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張辰



摘要: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情況仍然比較落后,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必須解決好“三農”問題,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重慶市鄉村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布局現狀,分析農產品冷鏈物流節點布局存在的問題,提出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布局優化措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產品冷鏈物流;布局優化
中圖分類號:F326.6 ?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7-0033-02
一、引言
2019年2月1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文件指出,當前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統籌規劃農產品產地、集貨地以及銷售地的批發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建設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重慶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冷鏈物流行業,利用中央財政2億元專項資金,大力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項目,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著力補短源頭、整合農產品冷鏈物流中間運作環節、控制農產品銷售終端,構筑了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體系。
二、重慶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1.冷庫建設空間布局不合理
重慶市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整體行業發展還缺乏統一的規劃,冷鏈物流節點在結構上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況。冷庫建設在空間布局上呈現不平衡,農村基地冷庫基礎設施普遍比城市少,由于冷鏈全程運輸需要溫度控制,需要冷藏車運輸,運營成本普遍高,主要農產品在“最先一公里”上損耗比較高。重慶市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節點布局規劃如圖1所示。
從重慶市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規劃圖中可以看出,目前重慶市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大多集中在內環高速和外環高速公路之間。渝東南及渝東北地區的冷鏈物流節點布局比較稀疏,不能滿足日常供給。在主要的農產品冷庫建設上,習慣性重視對肉類冷庫的建設,而在果蔬冷庫的建設上比較忽視;重視大中型冷庫建設,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重視城市銷地型冷鏈物流中心建設,而輕視產地加工配送型物流中心建設。
2.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相對落后
重慶市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很大,但是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設備不能適應當前冷鏈物流發展的需要,重慶市目前有十多萬噸冷庫資源,與全國其他地區冷庫資源相比,差距很大,不能適應中西部冷鏈物流發展的需要。重慶市目前的冷庫設施設備大都是平堆冷庫,現代化的立體冷庫設備不到10%,冷庫能力嚴重不足。
3.冷鏈物流人才缺乏
冷鏈物流行業在人才供應上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2019冷鏈行業人力資源報告》中顯示,冷鏈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短缺,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操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嚴重缺乏。而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起步比較晚,專門開設冷鏈物流專業的也很少,大部分將冷鏈物流作為一個物流管理專業的研究方向,并非專門開設冷鏈物流專業,因此企業招聘冷鏈物流人才比較難。冷鏈物流企業對員工的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要求既能操作冷鏈物流的設施設備,又能對冷鏈物流的體系化建設,行業標準都非常熟悉,而這方面的人才,市場上比較匱乏。
三、鄉村振興戰略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布局優化
1.加強冷鏈物流運作具體環節的管理
根據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具體操作流程,項目研究小組針對重慶市主要農產品管理企業,對其主要農產品冷鏈操作環節進行詳細調研,發現在具體的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表所示。因此,對冷鏈物流運作的具體環節進行有效管理,對提高冷鏈物流運作效率,降低農產品損耗,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2.形成大交通冷鏈物流配送網絡
在綜合交通體系大發展的背景下,充分發揮鐵、水、公、空、郵的聯動優勢,構建冷鏈物流倉儲、運輸、配送網絡體系,圍繞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冷鏈物流配送聯盟,通過提高信息化水平,讓大數據成為鄉村冷鏈物流發展的助推器,“互聯網+”思想融入平臺中,將農產品生產者、經銷商、批發商都納入到平臺之中,從而實現冷鏈物流節點的信息共享。農村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全國各地區加大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尤其重要,根據各品種農產品的地理區位和產品特性,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選擇合適的冷鏈物流基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如圖2所示。
3.優化冷鏈物流產業空間布局
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以區域建設為中心,推進智慧冷鏈物流園區建設,在有條件的園區打造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園區和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業。二是加快冷鏈物流節點建設。對于冷鏈物流節點布局不到位的地方,重點支持,利用現有的一批冷庫為基礎,打造新的冷鏈物流節點。三是加強產地冷庫建設,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與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完美結合,在產地預冷設施建設中,推進運營智能化標準化的移動冷庫。
4.加強冷鏈物流的整體性建設
隨著冷鏈物流市場需求的提升,冷鏈物流將沿著信息一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智慧冷鏈設施設備需要不斷完善,提升主要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設。提高冷鏈物流企業的引領作用,通過各方企業、研究機構加強合作,制定統一的主要農產品的溫度控制標準。加強冷鏈物流企業的整體性建設,從而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在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區塊鏈的“四鏈合一”。
5.依托信息平臺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基于“互聯網+”,智慧冷鏈物流必將發揮作用,區域升級必將會在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冷鏈配套服務等方面產生更多的機遇,要聚焦重慶市區位優勢,發展智慧冷鏈的作用,加深區域聯動協同,建立公益性農產品冷鏈物流智慧平臺,依托物流信息化建設,構建GIS系統、搭建RFID全程跟蹤監控平臺以及EDI網絡交互中心,打造智慧化農產品農貿市場,從而完善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政策體系和技術體系。
四、結論
由于農產品產品獨特的屬性限制,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節點進行合理布局難度較大,國家已先后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對農產品冷鏈物流布局可以從加強冷鏈物流運作環節管理,優化冷鏈物流產業空間布局,形成大交通冷鏈物流網絡布局以及在加強冷鏈五路的整體性建設上面作出努力,加快推動鄉村冷鏈物流發展,服務民生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偉娜.重慶市食品冷鏈物流保障體系構建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
[2]潘婭媚.我國農產品流通第四方物流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7,(07).
[3]嚴先鋒.“互聯網+”背景下生鮮農產品多流通渠道的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01):19~22.
[4]蔣成,王賢,徐海濤,許雄.冷鏈物流疏通農產品“最先一公里”梗阻[J]經濟參考報,2019,(12).
[5]王晨,郭偉光.基于020模式的安徽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9,(11).
[注]基金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鄉村振興戰略下重慶農產品冷鏈物流布局優化研究 項目編號 2018YBGL071
作者簡介:
1.彭靜,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輸與物流系統規劃。
2.張辰,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管理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