度對混凝土作用、性能的發揮,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施工中,要加大對這一要素的管控力度。例如,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應當避開高溫天氣。夏季施工,并且溫度高于28℃,可以選擇在早晨或者晚上等較為涼爽的時段施工。如果日溫超過35℃,應當停止與混凝土相關的施工工作。除此之外,在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化學物質,從而提高混凝土的適溫性。
3.2? 塑性裂縫的防治措施
一般情況下,針對這種由于水分蒸發而帶來的裂縫問題,可以使用稍微偏酸性的水泥,通過酸堿中和來降低堿性離子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應當注重對模板和基層的潤濕工作,并且在其表面噴灑養護劑,從而降低裂縫現象出現的概率。
3.3? 沉陷裂縫的防治措施
地基的處理是其他各項施工開展的首要條件。所以在進行結構施工之前,必須要對工民建的地基進行全面的處理,確保地基的平整以及內部土層的緊實、均勻,并且可以承擔設計方案中的壓力。為了避免出現地基軟化的情況,施工人員應當提前做好防護準備,在地基周邊開挖防水渠。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混凝土澆筑時機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應在結構沉降完成,整體比較穩定的時候,進行混凝土的工民建,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基沉降對混凝土穩定性的影響。
3.4? 化學裂縫的防治措施
由于化學因素所產生的裂縫,一般都表現于混凝土固化以后,此時要想對其進行一定的改善,就顯得比較困難,而且對工民建整體的穩定性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基于此,相關主體必須要加強對化學裂縫的預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措施:在材料的購買過程中,盡量選擇堿度較低或者是偏酸性的材料,從而抑制堿性離子的化學反應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在開展工民建工作之前,應當對鋼筋做全面的防銹處理,并且確保其保護層的厚度以及質量可以達到標準;除此之外,混凝土的澆筑必須要做到密實、平整,避免出現“夾渣”、“麻面”、“蜂窩”等現象,影響到混凝土的穩定性。
3.5? 施工工藝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施工工藝,也直接影響著其性能與價值的實現。基于此,施工人員在進行與混凝土相關的作業的時候,應當嚴格遵守相關程序與標準。例如,混凝土的制作應當遵循各種材料的配比規定,并且按照其用途來確定混凝土的強度與質量等級。配備完成后,應當接受一定的檢驗,符合標準后才能應用于施工環節。需要注意的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控制各個材料的質量,包括砂石的顆粒大小、水與石灰的配備比例等等,從而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空隙率,提高其抗裂強度。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工民建的質量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須重視對其質量的管控工作。特別是對于與混凝土有關的施工作業,更需要加大預防控制的力度,盡可能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的概率,保障人們的居住、使用安全。相關主體應當針對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縫的種種因素,選擇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對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的管理力度,盡可能的減少混凝土裂縫對工民建質量的影響,助力我國工民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成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技術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13):213.
[2] 王一,蔣芝桂.混凝土結構裂縫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8(5):20~21.
[3] 李夢,周翠竹,趙明.關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方法的探討[J].建筑建材裝飾,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