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的企業融資策略中,企業一般只能通過抵押或信用擔保來實現融資。但是因為環境和自身缺陷,融資成為企業難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活躍,融資市場和方式更加靈活,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在實踐過程中常被供應鏈上企業用于解決與之相關的融資困境問題,為企業融資提高了方便。在運營管理中,高效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都是供應鏈上核心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三大因素為供應鏈金融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優質平臺,以推動資本市場更好地發展,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本文研究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效能,意在對供應鏈金融進行宣傳,為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融資效能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7-0091-02
供應鏈金融是從供應鏈入手,將上中下游各個主體匯集,形成完整的鏈條,以整體的形式向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支持,從根本上緩解了供應鏈上企業之間因多種因素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同時,可以使原本不受金融機構青睞而難以獲得融資機會的中小型企業取得融資支持。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為供應鏈上中下游各類中小型企業起到反擔保的作用,相較于以往固有的貸款模式,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皆為中小企業承擔了一定的財務風險。核心企業在現存的供應鏈金融模型中居于主導地位,其參與程度將會直接影響鏈上融資約束企業順利融資與否。
一、相關研究回顧
閆俊宏,許祥秦(2007)在分析供應鏈金融問題時,發現供應鏈金融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推動了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效結合,緩解了融資過程中多方主體之間的糾紛,改善了彼此合作環境。王立清,胡瀅(2018)認為,供應鏈金融并不局限于單一的業務和產品,它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對于單一企業主體的不利觀念與授信方式,其率先作用于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從企業運營的初始流程如原材料采購開始,繼而通過流通環節,影響到中間商、分銷商、消費者,將產品完整流通過程中需要接觸的對象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整體,為供應鏈上“N”個主體提供融資服務,利用相關企業的職能分工和合作實現供應鏈增值,被稱為“1+N”模式。
宋華等(2017)研究認為,供應鏈金融可以從核心企業自身出發,分析整個供應鏈情況。供應鏈金融將鏈條上的資金進行分配,協調發展處于弱勢地位的企業,從而緩解供應鏈失調問題;另外,供應鏈金融可以在下游企業的購銷中融入銀行信用,有助于促進企業在良性競爭中更好發展,提高這類企業的經濟地位,擴大了其發展潛力。
二、供應鏈金融融資途徑分析
供應鏈金融融資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通過應收賬款融資
所謂應收賬款融資,就是金融機構接受用應收賬款來進行融資申請。這種模式多為上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參與融資的相關機構和代理人有銀行、下游企業、債務人和債權人,假如在進行融資時出現了差錯,那么發生的一些隱性損失可以由債務人來承擔,這樣能夠使銀行要承擔的一些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除此以外,商業銀行一定要提前對融資公司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進行合理性評估,還要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了解并做進一步的分析。這種模式能夠給予融資企業短期信貸,對企業當中存在著的融資難的情況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夠更健康穩定,從而保證了整個供應鏈運作穩定。
2.保兌倉融資模式
一般情況下,上游企業要實現運營可持續化,要求供應鏈中存在預付款提供方,也即下游企業。針對企業存在的一些資金周轉的問題,在該模式下能夠對預付款進行融資。根據實際情況,該模式可以被認為是供應商做出回購貨物的承諾,這樣供應商要求的既定倉單可以看做是貸款金額,銀行可以根據這些對全額提貨款進行控制,具有提取貨物的權利。所以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能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一次性付款壓力的緩解。實施這種模式,不但能進行批量銷售,還能幫助融資企業在進行采購時更均衡,當然銀行也會收到一定的利益,形成三方共贏。這種模式的目的是提供給中小企業實行便利融資的方法和措施,為全額貨款的資金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此外,該方法還能夠幫助銀行增大客戶量,承兌匯票由銀行發行的,這不但能夠使供應商的利益得到維護,還能保障物權,從而使企業應該承擔的風險進一步降低。
3.融通倉融資模式
該模式下,企業能夠通過庫存的抵押實現融資。一般情況下這種模式適用于企業還未收到貨款時。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可以接受第三方的物流公司提供服務,從而實現融資,還能綜合物流和金融兩方面的業務服務。這樣能從一定程度上給供應商帶來運營效率的提升,實現企業運作和資金流轉的保障。
根據供應鏈金融,這種模式下中小企業實施融資時,銀行方面主要是針對公司運營方面進行分析,比如貿易合作、貨物流等,并將這些作為參考,來實現授信決策。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分析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和運營能力,為物流企業提供一定的信譽。物流公司能夠直接運營這個業務,從而不斷提升管理風險的能力,還能間接使融資公司的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使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且能夠有助于實現風險轉移。同時,該模式能夠改變銀行對動產的接受度,使得慢慢接受可動抵押品以代替之前不接受的動產。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新型的適合于更大范圍的融資方式。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蘇寧集團為案例分析對象。
1.蘇寧供應鏈金融方案介紹
2012年12月5日,蘇寧集團成立了供應鏈金融,蘇寧建立供應鏈金融的背景是基于供應商與蘇寧之間穩定的供應關系。出資人是銀行,信用出借方則是蘇寧集團,從而具有高信用的蘇寧集團被銀行綁定,以此控制風險,從而使鏈上供應商的融資難問題得以解決。蘇寧集團能夠巧妙融合企業業務和銀行金融產品兩方面各自的特色,從而能夠高效地為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在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時,蘇寧除了要到期進行付款還要做好各方面的融資工作,像倉單融資、采購訂單融資、結算清單融資。目前蘇寧集團使用的融資方式主要是結算清單,現階段還沒有開發倉單和采購訂單的融資方式。所以在解決融資時,首先會依據供應鏈金融,在對訂單的具體步驟的了解情況下制定適合供應商的融資方案。同時根據各大供應商不一樣的要求設計出特定的融資產品。
蘇寧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是在其子公司“蘇寧小貸”上進行的。所有上游和下游供應商和客戶以及蘇寧的交易信息都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的,并由蘇寧的ERP系統整合。在這樣的集成系統中,可以共享所有相關的公司信息,通過它可以掌握上下游企業和蘇寧的交易操作和資金流。反過來,該銀行將在蘇寧作為擔保公司的基礎上向其上游和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
2.案例分析
實施供應鏈金融,對實施方蘇寧集團和融資方中小企業,是一個雙贏的設計。
(1)對于蘇寧集團供應鏈整體具有促進作用
第一,鞏固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主導地位,增強供應鏈競爭力。核心企業一般作為供應鏈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存在,盈利能力必然也不可小覷。然而,面對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經濟環境,如果供應鏈的整體實力弱于其他供應鏈,供應鏈將處于劣勢,再進一步市場競爭力會被大大減弱,導致利潤減少。以核心企業蘇寧為例子,通過它利用供應鏈金融業務去幫助一些正在處于融資困境的企業,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機會。有了核心企業的參與,供應鏈融資必將促使上下游企業的融資變得更加高效起來,增強整體供應鏈的盈利能力水平。
第二,提高供應鏈上企業間信息共享程度,降低整體經營風險。蘇寧集團作為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結成穩固的共同發展體,供應鏈的企業相互之間聯系密切,建立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這樣的話,為中小企業有效抵御外界經營環境風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營造了一個優質的經營發展環境,對一個產業競爭力的提高與經營風險的降低有深遠的影響。
第三,降低融資風險,提高資金周轉的效率。蘇寧自2012年供應鏈金融發展以來,企業不斷地發展,在這方面的運作也越來越熟練與順利,在存貨和應收賬款方面的周轉進步顯著。自從2012年以來,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周轉天數正在呈現一種下降趨勢,且趨勢還在不斷地加大。
(2)對于蘇寧集團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具有促進作用
第一,為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創造了多贏局面。供應商作為供應鏈上游的相關利益者,一直是零售企業的不可或缺的盟友。以蘇寧為例子,它的供應鏈生態系統除了海爾、聯想、三星等大型供應商,還匯集了近3萬家不同類型和要求的中小型供應商。由“木桶理論”我們可以得知,企業的價值創造強弱往往不由最強、最優的因素來決定的,而是由其最弱的那個因素去劃定的。在不同的零售網點與省市銷售憑證極度分散的狀態下,固定資產抵押和第三方的擔保的缺乏,會使得一些供應商被銀行拒絕,因此陷入融資困境。對于蘇寧集團來說,這部分供應商在很大程度上拖了后腿,讓蘇寧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制約。因此,蘇寧集團作為供應鏈中的龍頭與標桿,瞄準需求從而開發相關的金融產品供應鏈,解決了合作伙伴的短期融資需求,實現了零售商和供應商等中小企業的多贏。
第二,放寬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供應鏈金融改變了早期因金融機構的限制,各企業被孤立開來,只瞄準單個企業的信用資質以及潛在風險的情況,而是利用相關資料擴大視野范圍于整條供應鏈,并以此對其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利用核心企業這個新的角度,并以此作為輔助的依據來評估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一般來說,銀行會對核心企業進行評估,例如,銀行會評估蘇寧集團的情況,通過分析它的財務實力和行業地位,同時判斷它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地位與重要程度,來確定是否對其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在蘇寧集團已經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銀行會極大放寬對其他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
四、研究建議
1.加強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配合
核心企業和鏈上企業協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合作,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核心企業通過與合適的鏈上配套企業進行配對,中小企業通過培養高質量的供應鏈體系建設來傳播活力,這樣才能促成以核心企業為主體的供應鏈金融得以順利運作。
2.建立健全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體系
在資本市場的運作體系下,供應鏈金融風險評價體系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上下游企業和核心企業,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被更好地了解,盡量避免一些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風險。與此同時最重要的是,核心企業應當盡可能地發揮自身優勢,從共同進行價值創造的角度,迫使供應鏈上的企業建立風險控制體系,提高自身實力,以維護供應鏈的完整性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畢曉煦,李東平.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其解決途徑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4,(12):124~126.
[2]楊宗昌,田高良.淺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1,(4):63~64.
[3]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16~18.
作者簡介:
梁慧強,供職于浙江山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