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慶寧
【摘要】裝配式建筑是新時期下建筑市場出現的一種建筑模式,裝配式建筑模式的應用,使得建筑效率與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本文立足于當前的裝配式建筑施工,從施工技術與質量方面進行了分析。同時,簡單介紹了應用裝配式建筑模式的優勢所在,以供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施工技術;質量管理
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對于國內經濟的影響尤為重要。近些年見,國內GDP持續增長,建筑市場形勢不斷轉變,其中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不過,在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之下,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例如勞動力不足、建筑材料供應不足與施工環境面臨巨大壓力等。在此背景下,若還是一成不變的采取粗放型的建設模式,顯然對國內經濟發展是有所不利的。因此,選取合理的施工模式,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的建設成本,縮短工期將是推動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下面本文將針對建筑工程中裝配式模式應用的特點、施工技術以及質量管理等進行分析。
1、裝配式建筑模式特點
1.1工期明顯縮短
裝配式建筑模式應用過程中,所采用的預制外墻等相關零部件均會預留好其它構件的卡槽,當項目完工封頂之后,即可對建筑防護的包圍封閉,較之傳統的施工工藝,工程建設周期明顯縮短。另外,裝配式建筑通常應用的為工廠集約化的生產模式,針對單體建筑零部件,也會設置固定加工車間,車間工序會按照既定流程進行,進一步提高工程澆筑、防護、保溫與涂層的效率。與此同時,對構件預制施工時間來說,也能夠起到縮短的作用。裝配式建筑構件組裝的過程中,企業選取大型的吊機參與施工,工作周期大約為1-2周,由此可削弱生活中施工帶來的不利影響。
1.2建筑成本降低
因為裝配式建筑構件均是由工廠采取集約化方式生產的,此舉不僅能夠提升
員工的熟練度,而且還能有效地節約預制階段的勞動成本。在機械化不斷提升的同時,相關的預制構件是生產效率也能夠得到有序的提升。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預制施工對于建筑材料來說也能夠起到嚴格的管控作用,可防止建筑材料在日常中的消耗,材料的車鞥本也能有效降低。在裝配式建筑組裝施工階段,需要的安裝工人數量不需要太多,且施工的周期也較短。總的來說,裝配式建筑的工程費用較傳統建筑施工有大幅度降低。
2、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分析
2.1施工階段注意事項
第一,裝配式建筑預制板進行澆筑的過程當中,鋼筋數量與位置的連接應該保證一致性,當不同的預制板進行拼接時,對接務必要保證精準性。當建筑人員采取相應舉措,完成預制板梁的連接會后,關于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具體施工計劃要進行交底。
第二,進行構架位置固定的時候,應該將機電管線排布問題也考慮在內,防止進行固定時,機電管線會被二次損壞。通常來說,固定構件的過程中應建筑人員可以對遠管線的設計圖紙進行比較。
第三,因為裝配式建筑構件采用的是集約化方式生產,對于構件尺寸要求是較為嚴苛。進行施工期間,工作人員應該按照構件尺寸進行施工,使其盡可能的貼合預期的施工方案,防止施工中構件的不完全封閉。
第四,裝配式建筑進行吊裝作業期間,工作人員應該對構件采取保障防護的舉措,防止其在吊裝與運輸中,裝配式構件有所損壞。另外,建筑人員還應該對人工個人的安全防護進行縝密的安排,構件之間要以一定距離隔開。根據施工的具體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上崗資格,有相關部門授予的專業證書。
2.2施工技術流程簡述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在我國的應用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期,不過因為生產工
業的粗糙性、施工安裝的不穩定性以及安全的穩定性等因素,對于裝配式建筑模式的大力推廣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目前投入生產的裝配式建筑都有相應的標準規范要求,而對于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技術和工藝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裝配式建筑中結構外掛板和內墻板一般采用工廠預制的方式生產,在建筑組合和搭接過程中,可以通過水平和豎向的多種連接方式進行固定。內墻板的樓板和暗梁等關鍵部位可以考慮折疊形式,暗梁可在現場進行澆筑,但暗梁鋼筋的綁扎固定等工序可采用工廠提前處理。項目樓板底部鋼筋采用預制現場澆筑施工,能夠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拼接造成的整體性差和抗震效果不佳的問題。在此期間,工作人員還應該考慮到,要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與鋼板材料的消耗,為企業節約相應的成本。
3、裝配式建筑質量管理分析
第一,施工單位的相關技術人員需要接受施工單位組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來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從而保證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符合裝配式建筑構件的工廠預制和現場組裝施工的要求。技術人員掌握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的難點能夠有效地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保障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質量。
第二,裝配式建筑構件必須要符合相應的技術指標,經質量檢測部門進行檢測合格后才允許出廠。構件的運輸方案制定必須要綜合考慮運輸體量、運輸距離等綜合因素。在運輸過程中,做好邊角易磨損構件的相關部位的保護措施。構件在施工現場的存放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因存儲不當導致構件產生質量問題。
第三,裝配式建筑的現場組裝需要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對施工環節進行優化設計,在確保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和結構安全性的基礎上,減少組裝繁瑣工序,健全裝配式建筑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裝配式建筑的驗收技術。
第四,裝配式建筑在施工周期和施工質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值得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為了促進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快速提升,建設單位需要對裝配式建筑的整個施工過程的環節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從業主選購、定制設計、標準化施工、現場施工等環節的綜合管理。
結語:
總而言之,裝配式建筑模式在我國的應用將會是未來不可逆的趨勢,也是將來社會發展中的必備技術類型之一。可以說,裝配式建筑模式對于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項目水平的提升是有著重要作用的。為將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最佳,企業不僅要致力于對人員水平進行培訓,也要按照行業標準開展工作。另外,還應該對組裝和銷售渠道進行優化,以達到綜合管理水平的有效生,實現建筑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齊寶庫,朱婭,馬博,等.裝配式建筑綜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術,2016(4):39-43.
[2]蘇楊月,趙錦鍇,徐友全,等.裝配式建筑生產施工質量問題與改進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11):43-48.
[3]葉浩文.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思考與對策[J].工程管理學報,2016,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