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艷彤
摘? ?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與人口數量的增長,城市河道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河道的景觀提升,可以維持水系的生態平衡、改善河流自身的凈化能力,減少水污染對周邊居民帶來的影響。河道提升方案中應強調生態修復在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的同時,充分發揮河道原本的生態功能,促進城市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河道景觀;生態修復;環境提升
1? 前言
目前,城市河道等景觀水體往往面臨自凈能力差、水體富營養化、景觀效果欠佳的問題,嚴重影響城市形象與周邊居民健康。本文從明確河道生態修復的設計目標入手,針對如何正確運用生態修復手段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因地制宜地將河道景觀建設目標和生態修復措施全面結合,落實最新生態理念與技術手段,保證河道景觀提升的有效性。
2? 明確河道生態修復項目中的設計目標
項目開展前期,首先應該強調現場踏勘的重要性。隨著景觀設計類別的細化和完善,越來越多的設計方案呈現出千篇一律的趨勢。很多設計師將設計重點放在圖面效果上,忽視了前期場地的分析?,F場踏勘不僅可以親自觀察到很多圖紙上無法反映出的問題,還可以切身感受到場地空間的尺度,以便更好的體會使用者的感受,更對估算的準確編制有一定積極幫助。
其次,要加強對場地的需求分析。河道景觀設計的第一重點并不是休閑娛樂,而是功能性。通過對場地的詳細踏勘,設計師可以分析出該地塊的設計需求,以便后期在設計中有所側重。例如,對于土地被污染或者土壤喪失肥力的地塊,要將重點放在如何恢復土壤自身狀態,以及如何用植物來修復場地;對于場地內植物長勢密度大且雜亂的地塊,要將重點放在植物梳理和空間營造上。每一處場地都有不一樣的需求,設計要有針對性,切忌千篇一律的解決措施。
3? 針對設計目標采取的生態修復手段
3.1? 河道的生態治理
城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的隨意排放以及垃圾的丟棄都是城市內河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河道的治理離不開對工廠企業的污水排放量控制以及垃圾的收集與管理,然而從景觀修復的角度來講,城市河道治理可以重點考慮三方面:河道清淤、截污與水體的修復。首先,清理河道內淤泥,提高河道的蓄水量與自凈能力。根據河岸的寬度、坡度及現有水生植物的種類及狀態來建立適合此區域的濱水緩沖帶,以截留一部分污染物。將混凝土硬化的河道護坡替換為植草磚,既對河道邊坡起到穩定作用,又可以減少徑流。其次,考慮以合成及天然材料為載體的生物膜除污[1]。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土壤的吸附來緩解氮、磷污染物對河流的影響。同時在河岸重度污染的位置投放實驗室調配好的成品菌株,利用微生物濃度的提升來加速污染物的降解速率,進而促使水體逐步恢復原本生態功能,為營造生物群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
3.2? 植物的品種選擇
水生植物對河岸生態系統的維護和水質的凈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水生植物品種之前,要對場地現狀植物群落及生長情況進行調查,補種現狀已有植物以擴大維護現有生境,再適當增加場地內沒有的植物、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的穩定性。盡量采用本土植物,杜絕外來物種入侵、植物泛濫等不良情況發生。在河道植物品種選擇中,水生植物是重中之重,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體中的氮、磷,同時緩解重金屬對水體的污染。另外,很多河道內藻類繁殖嚴重,變質的河水嚴重污染周邊空氣,水生植物可以對部分藻類起到抑制作用。水生植物品種選擇上既要考慮多水期行洪的植物狀況,又要考慮枯水期的視覺效果,以避免邊坡長期裸露的情況。具有良好凈化及造型的水生植物包括:蘆葦、菖蒲、千屈菜、水蔥、鳶尾等,再搭配狼尾草、拂子茅等景觀草,可營造出震撼的視覺效果。岸邊種植的喬木可以選擇垂柳、楊樹、白蠟、國槐等。灌木品種可以考慮養管方便且造價低廉的紫穗槐、四季造型別致且適應力強的金銀木,花期時造型艷麗的的連翹、迎春、紅王子錦帶、紫薇、棣棠、珍珠梅等[3]。利用不同季相的植物組合使河道煥然一新,進而激發周邊地塊的生命力與活力。
3.3? 其他生態修復手段
河道景觀提升不僅僅只涉及河道本身,還需要對周邊地塊進行同步提升,這就需要在設計中將道路、土壤、后期養管等幾個重點部分考慮全面。在降雨量較大的南方城市,河岸周邊的景觀道路需要符合海綿城市的設計標準,鋪裝采用透水磚或透水瀝青,其滲水、過濾及儲水功能可以大大降低地表徑流,響應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降雨量較少的北方城市,很多低洼地塊常年干涸,可以對這類的低洼部分進行統一地形整理,使之成為旱溪。雨季來臨時,道路上的雨水會被引入附近旱溪,同時旱溪底部放置卵石,周邊種植觀賞草,滿足了景觀與功能性的雙重要求。另外,為了使新移栽的植物更快適應場地,在提升河道景觀時,還要重點考慮土壤改良,對現狀板結的土地進行翻新摻拌,提高土壤肥力與滲水能力,對植物生長起到積極影響。
城市河道的生態效果提升同樣離不開后期的保護管理,排污口、排污量的管理和檢查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污手段。有關部門還需要定期對河道進行垃圾清理和周邊植物的修剪及補植,以保證提升改造后的河道景觀效果。
開展河道景觀設計工作,首要強調的應該是景觀的功能性而非視覺性。人造景觀技術越發精湛的現如今,往往容易忽視環境自身的生態需求。設計人員需要對不同場地的現狀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因地制宜的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生態修復手段、注重生境的恢復和生物多樣性的營造,進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趙全儒.城鎮河道生態治理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20):9558~9560.
[2] 楊瀟.淺談城市河道水環境治理與景觀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3(3).
[3] 李果.城市河道景觀生態治理探討[J].新材料新裝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