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瀚文 文靖麟



摘要: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國各地與部分境外地區。本次疫情適逢春節假期,直接影響住宿、零售、餐飲、娛樂及旅游等國內主要消費及服務業,延遲復工也將對工業生產乃至出口造成一定的沖擊。實體經濟中,尤其是相對脆弱的民營企業首當其沖。基于此背景,本文通過對民營企業的經濟進行調查,分析新冠肺炎背景下對民營企業的經濟援助措施,從而了解該疫情對民營企業的經濟影響。
關鍵詞:新冠肺炎;民營企業;經濟援助;經濟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7-0047-03
新冠肺炎是一場較為嚴重的疫情,這一場疫情的發生牽扯到全國14億人,涉及到各個行業,導致我國經濟企業復工延長、停工停產,制造業、房地產、基礎建設投資短期內基本停滯,餐飲、旅游、電影、交通運輸等行業受到巨大的沖擊。考慮到逆向提振政策效應,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增長5.6%左右,但經濟不至于出現斷崖式下降。鑒于中國經濟規模巨大,其下降將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周邊國家經濟短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現狀
1.新冠肺炎概述
新冠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證實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重癥患者可能會死亡。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2020年2月11在日內瓦開幕,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2.新冠肺炎疫情現狀
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例,目前疫情已經遍布全國。但是近幾日來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經得到明顯控制,確診病例相較之前也減少許多。2020年2月12日新增確診病例為15153例,到了2月22日只有645例,截止到2月23日晚上23時,新增確診病例649例,由此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的疫情被極大程度的抑制住了,疫情開始往好的方面發展,全國也陸續開始企業復工的計劃和方案。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經濟問題
1.新冠肺炎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肺炎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現狀,本文對500家民營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維持的時間、成本支付壓力、自身對策及對政府訴求等8個問題,驗證了政府近期出臺的支持民營企業的應急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時性。
(1)行業損失情況
本次調查的企業中,科技企業占19.4%,零售服務業占18.2%,餐飲、娛樂、住宿以及旅游業占16.8%,制造業占15.2%,物流運輸業和建筑業分別占比5.2%、8.4%。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民營企業因疫情受損的情況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材料損失、訂單損失和現金損失。其中現金損失的占比最高為53%。租金等其他資金損失的企業數量119家,占比23.8%;償付薪資壓力的企業數量87家,占比17.4%;應收賬款難收的企業59家,占比11.8%。材料損失的占比排名第二,原材料損失9%、半成品損失8%、產成品損失7.8%。訂單損失的占比最少,不能交貨、貨物遭拒和訂單退款的原因分別占比13.2%、4%、5%。由此可見,此次疫情對民營企業造成的損失較大,各行各業損失原因各不相同。
(2)法定應付款負擔重
疫情發生后,部分企業因為停工原因無法償付員工工資造成員工大量流失,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另外民營企業還需要承擔不少法定應付款,經濟壓力進一步加大,具體法定應付款的情況如表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希望貨款和貨款本息被分擔的意向最高為92%。疫情期間因為公司停工,希望政府能夠延緩還款時間;排名第二位的是稅款,占比88%。疫情期間稅款的交付是民營企業思考的重要應付款,不少企業反應各種款項的壓力已經入不敷出,希望政府能夠降低稅款;其次是租金72%,不少企業反應自己租賃的店鋪、倉庫、工作區域的租金價格高昂,希望疫情期間可以減少租金或者免除租金;最后員工薪資和社會保險費的被分擔意向最低,主要希望能夠延緩支付時間,等疫情過后,資金能夠周轉支付。
2.新冠肺炎對民營公司營收影響程度
(1)生產收入影響
目前民營企業的損失較大,民營企業面對疫情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為了減少損失,23.32%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15.10%的企業選擇停產歇業,另外為了保證企業能夠運營下去,14.68%的企業股東自己增資、22.34%的企業準備貸款、11.2%的企業選擇民間借貸。如不及時采取支持物流與工業生產恢復的措施,其對民營企業中的工業生產沖擊將高于對服務業的影響。另外目前民營企業中29.6%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另外28.5%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要下降20~50%,合計58.1%的企業在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工業增加值回落明顯。
(2)生存時間影響
民營企業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受疫情影響,企業短時間不能復工,特別是各種法定的應付款,在疫情期間給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不少民營企業的維持難以繼續。32%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0%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8%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62%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70%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30%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其關鍵原因就是我國政府下達了相關指導意見,規定企業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提前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生產經營明顯受到沖擊加上法定應付款項,致使較多的民營企業迫于資金壓力而破產和倒閉。
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對民營企業的經濟援助措施
1.基本問題
(1)企業損失補償問題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來看,不同的行業和民營企業損失的內容和程度不同。有些民營企業是材料損失,占比為24.8%;有些民營企業是訂單損失,因為確定訂單不能交貨的有13.2%,需要遭遇賠償問題、已有貨物遭遇拒收的有4%、訂單遭遇退款的有5%,致使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經營休克中斷;最為嚴重的是現金損失,23.8%的企業需要支付高額租金,17.4%的企業需要支付企業工資,11.8%的企業則困于應收賬款的難以收回。總體來看,面對損失的同時,民營企業還需要考慮除了保險賠付外的損失是否補償問題以及如何補償問題。
(2)法定應付款分擔問題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法定應付款仍需支付。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民營企業負債現金流保持問題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現有承諾的現金流入不中止,例如民營企業的貸款不抽貸、斷貸和停貸;其次是如何注入新的資金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民營企業應付款現金流出分配方式主要有兩大類:第一企業自己承擔,承擔方式為當期承擔和延期支付,包括員工薪資、租金、社會保險費、稅款、貨款、貸款本息;第二轉移承擔主體,包括政府、金融機構、經銷商、用戶等利益相關者承擔。根據調查,民營企業希望政府在租金、員工薪資、社保等成本支出方面給予補貼或減免的占比分別是72%、65%、50%,88%的企業希望減免稅費,還有92%的民營企業希望適度延期償還貸款或豁免部分債務,從而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2.解決思路
(1)加大商業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已頒布了若干支持政策。包括維持信貸供應;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和為受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運行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中長期貸款等方式,以及降低再擔保費用。另外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確保民營企業信貸余額不下降。市內各銀行機構加大對困難企業的支持,確保2020年民營企業信貸余額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額。對受疫情影響的民營企業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加大對隨意抽貸、壓貸、斷貸銀行的現場監管力度。提高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政策有效期內,對地方法人銀行民營企業貸款不良率超出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且貸款規模增長的,合理確定其監管評級和績效評級。
(2)調整稅費政策減免民營企業相關法定稅費
政府和商業機構有必要及時通過返還、減免、延期等方式,直接減輕民營企業稅費、租金、員工薪酬、社保、物流通行等支出。政府控制和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服務收費也可以相應降低和減免。有實力的商業企業,也應該考慮減免費用。由于各地的民營企業行業分布和財政實力不同,需要進一步通過調研,根據企業在疫情時期遭受的損失狀況和維持就業能力,提出具體解決辦法。例如,如果財政狀況比較好,在疫情結束后,延期支付半年的稅費;對于餐飲、旅游、科技等行業的企業,如果企業不裁員,政府給予擔保公司一定的補償,鼓勵擔保公司給企業擔保,銀行提供一定額度的基準利率下浮的貸款。如果政府減免補貼能力有限,可以允許企業在疫情期間及經營恢復期的房租、人員薪資等稅前抵扣。
(3)設立國家民營企業救助或振興基金
如果疫情影響持續半年至1年,前述政策很可能還不夠。因為一旦大量的民營企業持續半年以上不能恢復經營,企業股東未必愿意增資,民間金融、正規的商業金融機構也會產生畏懼,出現資金全面緊張的局面。此時,需要進一步升級金融救助方案,政府金融站臺、信用背書。可以考慮由財政出資,甚至發行特別國債,成立國家及地方民營企業救助或者振興基金。此次疫情對行業、產業和產業生態影響甚大,還需要從產業視角著手。民營企業救助或振興基金,可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從產業鏈或商業生態角度,充分發掘和利用產業鏈和商業生態經營主體的融資資源,設計產業或者產業生態層次的金融解決方案,帶動產業或細分產業或細分行業更多的企業恢復經營。此外,疫情防控見效后,政府可以考慮增加五一、端午節、國慶、元旦等重要節日的假期天數,彌補因疫情失去的部分消費,拉動經濟恢復和增長。
四、總結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積極發揮民營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需要支持民營企業在抗擊疫情中渡過難關。通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設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開辟物資采購綠色通道,建立防疫物資進出口綠色通道,暢通應急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加強企業用工服務,實施靈活用工政策,盡可能的緩解民營企業因受疫情影響產生的生產經營困難。綜上所述,本文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民營企業的現狀進行了研究,了解了疫情對民營企業經營產生的影響,并探討了疫情背景下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援助措施,以期為往后的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荷.疫情防控期為民營企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N].人民法院報,2020-02-18(002).
[2]閆蕓,趙潔.企業如何應對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合同履行不能[J].中國對外貿易,2020,(02):14~15.
[3]本刊編輯部.構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線 打贏抗擊新冠病毒戰爭[J].中國科技產業,2020,(02):2~3.
[4]付瑞平.防控城市安全風險 減輕城市災害損失——首屆中國國際城市安全發展研討會綜述[J].中國應急管理,2020,(01):8~8.
[5]唐黎標.城市社區應急資源管理研究[J].防災博覽,2019,(05):58~61.[6]本刊編輯部.提高城市安全管理能力 為人民搭建堅實港灣[J].防災博覽,2019,(05):50~51.[7]楊潔,胡敏.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9,(15):79~80.
[8]王京北,楊乃定.大型城市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9,40(03):384~389.
[9]楊鵬鵬.新時代民營企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23):106~107.
[10]黃典劍,蔣仲安,鄧云峰,楊力.從SARS爆發看中國城市應急預警機制[J].城市規劃,2003,(07):68~71.
作者簡介:
1.胡瀚文,香港城市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金融學。
2.文靖麟,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亞當斯密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