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龍
摘 ? 要: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從嚴治黨,堅決懲治黨內存在的貪污腐化分子。對于貪污腐敗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中國共產黨一直十分警醒,所以始終秉持“寧可得罪少數腐敗分子,也決不得罪廣大人民群眾”的理念,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整體來說,反腐倡廉、懲貪除惡是革命和建設時期鍛造隊伍、獲得民心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改革時期穩定大局、取信于民的現實所需,是新時代凝聚民眾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召喚。把握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賬”,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一邊,使中國共產黨的反腐大業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必將取得更大的勝利。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賬;人心向背;反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0)02-0050-07
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懲治黨內貪污腐化分子,有利于增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也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必然要求。黨內少數腐敗分子的存在,嚴重敗壞了黨的形象,消解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如不從嚴加以懲處,將會使黨失去民心、失去根基。正如習近平所言:“不得罪腐敗分子,就必然會辜負黨、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還是怕得罪十三億人民?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1]
一、從嚴治黨是革命和建設時期鍛造隊伍、獲得民心的必然選擇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面對著異常殘暴的國內外反動力量,革命的任務異常艱巨,而此時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力量尚比較弱小、革命經驗不足,迫切需要一批從革命實踐中歷練、成長起來的黨員干部來帶領黨的隊伍,壯大黨的力量。在此過程中,參加革命較早、在革命中屢立戰功和屢有貢獻的黨員干部就成為黨的最為寶貴的資源,是最重要的“革命火種”。這些黨員干部大都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著為人民利益奮斗終生的堅定決心,能夠嚴格遵守黨的紀律,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能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但也有一小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喪失、革命斗志松懈,再加上自恃功高位尊、革命經歷豐富,逐步形成了貪圖享樂、脫離群眾的錯誤傾向,甚至徇私舞弊、貪污腐敗,嚴重違反了黨的紀律要求,在群眾中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成為了黨內的“蛀蟲”,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在革命事業急需人才的用人之際,對這些違法亂紀的腐敗分子如何處理,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事實證明,黨內任何人不管多么地功高卓著,只要違法亂紀、侵犯群眾利益,中國共產黨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人民群眾的一邊。
在中央蘇區時,毛澤東就曾大力倡導廉潔奉公,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做到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共克時艱、渡過難關。在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推動下,中央蘇區深入開展了節省運動和反貪污浪費斗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便如此,中央蘇區依然出現了一些貪污、浪費、挪用公款等腐敗現象和犯罪行為,給黨和革命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對此,毛澤東十分警醒,他曾說:“必須反對貪污浪費現象,因為這種現象不但是蘇維埃財政經濟的損失,并且足以腐化蘇維埃工作人員,使他們對于工作失去熱忱與振奮精神的元素。”[2]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下發了由主席毛澤東、副主席項英簽發的《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第26號訓令,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頒布的第一個反腐敗法令。就在中央蘇區轟轟烈烈地開展反貪肅紀運動時,發生了葉坪村蘇維埃主席謝步升違法犯罪案。謝步升利用職權貪污打土豪所得財物,偽造證件私自販運物資牟利,誘逼奸淫婦女,生活嚴重腐化。此案發生后,案件查辦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有人替其說情求饒,對此,毛澤東明確表示:“腐敗不清除,蘇維埃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與貪污腐敗作斗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3]這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清除腐敗、為民除害的決心,最終謝步升被公審判決、依法處死,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槍決的第一個腐敗分子。此間,類似一些大案要案的查辦,起到了振聾發聵、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極大地震懾了貪污腐化分子,捍衛了新生的紅色政權。更為重要的是,黨員干部的貪污腐敗行為,嚴重侵害了群眾的利益,動搖了黨的群眾根基,極易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4]。從嚴治黨、懲貪除惡有利于獲得民心、凝聚力量,有利于凈化黨的肌體,提高黨的戰斗力、號召力和吸引力。
黨內蛻變分子不僅表現為經濟上的貪腐,也表現為作風上的專橫,藐視黨的紀律,甚至橫行霸道、為非作歹,成為革命隊伍中的“敗類”。20世紀30年代,黨和紅軍歷經千難萬苦的長征,終于勝利會師于陜北地區,中國革命又有了新的比較穩固的“落腳點”,并在這里承擔起領導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重任。然而,就在抗日戰爭爆發后不久,全民族同仇敵愾之際,延安卻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黃克功持槍殺人案,一時間群情激憤、流言四起。黃克功早年參加革命,經歷過萬里長征,作戰勇敢、才能卓著,是在革命事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年輕紅軍將領。但他身為革命軍人、共產黨員,不顧國難當頭,持槍逼婚、公然殺人,影響極為惡劣。此案發生后,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輿論大嘩,一些反動媒體乘機大肆傳播和蓄意抹黑,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當時,對于此案的處理也存在著兩種不同意見,多數人認為應該殺人償命、依法嚴懲,也有人認為應該珍惜人才,留蓄革命力量,給黃克功以戴罪殺敵、將功贖罪的機會。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案件,毛澤東同樣態度鮮明,即必須以罪定刑、嚴懲不貸。從歷史上看,農民起義軍在取得勝利后驕傲自滿、腐化墮落、脫離群眾,必然會失去民心、招致失敗,可以說是十分慘痛的教訓。因此,毛澤東主張對于共產黨員要執行相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具體到黃克功持槍殺人案來說,如果徇情輕縱、袒護包庇,就無法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交代,而黨也會慢慢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依法嚴懲違紀分子,才能教育全體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使其汲取教訓、以之為鑒,才能嚴明黨的紀律,重塑黨的形象,擴大黨的影響。正如毛澤東所說:“這叫否定之否定。黃克功一粒子彈,否定了劉茜,違反了政策,破壞了群眾影響;我們的一粒子彈,又否定了黃克功,堅持了政策,挽回了群眾影響,而且使得群眾更擁護我們了。”[5]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嚴明法紀,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革命力量才會不斷壯大,才會有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匯入到浩浩蕩蕩的革命潮流中,革命事業才會不斷向前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中國革命任務最終勝利完成。在即將奪取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不要在“糖衣炮彈”面前打敗仗,并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兩個務必”對即將成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作風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廉潔奉公的期待。但在新中國成立后,一些黨員干部精神出現懈怠,享樂主義思想萌生,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日漸疏遠,進而墮落為貪污腐敗分子,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劉青山、張子善。此二人是在革命洗禮和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在革命過程中做出過貢獻,經受住了革命戰爭的嚴酷考驗。但在革命勝利后,他們在剝削階級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蝕下,以功臣自居,貪圖享樂、蛻化變質,很快就在“糖衣炮彈”面前打了敗仗。在天津任職期間,他們憑借手中職權侵占、揮霍國家財產,以權謀私、貪污瀆職、盤剝民工,使國家蒙受巨額經濟損失,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二人的貪污罪行暴露后,1951年11月30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名義批轉華北局《關于逮捕大貪污犯天津地委前任書記劉青山和現任地委書記張子善向中央的報告》,并在批語中指出,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省市區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現、揭露和懲處,并須當作一場斗爭來抓。這種嚴重的貪污腐敗行為,不僅侵蝕了黨的干部隊伍,而且影響到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感。對于如何處理這一案件,有人曾建議鑒于二人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功勞較大,應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從輕發落。又一次面對黨內不同意見,毛澤東依然態度堅決,即必須從嚴處理、肅風正紀,決不能放任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交代,他明確指出:“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6]
以上三起典型案件發生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案件主角或身居要職,或屢立戰功,因此他們的貪污腐敗、違法亂紀行為尤其引人關注。毛澤東認為,腐敗現象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亂源,輕則引起群眾的反對和不滿,重則會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別姬”,黨和國家改變顏色的局面。所以,中國共產黨始終從民心角度來審視和處理黨內腐敗現象,堅決維護群眾利益,順應群眾呼聲,對黨內腐化墮落分子予以堅決懲處,決不手軟、決不縱容,在“政治賬”“人心向背的帳”上表現出了清醒的認識、鮮明的立場和堅定的決心,從而不斷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革命力量如萬川匯流般不斷壯大,這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從嚴治黨是改革時期穩定大局、取信于民的現實需要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中國共產黨面臨著新的歷史使命和執政環境,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凝心聚力,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共同奮斗。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與外界的交流和聯系越來越多,這對中國的發展而言無疑是有益處的。但與此同時,西方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也傳入中國,使得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奮斗精神衰減,甚至出現了奢侈浪費、貪污腐敗等違法亂紀行為,嚴重影響到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并在群眾中產生了不良影響。改革開放后,對于黨內出現的貪污腐化、驕奢淫逸、脫離群眾等不正之風和不法行為,鄧小平認為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從嚴治黨管黨,否則就有重蹈載舟覆舟悲劇的危險。1980年12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極少數黨員、干部的不正之風,非常不利于恢復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我贊成陳云同志講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7]
對于一定時期黨內反腐敗斗爭中出現的“手軟”現象,鄧小平明確提出要“嚴打反腐”,越是高級干部及其子弟越要從嚴從快處理,“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處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們下決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8]152。堅決打擊貪污腐敗分子,能夠達到激濁揚清、懲惡揚善的目的,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與腐敗行為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的態度。而對黨內腐敗分子的姑息縱容則會在群眾中造成極大誤解,影響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甚至會激化社會矛盾,干擾改革開放大業。1989年國內發生了政治風波,鄧小平在分析時局時就曾指出,對黨內腐敗現象沒有及時、嚴肅地處理,導致民憤積聚、民怨漸起,是引發風波的重要原因,“這次出這樣的亂子,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腐敗現象的滋生,使一部分群眾對黨和政府喪失了信心”[8]300。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這樣一個大黨、老黨的解體覆亡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反面鑒戒。追溯蘇聯共產黨亡黨的原因,黨內出現的黨員干部腐化、墮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最終導致其失去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所以,鄧小平認為,對包括高級干部及其子弟在內的貪污腐敗必須毫不手軟、決不妥協,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民,“腐敗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們往往下不了手。這就會喪失人心,使人們以為我們在包庇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一定要取信于民”[8]297。事實上,腐敗即使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也會玷污黨的形象,破壞改革開放的聲譽,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人為地增加改革開放的難度。所以,在鄧小平看來,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干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8]379。他對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反復交代,要認真抓黨的建設,旗幟鮮明地反腐敗,“我們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對照起來,就可以使我們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獲得人心”[8]314。鄧小平曾提出過“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的著名論斷,而黨內領導干部的貪污腐敗,會造成惡劣的示范作用和消極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正風肅紀,將“嚴”字長期堅持下去。
江澤民在擔任黨的總書記后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問題,提出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重大命題。他認為,對腐敗問題,不僅要從經濟上看,而且要從政治上看。即是說,腐敗問題關系人心向背,是事關重大的“政治賬”,必須高度重視、從嚴懲處,不能掉以輕心、等閑視之。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明確指出:“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我們黨是任何敵人都壓不倒、摧不垮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絕不能自己毀掉自己。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9]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們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而黨內腐敗現象的滋生不僅會使黨的信譽盡失、威信掃地,而且會侵蝕黨的群眾根基,損害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甚至會從根本上破壞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必須高度關注黨同群眾的關系問題、人心向背問題。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性因素”[10]。江澤民反復強調,要重視腐敗與人心向背的關系,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腐敗行為深惡痛絕。因此,堅決反對和防治腐敗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合民心、順民意的現實選擇。“群眾對腐敗現象是痛恨的,我們反腐敗,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意志,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11]。這一時期陳希同、王寶森、成克杰等一批高級領導干部因貪污受賄被嚴厲懲處,充分表明了黨的反腐決心,純潔了黨的干部隊伍,也有力地振奮了黨心民心。“堅持反腐敗斗爭,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大問題。……把端正黨風和加強廉政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下決心抓出實效,取信于民”[12]。反腐倡廉是順利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保證,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大政治問題。江澤民指出:“反腐敗斗爭是關系黨心民心、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嚴重政治斗爭。……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就沒有堅強的政治保證,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13]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反腐敗斗爭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黨對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認識更加深刻,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向前進的思路更加明確。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14]腐敗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背離了黨的性質和宗旨,更侵犯了群眾的利益,極易引發群眾不滿,導致黨群關系疏離,造成群眾與黨離心離德,進而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甚至會因此而丟失政權。反腐倡廉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維護群眾利益,是為了贏得民心。“黨的優良作風是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各級黨委要切實把作風建設作為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的大事來抓”[15] 。嚴明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中具有極端重要性,因此必須馳而不息地抓緊抓實,“黨的作風體現著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16]。尤其是隨著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攻堅階段,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仍時有發生,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屢禁不止。對此,胡錦濤反復強調,要從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不懈開展反腐敗斗爭。“堅決反對腐敗、嚴厲懲治腐敗分子,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17]。黨的十六大以來,在胡錦濤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嚴厲懲處了各種消極腐敗行為,穩定了大局,有力地震懾了腐敗分子,做到了取信于民。
四十多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彰顯出了無窮的活力,其成功經驗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反腐倡廉擺在重要位置,矢志不渝地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堅定廣大人民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是因為有了反腐倡廉建設的保駕護航,改革開放事業才能不斷深入推進,廣大人民群眾才能更加凝心聚力。所以說,反腐倡廉關系大局、關系未來。
三、從嚴治黨是新時代凝聚民眾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召喚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奮斗和持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展現出了無比燦爛的光明前景,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習近平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18]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近代以來無數中華兒女共同期盼的最偉大的夢想,正日益變為現實。但是,越是接近于實現中國夢,越需要黨堅強有力的領導,越需要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地奮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中國夢的見證者、實現者,是黨最根本的力量源泉。腐敗問題頻發將會嚴重影響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消解黨的戰斗力、凝聚力,破壞社會和諧穩定,妨害社會公平正義。“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19]。政治清明、干部清廉是人民群眾的期盼,也是實現中國夢的現實需要。只有堅定不移地反腐倡廉、懲貪除惡,才能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革新,才能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激發起人民群眾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情,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始終強調要樹立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秉持人民至上的情懷,把維護和實現人民利益擺在首要位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20]。對于黨員干部的違規違紀行為侵害群眾利益的,必須予以堅決懲處,因為這是一個關系人心向背的“政治賬”。他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針對一些干部違法違紀占地建房問題,就表明了嚴肅懲處、取信于民的嚴正態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黨內“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反腐敗斗爭,習近平依然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擔當與決心,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厲懲處各種貪污腐化分子,“不是沒有掂量過。但我們認準了黨的宗旨使命,認準了人民的期待”[21]。那么,什么是人民群眾的期待呢?自古以來,人民群眾共同期盼的就是有廉潔奉公的清官、兩袖清風的好官,而最痛恨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和特權現象,“這些現象對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具殺傷力。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我們必須下最大氣力解決好消極腐敗問題”[22]6。反腐倡廉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前提。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就包括對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的需要。不僅如此,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是與反腐倡廉工作成正比的,即反腐倡廉推進越深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籠子越扎實,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就越強;反之則亦然。在反腐倡廉建設中,人民群眾不僅是參與者、支持者,也是最終的獲益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從嚴治黨、鐵腕反腐,起到了激濁揚清、去蕪存菁的良好效果,不僅更新了黨內政治生活氣象,凈化了黨內政治生態環境,也改變了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增強了人民群眾的信心,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腐敗的最大危害就是從根本上摧垮民心、瓦解斗志,動搖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22]5-6。如果腐敗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黨就很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難以順利發展,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夢想就可能成為水花鏡月。2014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指明了堅決嚴懲腐敗分子的深刻意義:“腐敗問題對我們黨的傷害最大,嚴懲腐敗分子是黨心民心所向,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這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2]7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良黨風和廉潔政治的新期待,對黨內腐敗問題決不諱疾忌醫、文過飾非,而是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以猛藥去疴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開啟了鐵腕反腐的大幕,極大地提振了民心士氣,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反腐信心。幾年來,人民群眾對于反腐敗的“認同感”“獲得感”不斷增強,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逐漸形成,勤廉兼優的優良傳統不斷回歸。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一批高級領導干部因嚴重違紀違法而先后受到嚴懲,讓廣大人民群眾對懲治腐敗充滿了信心和力量,讓人民群眾從“真刀實槍”的反腐改革中感受到了變化、看到了希望,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腐敗是人民之敵,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同時,腐敗也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是黨健康軀體上的“毒瘤”。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22]3反腐倡廉是大勢所趨、時代召喚,既為黨贏得了民心,也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與支持,同時也為黨繼續推進反腐大業提供了底氣和勇氣,有利于黨把贏取反腐敗斗爭勝利的壓力轉變為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執行力。“全黨必須牢記,反對腐敗是黨心民心所向。有黨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敗斗爭必定勝利”[23] 。人民群眾是防腐反腐的主力軍,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反腐工作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反腐敗斗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導向,把相信和依靠群眾貫穿于反腐倡廉建設的全過程,廣泛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反腐敗斗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績,其重要法寶之一就在于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堅持在反腐工作中以群眾路線為根本工作方法,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各種形式對腐敗現象進行監督和舉報,切實做到了反腐為了群眾,反腐依靠群眾,極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反腐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人民群眾的利益、意志和需求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根本考量因素,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黨建思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中國共產黨堅持從嚴治黨,嚴格正風肅紀,以反腐倡廉實際成效取信于民,為此不惜得罪和嚴懲黨內腐敗分子,在人心向背的抉擇中贏得了民心,進而使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發展。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在反腐大業中善于算“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是一以貫之且又與時俱進的,這既是傳統民本思想的當代彰顯,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執政黨的政黨性質所決定的,它深刻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懲貪除惡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也由此獲得了反腐敗斗爭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有了民心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反腐大業將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45.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2139.
[3] 李慎明.黨的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12.
[4]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
[5] 石仲泉,陳登才.毛澤東的故事[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269.
[6]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152.
[7]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8.
[8]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2.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511.
[11] 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475.
[12] 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6.
[13] 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2.
[14]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42.
[15]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322.
[16]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867.
[17] 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 ?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N].光明日報,2011-01-11.
[18]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19] 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N].光明日報,2013-01-23.
[20]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8.
[21] 領航中國,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述評[N].人民日報,2015-01-04.
[22]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23] 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 不斷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N].光明日報,2015-01-14.
責任編校 ? 陳 ? 瑤
Abstract: CCP has always emphasize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corrupt individuals punished with firm determination. Corruption quite likely result in severe consequences, CCP has always been on high alert against it, prioritizing public interest with the notion “annoying the corrupt few rather than the masses” cherished in mind. Holistically, it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to remove corruption and viciousness; it is also a factual requirement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of reform to win faith from the public, and the beckoning of the time to assemble public awarenes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Proper location of the political standpoints of the masses, and standing firmly with them have won CCP the support of the masses, greater victories inevitably to com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political account; peoples standpoints;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integ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